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陆铭 (最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陆铭:农民工为什么要进城?
导读:我们隔壁住着一些农民工,上海大学的校长告诉我,上海大学有三个校区,这是很简单的经济学道理,所以你越是限制农民工进城越是限制农民工在市中心居住,改标题写了这样一个题目“复旦教授:只有把廉住房建在市中心才能有穷人为富人服务”,所以我建廉住房、经济适用房老师往郊区建,这些人为什么要住在市中心啊,(主讲:陆铭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评议:胡景北教,我们隔壁住着一些农民工,
我们隔壁住着一些农民工,这个我们不高兴的,所以抱怨,然后政府说我们要限制。限制的结果是什么啊,我告诉你。上海大学的校长告诉我,上海大学有三个校区,一个在延长路相当于市中心,一个在宝山相当于城郊结合部,还有一个在嘉定相当于是郊区。
原来是延长路招不到民工,最近开始宝山校区也招不到民工了,因为没地方住啊,或者没地方住或者就是他的生活成本上升,因为他要有地方住要支付更高的价格,那么你如果支付更高的价格,你要想雇佣他,你除非更高的工资,这是很简单的经济学道理。所以你越是限制农民工进城越是限制农民工在市中心居住,实际上最终吃亏的是上海人,是高收入阶层,因为你的生活成本上升,所以我有一个谬论。
我也借这个机会在这里澄清一下,网上有篇文章,是我发表在瞭望东方周刊以后,被转载的时候改了一个标题。我借这个机会正好面对公众,改标题写了这样一个题目“复旦教授:只有把廉住房建在市中心才能有穷人为富人服务”,这个题目不是我取的,我的本意是想讲就是我们政府今天在考虑廉住房政策的时候,不要老考虑市中心低价高,所以我建廉住房、经济适用房老师往郊区建,为了节省用地,为了节省用地的开支。
错了,你建这个保障房的目的是什么,还是为了大家能够有就业,提高收入,你建得离市中心远了,结果是什么我告诉你。
第一,低收入阶层就业的机会少了,因为服务业的大量岗位,包括我们刚才讲的餐馆啊、理发店啊都在市中心,需求在市中心,现在远离了,远离的结果有两个。
美国出现的结果就是郊区失业率高,他觉得我每天乘车挤地铁一个多小时,还不如在这拿救济,不工作。第二个结果就是劳动生产力大量下降,就是每天乘车,挤一个小时公交车满头大汗上班,你想你还有什么劳动生产力,特别在服务业里面,你还有什么劳动生产力,对整个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实际上是不利的。
那么反过来讲住在市中心的人有没有代价,也有代价的,就是你没有很好的服务,或者没有低廉的服务。所以你看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城市,我举巴黎的例子,巴黎因为我非常熟悉。
巴黎现在出现的情况是什么就是住在巴黎市中心的实际上是两拨人。一拨人就是有钱人,房价再高他也买得起,这些人为什么要住在市中心啊,因为在市中心有信息,容易跟人见面可以每天跟别人互动,获取知识谈生意,所以他要住在市中心,然后钱又够多,买得起房子,同时他是服务的需求者。
还有一拨人住在市中心就似乎低收入阶层,因为接近工作岗位。把这个规律一认清楚以后,巴黎的政策是什么啊,他反而是对低收入阶层住在市中心是补贴的。
这就对了,就是大家都顺了,那么什么人住到市郊区了呢,中产阶级。钱嘛没有多到买市中心的房子,但是同时呢钱又多到能买辆小轿车,住到市郊去,每天开车上下班,开不起车的乘地铁,一旦把低收入阶层或者服务业的主要供给者往郊区一搬,接下来的问题是失业率上升,失业率上升以后马上就是社会动荡,因为他没有机会了。
所以我想就是我们把这个问题要通过理论的国际经验的比较来看清楚这个趋势,很多时候我们对很多事情的理解都是需要更加理性,而不是凭借我们生活上的间接局部的感知,要全方位看问题,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回答了这个问题,谢谢。
(主讲:陆铭 教授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评议:胡景北 教授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教授、原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