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帅元夫人 梅帅元:中国山水文化的"造梦人"
中国文化的丰富素材,在他手里变成了吸金利器
【《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 黄秋丽)梅帅元坐着奔驰S320,以160公里的时速在京承高速路上狂奔。
25年前的梅帅元,还在享受着作家的散漫不羁:骑一匹小马,别着一把藏刀,沿着云南红水河一路上行。这段古典骑士般的经历,被他写成小说―《红水河》。
开上奔驰,不复再有古典和浪漫。当年的作家,现在的身份喧闹无比:实景演出创始人、国家一级编剧、制作人、策划人,技痒时做做导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投资人。
他时间排得很满,不得不在京承路上违章行驶。从3月下旬开始,桂林阳朔、张家界、嵩山、泰山等地的7台实景演出陆续开演,他往来于各地看演前排练。这些演出都是他的作品。这一次他从北京去承德,是看他主创的第10个作品、以承德历史文化和康熙大帝为题材的《鼎盛王朝》。这场演出已经到了后期制作阶段,与此同时,他的第11、12个作品,武汉东湖的《九歌》和安徽黄梅戏项目正处于前期创意和策划阶段。
自从2003年他策划和制作的《印象・刘三姐》一炮而红后,这种以真山真水为舞台的演出门类,在资本的推动下已呈风起云涌之势。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这三位中国最著名的导演,都已涉足这种演出。张艺谋领衔的“印象铁三角”团队,已经推出了6部印象系列作品;陈凯歌的《希夷之大理》、冯小刚的《梦幻北部湾》也即将上演。
隐藏在制作人、策划人背后的梅帅元,名头没有导演那么响亮。但无可否认的是,他是这个行业的创始人、推手和实力强劲的竞争者。他的作品涵盖了数个中国文化的源头:表现禅宗文化的嵩山《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以帝王封禅仪式展现中国大历史的《泰山・封禅大典》,楚文化的代表作《九歌》,民族戏剧的奇葩黄梅戏,在呼伦贝尔大草原重现上帝之鞭的《天骄・成吉思汗》。
“实景演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在瞬间聚合起巨大的资源。”梅帅元对《中国企业家》说。中国顶尖艺术家是他的合作对象:张艺谋、谭盾、李六乙、黄豆豆等等。这种顶级文化资源的整合,是他一年一部高水准演出作品以及高票房的保障。而演出源头的策划和剧本写作,都是他和核心团队―几个广西作家共同完成的。需要整合的资源远不止这些,政府关系、工程技术、市场营销、环保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环节。
他有文化人的平和,但缺乏强烈的艺术家气质。他的策划和资源整合,始终以商业为纽带。事实也证明,这些演出已经带来了极为可观的收益。
而今这一切,皆肇始于12年前。
此山,此水,此人
夜幕降临,广西桂林阳朔。
两平方公里漓江为台,书童山十二峰为幕,渔火星星点点,忽远忽近。在灯光烘托下,桂林山水的娇美、艳丽,全然不同于白天如水墨画般的意境。一幕幕鲜活的生活场景―捕鱼的鱼鹰、渔火,放牛的牧童,山歌、民族风情,在山水实景舞台上如画卷般展开。演员绝大多数是漓江边的农民和渔民。他们表演自己的生活,不着痕迹地融入山水。传唱了千余年的“歌仙”刘三姐的歌声,在山水间回荡。山峰隐现,水镜倒影,烟雨点缀,竹林轻吟,月光披洒,随时都会成为场景。
这是一场极具灵性的演出。
“迄今为止,《印象・刘三姐》是所有实景演出中无法被超越的。可能以后也很难被超越了。”杭州《印象・西湖》营销总监黄荣华说。对所有做实景演出的人而言,《印象・刘三姐》是必修科目。市场检验了它的艺术价值―演了7年,400多万观众,票房收入过8亿。除了冬季,它每天晚上八点准时上演,旺季会连演三场,场场爆满,犹如印钞机在转动。
许多人都记住了《印象・刘三姐》是张艺谋导演的作品。但它更应是梅帅元的作品。这台演出的最初构想,演出策划及剧本,皆出自梅之手。
1997年,广西省壮剧团团长梅帅元,还在为剧团的生存发愁――这是个靠国家拨款才能生存的剧团。
他把《红水河》改编成舞剧《羽人梦》,并获得中宣部的“五个一”奖章。他另外两部作品《歌王》、《妈勒访天边》也屡获大奖,其中《歌王》还获得文化部“文华奖”―这是迄今为止广西戏剧获得的最大奖项。但这些获奖作品,在行业之外没有影响力。原因在于,从创作开始,这些作品就不是以市场为导向的。
