黄秋园的画 黄秋园绘画的一些基本问题还没有解决

2017-06-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20世纪中国画坛上,也有一位与西方梵高一样,身前寂寞.身后荣耀的画家,他就是江西的绘画奇人黄秋园,被人们誉为"当代陶渊明".黄秋园为何能在上世纪80年代声誉陡增?他的艺术成就到底达到了怎样的高度?在评论家刘墨看来,黄秋园绘画的一些基本问题还没有解决,没有形成独立的艺术语言.■综述:收藏周刊记者 韩帮文齐白石每一根线的表现力都很强烈黄秋园单独的点线表现力总是不够在反传统最厉害的20世纪80年代,黄秋园的画似乎给了彷徨无路的中国画坛以新的希望,人们从这里又看到了传统的魅力,而且认为传统的

在20世纪中国画坛上,也有一位与西方梵高一样,身前寂寞、身后荣耀的画家,他就是江西的绘画奇人黄秋园,被人们誉为“当代陶渊明”。

黄秋园为何能在上世纪80年代声誉陡增?他的艺术成就到底达到了怎样的高度?在评论家刘墨看来,黄秋园绘画的一些基本问题还没有解决,没有形成独立的艺术语言。

■综述:收藏周刊记者 韩帮文

齐白石每一根线的表现力都很强烈

黄秋园单独的点线表现力总是不够

在反传统最厉害的20世纪80年代,黄秋园的画似乎给了彷徨无路的中国画坛以新的希望,人们从这里又看到了传统的魅力,而且认为传统的融合同样也可以转化出一种新的视觉形式。

李可染曾经这样充满激情地称赞黄秋园的画:“有石溪笔墨之圆厚,石涛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茂密,含英咀华,自成家法。”在黄秋园画中,可看出王蒙的感觉,石涛、石溪等的风格意趣来,这可能是一个事实。在反传统反得那么厉害的年代里,还有一个人有这样的定力不为风气所动,的确是够令人钦佩的了。

回到艺术本身,有人认为,黄秋园除了繁琐之外没有什么特色。而在刘墨看来,黄秋园的特色就在于繁琐上。相比之下,中国绘画一直是崇尚单纯和简单的。试看,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哪一个人能像黄秋园这样繁琐过呢?哪一个人能这样千笔万笔地经营丘壑而予人一种充实的感受呢?

黄秋园不是不能简,他也有画得很简的作品,但是并不精彩,原因在于他单独的点线总是味道不够,表现力不够。将他和齐白石比较一下也可给人以一个较有益的启示:齐白石因为每一根线的表现力都是那么强烈,因此只寥寥数笔就足矣,而每当他将许多的点线都集中到一幅画上时,每个表现力都很强的点线却互相将自己的表现力削弱了,因此反倒显得平常;而黄秋园则不同,他在画画的时候,会觉得一根线不行,再加上一根,一个点子不行,再加上一个点子,直到加到效果出来了为止。

这一方面说明他很会画,另一方面恰又说明在他的画中,单独的点线的表现力都是很弱的。

综合了传统而没有超越传统

黄秋园没有形成自己的语言

黄秋园的画,最大的问题在于综合了传统而没有超越传统,所以不能超拔,不能自由,他没有形成自己的语言,他只是将一些类似的古人的语言收集起来放在一起,而且他的书法功底过弱,有些基本问题还没有解决,因此他不能充分地体会和表现线条的妙处,只是他稠密的构图和点线遮蔽了这一点。只要我们看一看他的局部,在感人的表象之下,就会发现这个问题了。

黄秋园能刻划而不能浑化。浑化无痕,本是中国画中极高极难能的境界。细读一下宗白华在论述中国画之美时所说过的话吧:“……以各式抽象的点、线渲擦摄取万物的骨相与气韵,其妙处尤在点画离披,时见缺落,逸笔撇脱,若断若续,而一点一拂,俱含气韵。

以丰富的暗示力与象征力代形相的实写,超脱而浑厚。大痴山人画山水,苍苍莽莽,浑化无迹,而气韵蓬松,得山川的元气。其最不似处、最荒率处,最为得神……气韵流动,是诗、是音乐、是舞蹈……”黄秋园所欠缺的,正是此处!

黄秋园在上世纪80年代与陈子庄可以说是画坛上的两个奇迹,一繁一简,又同因怀才不遇而受到人们的崇敬,但是,也因为年纪的关系而没有达到最后的大成。对比他们二人作品,画画的人多喜欢黄,而搞文化的人多喜欢陈。

陈懂得“简淡中含意多”的道理,黄却“纵极功力”,可见他虽心有丘壑,却在“高流胸次”上有差别。许多学陈子庄风格的人,固然不能大成,但清逸可喜,而学黄秋园的人,却格局多被限定住了。

黄秋园(1914—1979)

江西南昌人,名明琦,字秋园,号大觉子、半个僧、清风老人。自幼爱画,后到银行工作,其书画创作全在业余进行,他聪明好学又功底深厚,成就极大,1970年后将全部精力投入书画创作,达到他一生艺术创作的高峰。逝世五年后,他的作品公诸于世,震撼整个中国画坛;一代宗师李可染先生叹出:“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

评价

中国画艺术是在发展的,绝不是到了穷途末路,黄秋园先生的艺术成就再一次说明了中国画强大的生命力。北京人眼光很高,这么多展览,看多了也麻木了,像这样成功的展览还没有过。

———著名画家李可染

香港乃至全世界美术界做梦也没有想到江西会出一个黄秋园。

———著名书画家、美术史论家 黄苗子

市场

今年春拍价格创纪录

每平方尺达9万元

黄秋园一生坎坷,作品散失甚多,从他的存世作品看,很少有应酬的东西,现在能见到的大多是精品,且他的存世作品数量极少,仅400幅左右,其中1/4是画稿。但黄秋园作品进入艺术市场还是在1986年他的遗作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后,当时,不但学术界好评如潮,其作品在艺术市场中价格也是一路飙升,正所谓“人亡业显”。

令人遗憾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黄秋园的作品在国内市场上表现平平。步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书画价格的大幅攀升,黄秋园的作品价格大方向是上扬的,但过程却是跌宕起伏。雅昌网艺术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至2004年秋季,黄秋园艺术的均价达到了53000元/平方尺;在2005年,该指数则再冲上58000元/平方尺,而在2006年秋季与2009年春季,价格指数出现了两个低谷,一度跌到9000元/平方尺。

今年春拍,价格指数则又创了纪录,达到了90000元/平方尺,距离10万元/平方尺大关仅一步之遥。

尽管黄秋园的作品价格有较大上升,但他的作品价格涨幅远远落后其他大家,尤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北京匡时国际推出了“入古出新———黄秋园作品专场拍卖会”,结果55件作品的成交率只有56%,成交金额856.

24万元,应该讲,拍卖结果不理想。黄秋园作为一位绘画大家,无论是从艺术个性、成就,还是作品的存量看,目前的市场价格存在严重的低估,后市随着藏家对黄秋园艺术价值的认识,他的作品价值会有一个回归与上涨的过程。

刘墨

1966年生于沈阳,中国美术史硕士、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研究员,并担任文化与艺术人才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