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发现一处明代民居群 初步考证为李自成故居
陕西横山县民间捐资为“闯王”李自成建造衣冠冢。高岗/摄
近日,在陕西省横山县召开了一场“李自成故居学术研讨会”,知名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在横山境内意外发现的一处明代民居群(14孔窑洞)遗址展开讨论。经研究论证,考古发现与史料记载基本吻合,初步判定李自成故居在此遗址内。
农民耕地被陷坑里钻探发现14孔窑洞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印象里,明末号称“闯王”,建立大顺政权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是米脂人。据史料记载,李自成原名鸿基,为明代陕西省米脂县双泉里二甲人,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出生于怀远堡李继迁寨,即当地童谣所唱的李自成“生在李继迁,长在长峁墕”。后因行政区划多次重新划分,明代米脂县双泉里二甲今为陕西省横山县石窑沟办事处长峁墕村,怀远堡李继迁寨今为横山县殿市镇李继先村。
据横山县李自成研究会副会长方治恩介绍,2013年6月25日上午,长峁墕村民冯广玉在该村一处叫敞阳湾的地方耕地时,一不小心陷入一个天坑,发现竟然是一孔窑洞的顶部。随后,横山县文管部门在现场采集到了部分瓷片,并将此事上报给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队。
经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队钻探发现,此处为一批窑洞式居住遗址,呈簸箕形,在南北长200米范围内,分布有14孔窑洞。其中13孔面向东南,一孔面向西南,组成一个院落。在遗址内发现了碾盘、草木灰、炕板石等物。
米脂县令《塘报》记载掘墓路线与遗址较吻合
据史料记载,当年李自成义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在占领河南洛阳、南阳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时任米脂县令边大绶得到指令,“带领箭手三十名、乡夫六十名及艾诏、李诚等”去刨李自成家的祖坟,以断其龙脉。
期间,边大绶两次向陕西总督写出《塘报》,详细记述了掘墓路线。文中写到:“……又一里许,见窑舍十余处,墙垣尚存,即闯之庄院也。又过一山,至其墓地……”方治恩介绍,根据《塘报》所记路线、里程、方位、地貌特征等与遗址基本吻合。
此外,据《塘报》所记,边大绶一行“值天晚,难以下山,遂坐贼旧窑中向火……”方治恩称,边大绶一行近一百人,在李自成家旧窑中烤火会留下灰烬,而在遗址考古发现窑洞地上有大量草木灰也可佐证。
专家:初步认定李自成故居在敞阳湾区域遗址内
李自成故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毛佩琦教授称,根据现有材料,可以确认李自成故里在今天的横山县长峁墕村。而根据长峁墕村敞阳湾区域的明代民居遗址的考古发现,可以初步认定李自成故居在此遗址内,但具体是哪一孔窑洞或者是哪几孔窑洞,还需要通过科学的考古发现及论证来进一步确认。
同时,毛佩琦教授强调,根据现有的史料和文物可以得出上述结论,但是学术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没有止境的过程,要让上述结论更加坚实更加肯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后续:因无法合理保护遗址仍需掩埋
由于陕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上述敞阳湾遗址目前完全在黄土的掩埋之下,考古队仅通过考古钻探、表层调查等方式进行考古研究。
横山县人大副主任、李自成研究会主任崔青称,因无法进行有效的保护,敞阳湾遗址暂时还不能进行大规模发掘,担心发掘之后遭遇水土流失,造成对遗址的破坏。“若能在遗址上方搭建一个像秦兵马俑坑上方的棚子,再做好相关保护,就可以发掘了。”崔青说。(高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