出国考察时,他专门去看了美国百老汇经典剧《猫》、《西贡小姐》、《美女和野兽》等,如你所料,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种刺激除了来自艺术上的震撼,更来自百老汇当日门票一票难求的盛况,和剧场里狂热的观众。
那时他经常在漓江边写“八千块”一个的剧本。漓江边有的是风景。点点渔火唱晚,萦绕袅袅炊烟,江畔洗衣的村妇,满树的桂花、成片的梯田、草地上悠闲吃草的牛儿―他还曾亲眼见过渔民养的十几只鱼鹰,合力捕起一条十几斤的大鱼。这些场景,几千年前就如此;再过几千年,它还是那么和谐、打动人心。可否以眼前的山水为舞台背景,以广西流传千年的刘三姐为主题,上演一出桂林山水灵魂的歌舞表演?请中国最顶尖的制作团队创作,甚至请张艺谋来导演?他为自己的这个想法兴奋了好几天。
1999年,他拿着自己用小说语言写就的策划书,找到广西省文化厅相关领导,并得到了他们的支持,获得20万元启动资金。这是一个造梦的过程,支点就是这20万。梅帅元辞去壮剧团团长职务,开始大胆尝试。他到北京找到张艺谋,这种“此山、此水、此人”的全新演出观念,很快打动了张:电影拍过,戏剧也导过,可是在让山水参与其中的演出,没有过!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这都是一个挑战。
“自己也像做梦一样,究竟要做成个什么东西?当初是不知道的。究竟能不能做成?也不知道。资金问题,设计问题,技术问题,难度都极大,没有标准可循,没有模式可借鉴。”梅帅元需要考虑很多难题,而首要问题,就是资金。
“找钱”的曲折过程,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书。2000年前后的社会资本远不像今天这么充裕,包括电影在内的整个文化产业都相当低迷。他不知道找过多少投资商、签过多少合同,有人投了又中途撤资。他甚至在股市最低迷时,将缩水后仅剩的25万元投入项目。他的状态和坚持影响到周围所有人,“我必须沉住气,怎么也得演出来。”
创作过程也极为艰难。从1999年到2003年底,整整5年,这台演出才最终完成。作为总制作人和策划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台演出是梅帅元在桂林所积累的生活经历的一种表达。一个有趣的插曲:到底该怎么演,主创团队提了很多创意,比如在水面上架玻璃桥,用高科技的潜艇等等。梅帅元坚持要在渔人捕鱼的竹筏子上演,这是最能体现当地特色的道具。在高科技的演出手段最终无法实施后,张艺谋不得已地说:“我都沦落到来玩竹筏子了。”
这场演出的火爆程度,超出了梅帅元的预期。7000万的投资在开演两年内收回,此后演出几乎全是利润。
这台演出还彻底地改变了阳朔的面貌。为看演出,游客必须在阳朔过夜,他们的吃、住、行拉动了一条产业链。当初只有一条街道的小县城,现在三、四星级宾馆随处可见,土地价格从当初的5万元/亩,涨到最高200万元/亩。参与演出的农民演员每年有近万元的收入,很多当地人靠卖望远镜发了财。还有人算出桂林的GDP因这台演出拉高了2个百分点。此外,《印象・刘三姐》还是一张鲜明的文化名片。
这成为许多地方政府效仿的对象。短短几年内,实景演出已在中国呈泛滥之势。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全国投资上百万、有些影响力的实景演出,有200多台。这已经形成了一个产值上百亿的大产业。
“轻资产”
《印象・刘三姐》是一场改变了许多人命运的演出。
声望如日中天的张艺谋,和王潮歌、樊跃两位导演(他们合称“印象铁三角”),在投资机构IDG的推动下,成立了印象文化演出公司。他们目前已经有《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大海》等6部实景演出作品。
早期的投资人之一黄守新,将实景演出与旅游地产项目相结合,开辟了另一条道路。2010年,他投资2.5亿,力邀冯小刚执导海上实景演出《梦幻北部湾》,这是他在广西防城港投资巨大的旅游地产的一部分。
梅帅元走的是一条相对“轻资产”的路。
印象系列的作品,从策划、创意到后期制作,全部是“铁三角”完成。而梅帅元走的是整合文化资源的模式。他的团队主要负责前期演出的策划和部分创意,然后根据不同的项目,选择和不同的导演、艺术家合作。《禅宗音乐大典》是和谭盾合作,黄豆豆担任舞美,易中天担任顾问;《泰山・封禅大典》、《成吉思汗》和是北京人艺著名导演李六乙合作。
