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李玉奇 李玉奇 中医内科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7-10-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李玉奇,男,汉族,1917年生于辽北银州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39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李玉奇,男,汉族,1917年生于辽北银州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39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人物小传

1917年,生于辽宁铁岭

1944年,在铁岭考取中医师资格,并悬壶行医

1952年,到北京中医进修学校学习

1955年,任辽宁省卫生厅中医处处长

1957年,策划组建辽宁省中医院、辽宁省中医学院

1975年,承担“七五”课题“萎缩性胃炎”的研究工作

1978年,任辽宁省中医学院副院长、辽宁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

1994年,被聘为辽宁中医学院教授、硕土生导师,沈阳药科大学中药系兼职教授

1991年,享受第一批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入选人事部、卫生部遴选的全国五百名老中医

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人物生平

医林天骄、神誉遐迩的李玉奇先生,生于1917年,祖籍辽北银州城(现辽宁省铁岭市)。幼时家道中落,少年有志,发愤读书,乡试名列榜首。当时许多 穷苦百姓身染沉疴痼疾,倍受折磨,他甚为同情,为解苍黎之苦,不择仕途,发恨学医济世,遂拜著名老中医明星垣先生门下,从师七载,同时加入铁岭医士讲习 会。

他勤奋好学,彻夜握卷长读,窗外寒星冷月,窗内孤灯如豆。先师慧眼识才,很快举为铁岭医学研究会助教兼学术秘书。他求知若渴,又拜前清秀才赵炳如先生 学习古典文学,熟读经史子集。

复拜银州著名书法大家陈秉初老先生舞毫习墨,打下深厚书法功底。后又从师丁乙青、姜弼臣两位先贤,攻读医学经典,采拮临床秘 验。学成后于二十四岁开始悬壶济世。

行医期间,恪守师传医风,以济世活人为宗旨,深得病家信赖与敬仰。他深知学海无涯,医术无边,虽已有成,仍孜孜不倦, 独得医经真谛,博采古今之长,每临证投药,时奏奇效,顿时声名大噪,誉满银州。在四十年代初期就被推任为辽源市中西医师研究会会长。

李玉奇从医六十余载,工精内、妇、儿科三科,精研脾胃病三十余载。是国家人事部、卫生部遴选全国首批五百名老中医之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首 批获得者),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聘为终身理事。曾任辽宁省卫生厅中医处处长、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兼附属医院院长、辽宁省肿瘤医院常务副院长、辽宁省中医学 会会长、辽宁省药品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老年科技工作者联合会副会长、沈阳药科大学中药系兼职教授。

医学成就

他提出“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打破胃癌不可逆的说法。他潜心研究舌象,舌诊堪称一绝,被誉为“当代扁鹊”。李玉奇博采众家所长,功擅内科,尤其精 研脾胃病30多年,先后主持了国家“六五”、“七五”、“八五”攻关课题,研制出胃福冲剂、养阴清胃冲剂等部批三类新药,在中医脾胃病领域独树一帜,享有 很高的声誉。

李玉奇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潜心研究舌象,在舌诊方面有所发现和创造。他能凭借舌脉合参判定病人体内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李玉奇认为,当患者体内有占 位性病变时,舌象表现为无神无根,脉象呈李氏排斥现象。

他由此提出的“观舌识病”及“排斥脉象”的诊疗技法丰富了中医舌诊的内容,取得了观舌识病的重大进 展,成为“医林一绝”,被医界誉为“当代扁鹊”。

李玉奇先后主持了卫生部、科技部多项攻关课题,并组建了胃炎研究组,对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病因学分类和病势演变分期提出新的见解,总结出萎缩性胃 炎的中医辨证施治体系。他研发的胃福冲剂、养阴清胃冲剂成为国内治疗萎缩性胃炎为数不多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三类新药,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

李玉奇先后主持了卫生部、科技部多项攻关课题,并组建了胃炎研究组,对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病因学分类和病势演变分期提出新的见解,总结出萎缩性胃 炎的中医辨证施治体系。他研发的胃福冲剂、养阴清胃冲剂成为国内治疗萎缩性胃炎为数不多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三类新药,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

