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举 有些事情没做好也是好样的

2017-08-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或许,王鸿举在任期内的确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遗憾,但是他不逃避,更不辩解,而是敢于真诚地表示歉意.河南南阳 刘英团12月3日,重庆市三届人大常委会接受王鸿举辞去市

或许,王鸿举在任期内的确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遗憾,但是他不逃避,更不辩解,而是敢于真诚地表示歉意。

河南南阳 刘英团

12月3日,重庆市三届人大常委会接受王鸿举辞去市长职务的请求,决定任命黄奇帆为代理市长。当天,王鸿举亲自来到市人大常委会会场上,宣读自己的辞职报告。在短短的十分钟时间,王鸿举把道不尽的千言万语凝聚成三个简单的词汇:敬意、遗憾和感谢。(12月7日《重庆晚报》)

城市是人民创造的,也是市长书写的。王鸿举辞去了重庆市市长职务,挥了挥手,正式告别重庆政坛。或许,王鸿举将从此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漫步在街头的一个普通老人,但王鸿举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辞职必须向人大作报告的情况下,能够尊重民意,亲自到民权机关—人大,向选举他的人民“告别”,不但感谢民众对他的支持和鼓励,并对“有些事情做得不够好”而致以歉意。王鸿举首开先河,独特的辞职方式,既意味深长,也让我们感动!

长期以来,政府官员的去留犹如“雾里看花”,任职的时候“无限风光在险峰”,离职的时候却“神龙见首不见尾”,既不向人民告别,也不回顾任上的失误和遗憾。但王鸿举却坦坦荡荡地同选举他的民意代表告别,并坦承自己的敬意和遗憾,感谢人民群众对他的支持和鼓励,无不凸显出他对社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一种态度。

而且,这种简单而隆重的辞职报告,表面看来是一种形式化的东西,但它与形式主义有截然的分野。向人大做离职报告实际上也是一种“内心神圣感的外化”,是“纯粹的人”对权力、对人民、对宪法的敬畏。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没有以真诚为基础的、缺乏感染力的报告是不可能得到民众的支持,随口说出、轻描淡写、形而上学的报告,不但难以让民众接受,反而会给人留下敷衍的印象,损伤政府的公信。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论王鸿举在重庆市市长的任上留下多少的遗憾,但是他有这种勇气向人大做辞职报告,在千万人民群众的视野之下,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人民的监督和审核,他的这种超脱常人的勇气就足以证明王鸿举是一个典型的、纯粹的共产党人。

政府要赢得民众的信任,就必须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当然,政府信息公开既需要有自上而下的改革勇气,亦需要构建自下而上的公民自觉,淋漓尽致地展现“公民品格”的社会氛围。当好一个只向上级负责的官员不难,要当好一个向人民负责、时时处处接受人民代表监督的官员,难!

作为“封疆大吏”的市长、省长、主席的去留向社会报告应当是知情权的应有之义。同时,从更为广阔的视野出发,保障知情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活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保障公民知情权、建设“透明政府”的专门法规,标志着我国各级政府将迈向一个信息公开的时代。但要真正的实现公开需要一种强有力的推动力,既包括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推动,也包括民众自下而上的监督。当然,这种制度的养成还需要时间,需要相应配套措施的完善。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而且,纵观西方法治国家,重要官员离职无一例外的都要举行辞职报告或者辞职演说。因此,笔者认为王鸿举开创了中国官员辞职报告的先河,就他这种精神我们也应当为之喝彩。毫无疑问,离职官员向人大做辞职报告是建设政治文明、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的必要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和官员的透明应当摆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当然,王鸿举向人大做辞职报告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譬如,在离职报告的过程中,还应当引入质询、询问、建议等环节,使得辞职报告有更充实的内容。但是,这并不妨碍王鸿举向人大辞职的标本意义。相反,王鸿举的做法应当成为惯例。

康有为曾经批判传统中国政治“是无人负责的政治”,今天,王鸿举辞去重庆市市长的职务,并主动提出向人大做辞职报告,不管从哪个意义上说,这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是勇于承担责任的表现,是先进执政理念的象征。或许,王鸿举在任期内的确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遗憾,但是他不逃避,更不辩解,而是敢于真诚地表示歉意。

或许王鸿举向人大做辞职报告迈出的步子还很小,但他在执政理念、执政水平、政治文明上则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因此,不论王鸿举在任上有多少事情没做好,有多少遗憾,他都是好样的,都值得我们永远记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