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培贵行书 叶培贵:杨炳延式独创行书
杨炳延 叶培贵 欧阳询 行书 书法 中国美术馆书法大展
叶培贵:杨炳延式独创行书
叶培贵:杨炳延式独创行书
相关评论
(叶培贵: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师从欧阳中石先生。曾任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书法艺术工作组专家成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问:叶老师,您能评价一下杨馆长书法方面艺术成就吗?
叶培贵:杨馆长是我同门师兄,实际上是老大哥,从理论上讲他是我长辈,从我们年龄差异和他的资历来说,但是因为他和我一起都是欧阳先生的门生,所以我就高攀称他一句学长,称他一句师兄,也非常感谢他不气,也认了我这个小师弟,因为我们两个在很多方面比较投缘,所以这些年来我一直也有幸能够不断地看到他在艺术方面的很多实践和追求,我收获很大。
我认为在艺术上首先有一点非常了不起,他的选择非常独到,我们知道中国书法,在历史上楷书、行书是两个大字体,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楷书家欧阳询,这个大家都很清楚的我们过去很多年所有的几乎都要学到欧阳询,但是欧阳询同时在行书领域也有创造,可是比较起他的楷书的影响力来说,他的行书在历史上多多少少是被人有所忽视的,一方面是因为他楷书成就太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行书作品相对偏少,但是欧阳询的行书实际上是非常了不起,把他楷书古根有力的这个精神都保留下来,并且跟王羲之的传统也结合得非常好。
杨馆长就选择了欧阳询的行书来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范本去追求,我想他选择这个放到历史上来说就是找到了一种非常有价值,但是又多多少少被历史所淡忘的一个点,希望能够在这里面走出自己一条路来,这条路应该讲一方面要有他自己独到的眼光,另外一方面也是需要勇气的,原因是欧阳询的东西太少,另外他需要让人们重新认识欧阳询行书的价值。
那么我想这么多年来他孜孜以求应该说实际上是实现了他选择欧阳询的最初的这个目标,所以我们看杨馆长现在的字,在任何一个展览会上只要出现写欧阳询行书的,马上就可以想到杨馆长,因为他把欧阳询行书的那种古根,那种刚毅,并且又不失亲切柔和的这个特点已经充分掌握住了,甚至在这个基础上他还有他自己的一些新的创造,比如说借鉴现代艺术的或者现代观念中的某些方法,某些精神,在墨法上,在章法上,在形式上有他自己特殊的一些创造,是欧阳询的行书,但是更是杨炳延先生自己创造的行书。
问:有没有某幅作品上印象比较深刻的?
叶培贵:要说作品给我留下印象很好的很多,但是我记得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陪同他去东北,参观考察当年这个努尔哈赤曾经战斗过的一个地方叫萨尔浒,当地人请他写这几个字,题这个战场的名,我在旁边看着他写的,写完之后我说非常地惊叹,但是我估计这件作品现在杨馆长自己可能都没有存着,在人家那个地方,这几个字给我留下印象为什么这么深,就欧阳询楷书的精华他表现得很到位,但是又是地地道道的行书,而且刚才我们提到的把王羲之温文尔雅的中和的那个精神,也能够融汇在这里面,所以让你看着有力,骨鲠,刚强,同时又非常柔和亲切。
问:你参与过很多次中国美术馆书法大展,比如秦岭书法大展社会影响非常大,这个大展从策划到最后展出,给书法界带来哪些影响呢?其中杨馆长起了哪些作用呢?
叶培贵:好,就这一点来说,我的感受尤其多,我们到近代以后,艺术活动跟过去经典的时代的艺术活动有一点不一样,这个最大的不一样,就是艺术越来越迈向这个社会,过去我们传统的文人在从事书法艺术的时候,比较多的就是书斋中二三好友大家商量研讨,也没有太多走向社会,虽然社会很尊重,但是没有太多的与社会联系起来,近代以后整个社会的分工,虽然越来越细,但是社会各个层面之间的交流活动也越来越多,所以艺术也开始更多走出书斋进入到社会,那么中国书法跟过去有一些艺术又不太一样,他实际上是起源于我们的生活,生成于我们的生活,所以他本身就带有非常强的社会性,杨馆长是充分理解书法在我们的社会,在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中它的特殊的地位,因此他到了美术馆之后,做了许多的事情,这许多的事情是把书法在历史上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加以凸显的,它的着眼点绝不简简单单的仅仅是艺术本身,更多的是着重书法在社会上,在文化上,能发挥什么作用,比如说他曾经策划的第一次提名展,首届全国名家提名展,提名展是我们看起来好像仅仅着眼于艺术的,但是实际上他内在的是希望把书法与大美术充分挂起钩来,所以实际上中国美术馆大规模的独立的策划书法活动和书法的收藏就是从这个提名展开始的,过去的中国美术馆的书法收藏,书法的展览跟策划学术活动基本上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从他这个开始有了,这样无形中把书法纳入到整个大美术的门类中,从而来推动他在当代社会当代文化中可能的一个作用,因此这个展览影响是非常大的,那么接下来说到后来策划的情景书法大展。
情景书法大展仍然首先延续的是中国美术馆积极介入书法活动,把书法纳入到大美术的范畴里来这样一个思路,但是更重要还有一点,让书法回归到中国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本来状态,这样就打破我们过去把书法当做一个封闭的艺术这样一个理念,而把它放回到他生成它的各种形态,各种逸韵的那样一个广博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因此这个情景书法展为什么能够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就是大家发现了,通过这个展览发现了原来书法就在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它从来不是高高在上,处在云端的一种艺术,而是脚踏我们社会生活的实地的这样一种艺术。
问:来自于观众反馈的,你听到最直接的评价是什么?
叶培贵:观众方面的反馈就是,我们看了这个之后才知道书法就在身边,没想到。
问:业内呢?
叶培贵:业内的评价当然就更多了,因为实际上是通过展览的方式,呈现了书法在历史上一种丰富的、立体的、博大的一种存在状态,所以业内更多的人是在反思,我们过去把它简简单单当做一个艺术家简单的个体行为,实际上是把书法看得狭隘了,应该把我们的视野胸怀打得更开,放得更广一些。
问: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杨馆长的话你会怎么评价呢?
叶培贵:首先是人是一个好人,第二在艺术的组织方面有才华,有远见,第三在自己的艺术本身,精益求精,眼光独到,有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