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竹筠传奇 “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江竹筠
核心提示:北京4月6日电重庆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重庆市西北郊的歌乐山下,原是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白公馆”“渣滓洞”两座集中营的旧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面对酷刑 ...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重庆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重庆市西北郊的歌乐山下,原是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白公馆”“渣滓洞”两座集中营的旧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面对酷刑和屠刀,宁死不屈,顽强斗争,谱写了壮烈的英雄诗篇。
江竹筠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江竹筠,女,1920年8月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一个农民家庭,8岁随母亲逃荒到重庆,10岁进袜厂当童工,后考入重庆南岸中学和中国公学附中。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秋入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并担任该校地下党组织负责人,从事青年学生的工作。 1943年,党组织安排她为中共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当助手,并和他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
他们的“家庭”是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组织整风学习的指导中心。她的主要任务是为彭咏梧做通信联络工作。
根据党的指示,1944年她到成都,考入四川大学,以普通学生身份做党的工作。1945年,她与彭咏梧结婚,后留在重庆协助彭咏梧工作,负责处理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江姐。 1947年,当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时候,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组织和领导了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她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负责联系育才学校、国立女子师范学院、西南学院党的工作和开展学生运动。
她积极贯彻党的指示,紧紧依靠党组织和进步师生,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建立支部,团结进步学生。在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她还承担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
这一年春夏,川东党组织开始把工作重点转向农村武装斗争,彭咏梧奉上级指示赴川东领导武装斗争,任中共川东临委委员兼川东地下工委副书记。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随丈夫一起奔赴武装斗争第一线。
1948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对党组织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别人代替有困难,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急欲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破获领导川东暴动的党组织和重庆中共地下党组织。
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江姐虽然身体被折磨得变了形,但始终坚贞不屈,正气凛然:“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渣滓洞的难友们对她的英勇无畏表示了无限的崇敬:“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娅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 1949年11月14日,江姐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牺牲时年仅29岁。
新中国成立后,江姐的事迹被写进了长篇小说,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家喻户晓,广为传颂,教育、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人。歌剧《江姐》中的著名唱段《绣红旗》《红梅赞》等,几十年来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广为传唱。
链接:新华社成都4月6日电 记者杨华 她有一个永远年轻的名字:江姐。在她的故乡,小学生们把她当做和蔼可亲的大姐姐,中学的学生则视她为有着侠骨柔情的良师益友,更多的人觉得她就是一个总是充满希望的邻里乡亲。
这就是江竹筠。人们都习惯叫她“江姐”。一个如同自家亲人的名字,一个永远年轻的名字。 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江家湾是江姐的故乡,在她离去的60多年里,江姐这个名字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里:江姐小学、江姐中学,就连她出生的永和村,也改名叫了江姐村。
在这个有着浓郁四川方言特点的城市里,人们都以自己是江姐故里人而自豪。
每逢清明节,不论大人小孩,还是学生游客,都有很多人到江姐故居“看望”江姐。大安区委的江峰说,今年清明到故居来的人特别多,每天都有1000多人,“这几年发展红色旅游,来旅游的人都愿意来故居看看这位传奇人物。
” 今天的江家湾日新月异,但人们还是可以找到80多年前那位8岁小女孩离开时的影子。
故居里新近征集到的江姐睡过的床、随处可见的江姐题材的连环画、仿真馆里的仿真人物造型……都向人们展示了江姐的传奇经历,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那个腥风血雨的岁月。 围绕江姐故居,江姐村近年来着力打造红色旅游,风景迷人的江姐故里每年都吸引不少省内外游客前来,旅游的长足进步也促进了各方面的发展,四通八达的道路、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已经是川南地区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的富裕村。
村支书张俊说:“我们希望把江姐村建设成为川南第一村,让每个来江姐村的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在村里人眼中,江姐从来没有离开过江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