学术观点

李玉奇揣摩医理,师古而不泥古,大胆探索,勇于学术创新。经过对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十余年潜心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黄帝内 经》、《圣济总录》等古代医家的论述及现代医学检测手段对本病的的认识,在国内首先提出了著名的“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的崭新学术观点。

李玉奇认为,胃痈 之为病,乃胃阳之气不得宣发而受遏抑。所谓胃阳遏抑亦可视为胃之表证,既寒气隔阳。所谓胃的里证乃热聚于胃口。

故治疗萎缩性胃炎,不以“胃痞”论治,不以 “胃痛”论治,不以“九心痛”论治,是因脾胃俱病而出现的寒热交错诱发为瘤痈。可见虚寒则胀呕,实热则胃脘灼热而不适,瘀血则吐血便血,非调气所能治之于 病本。

现代医学检测手段证明萎缩性胃炎病变的发展也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和胃痈形成因于寒凉不备、饮食不节、劳役伤胃、抑郁伤脾,久而积郁为瘀,瘀久 化腐,败腐为痈相对照十分吻合。此观点为中医辨证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中医学术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在此学术思想指导下,李玉奇对萎缩性胃炎进行了病因学分类,并将病势演变过程分为三期:初期治以平肝和胃理脾,中期治以益胃养阴、消痈散结,中晚期 治以消痈化瘀、去腐生新。实践证明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病理恢复达72.3%,收到了预期的良效,这为进一步阻断癌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打破了 西医认为胃癌不可逆转的说法。

李玉奇的“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学说对医学界的深远意义还远远不止于此。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于上个世纪80年代发现了胃幽门螺 杆菌,并提出它为慢性胃炎的致病之源,此论点一提出来便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极大反响。

由于他们的发现为慢性胃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使医学又前进了一大 步,因此2005年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其实早在几十年前,李老便应用清热解毒、去腐消痈之法治愈了上千例该病患者。

其清热解毒即包涵了现代医学的抗菌消 炎之意。正所谓殊途同归、法异而方同,中医的思想也完全可以领先于现代科技,这是一种唯物的、辩证的、与自然相通的科学性思维。

以先进性的思维作指导、肯 于深入研究及探索,中医也可以有发展和飞跃。美国中医药专业学会会长李永明就此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文章称“李玉奇的中医治疗胃炎与诺贝尔奖失之交 臂……在祝贺澳大利亚医学家获奖的同时,应当认识到李玉奇教授对胃炎治疗的科研贡献”。

李玉奇在国内首先提出“以痈论治”的学术论点,打破历代医家多以“胃脘痛”、“胃痞”辨证施治的模式,并对本病发生发展的病因学分类和病势演变分期 提出新的见解,总结出一整套新的辨证施治体系,取得了临床总有效率93.14%的突破性成果。在萎缩逆转为浅表和阻截癌变的研究上积累了大量有重要学术价 值的资料,动摇了萎缩性胃炎不可逆转的学说,为中西医界所瞩目。

在对待中医学术上,他既反对妄自菲薄的民族虚无主义,也不赞同固步自封和墨守成规。他大声疾呼继承和发扬两者不可偏废,倡导应用先进科学技术,为我 所用,并身先士卒,大胆实践,探索创新。他还提出冠心病从虚论治、肾炎从实论治、习惯性流产从气论治不从血治等学术观点,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辨证施治体系, 组方用药不同常法,临床上屡屡奏效。

为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传于后人,着意著书立说,如《中医验方》、《冠心病临床刍议》、《荨麻疹治则探究》、《小品话温 病》、《望诊的宏观作用》、《脑中风论治》、《胃脘痛的临床研究》、《黄疸病从证锁谈》、《肾炎临床辩证施治一求》等,倍受读者珍爱。

李玉奇在他6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尽心竭力为患者诊治,奉献着他全部的知识与能量,时时刻刻心系国医发展,全心全意为中医事业而奋斗。他一生清贫守志,将毕生心血奉献给了中医事业,福泽中医后辈,深受中医界的敬仰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