和剧场演出的歌剧、舞剧、音乐剧等严肃艺术相比,这种和闹哄哄的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演出,似乎难登大雅之堂。它到底能不能登大雅之堂,与演出源头的策划、主创人员对当地文化理解的高度,有直接关系。梅帅元找到谭盾,提出要把中国的禅宗文化表演出来时,这位大师级音乐家很感兴趣:禅看不见摸不着,你怎么表演呢?但没有艺术家会拒绝这种表现中国文化源头的重大题材。
泰山景区管理中心某负责人透露,张艺谋也曾经对泰山的项目很感兴趣,且进行了实地考察。但印象团队做出的策划方案,没有获得投资方、泰山景区管理中心的认可。
与印象团队出身舞台艺术不同,梅帅元的核心团队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提炼更有优势。梅帅元有一百多万字的小说、诗歌作品。1980年代,他是广西最活跃的作家之一。1985年,他与诗人杨克共同提出了“百越境界”的理念,成为广西文坛第一个被外界关注的声音。作家、剧作家张仁胜是梅帅元团队的核心人员,从1980年代起,他和梅帅元、女作家林白、人民文学出版社前社长聂震宁、作家东西、鬼子等都是相熟的朋友。“做每一个项目的时候,我们会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把这个地方的文化研究透了,找到它最具代表性的东西,挖掘它、整理它,最后把它完成。”梅帅元说。因为这样的班底,大多数表现中国文化源头的演出项目,最终都被梅帅元团队获得。
这种开放体系、“轻资产”的发展模式,也更利于规模扩张。从2003年至今,梅帅元团队已做了10台演出,其中8台已经上演,平均一年一台,实属高产。演出投入也是巨大的,每台几乎都要上亿。投入最少的《印象・刘三姐》和《道解都江堰》,也要7000万。尽管票房都没能重现《印象・刘三姐》的辉煌,但他预计一般4年就能收回成本。
“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值得用大投入,做出宏大、经典的作品。”在他看来,实景演出是一种投资风险相对比较小的项目。“如果成本控制得好的话,实景演出是一定能赚钱的,”梅帅元说,“拍电影投入上亿只能演几个月,这种项目是天天演。做剧场演出投2个亿还只能做最差的剧场,实景演出一个亿就能把剧场、观者席、演出、灯光、音像、服装、道具等等,全包括了。”
非典型商人
从涉足实景演出开始,梅帅元的角色就是复合型的。他参与创作,是制作人,还是投资人。参与投资,是他和大多数艺术家最大的不同之处。如果有人来找他谈合作,除了当地文化,他最注意问的,是当地的游客数量。因为游客的数量,基本决定了演出的前景。
梅帅元在《印象・刘三姐》的投资,有破釜沉舟的意味。而其后他参与泰山、嵩山、张家界等项目的投资,则是对项目前景评估之后的主动选择。邀请他做演出的公司,也很希望他能参与投资,这样就更能确保项目的质量。有些项目,梅帅元团队只负责策划、创意、制作节目,还有些项目,他的团队要受托负责演出后的运营管理,并收取管理费。
他事实上扮演着企业家的角色,带领团队和公司逐步壮大,但他对这种角色并不感兴趣。他的名片上写着名字、电话,及所有作品,但找不到公司名称。这是典型的文化人创业状态,他的公司状态松散,每个项目都是独立的公司,没有统一的名称和LOGO。
但是他的这种文化人观念正在受到冲击。2010年12月,号称“旅游文化演艺”第一股的浙江宋城(300144.SZ)以70倍的市盈率登陆创业板。“印象铁三角”团队也获得了云峰基金5000万美元的投资。资本的大门,已经洞开。这是另外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始终在和钱打交道的梅帅元,岂能对此无动于衷?两年前,已经有资本方找到他,但一直悬而未决。他并未透露更多细节,但显然这已成为他现在工作的重点。
这些天梅帅元的心情非常好。他亲自做总导演的《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自从3月下旬开演以来,已连续数天场场爆满,颇有些《印象・刘三姐》的苗头。只有一年的市场培育期,中国第一台实景音乐剧在商业上已经获得成功。但他更乐于听到,这首先是艺术的成功。他在艺术上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比如他正在筹划的一个室内演出,要“超过拉斯维加斯的K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