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刘希平 浙江教育厅厅长刘希平:浙江校车初步方案已完成
“教育”一直是两会的热点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教育经费、教育公平、校车等各种教育问题,那么今年,浙江对教育的投入有多少?校车方案又有何进展?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
刘希平谈到教育公平时说,政府的底线是孩子不会因为家庭困难上不了学和辍学。
教育公平:底线是孩子不因家庭困难上不了学
提到教育公平,刘希平显得很有信心,他给了一组数据:浙江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47%,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超过60%,按照浙江2020的规划,届时可以达到62%。
“我们的教育公平不能说超过发达国家,但没有大的差距。在高考招生方面,虽然批评声音也很多,但我们切实做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像国外的一些大学,比如美国耶鲁大学,受世袭影响就很大,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成绩并不十分好,但因为他爷爷和父亲都出自这个学校,所以他也成了知名校友。”
除了入学率,学生资助体系也已经做到全覆盖,“也就是说,我们绝对不会因为孩子家里贫困而影响到他的学习。每年高校招生都会有一些贫困生,我们欢迎社会对这些学生提供帮助,但这首先是政府职责,我们的底线是绝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贫穷而失学或者辍学。”
教育投入:浙江今年要占财政支出的21%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教育投入要占到GDP的4%,我一直想说,这个4%是国家的概念,简单地套到各个地区是不科学的,要考虑到各个地方的税收结构和财政体制的结构。”刘希平举例说,浙江是一个以财政上缴为主的省份,40%的财政都要上缴中央,如果除去这个40%,再要求教育财政收入占GDP的4%,这就不大科学。
“所以我们现在用的是财政支出当中教育支出所占的比重,现在中央为确保全国实现4%的目标,考核地方主要用的也是这个数字。去年浙江省的这个比重是近20%,2012年要占到21%。现在这个指标在我省已分解到各个市县去。”
校车方案:浙江初步方案已完成
去年,国内有些地方出现了比较大的校车事故,而校车安全也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前,浙江德清投入2000多万,购进79辆按照美式标准制造的的校车,此举曾在全国引起关注,那么这一模式会不会在全省进行推广,依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精神,今年浙江在校车上会不会有新的举措?
“解决校车问题全国做了部署,国务院在最短的时间内启动起草条例,我们也积极深入地开展了调查研究,目前全省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方案。”至于这个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刘希平表示,正在等待国务院条例的正式出台,以便更好地衔接,使我省的相关规定既符合浙江的实际,又符合国务院的要求。
对于德清的做法,刘希平认为德清这项工作做得很好,对确保学生的出行安全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但我以为这只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全省各地情况差异比较大,恐怕形式还是要多样,各地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研究适合的方式。但有一个前提,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要确保孩子出行的交通安全。”
缪水娟:国家应用更多的钱加强教师培训
作为一直奋战在教育战线上的人大代表,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缪水娟一直在思考:达GDP4%的教育投入要如何落到实处?用到哪里?
缪水娟说,教师的专业水平高了,孩子们的课业负担才能真正减轻。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她建议,国家应该用更多的钱,加强教师的全员培训,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
缪水娟感慨,有些家长最看重的就是成绩,重分数,轻道德,轻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是存在。有些学校教育过程中,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多,真正能够促使学生提升道德素养的实践活动少。
最近几天,有不少代表委员提出,要把感动中国人物放进小学德育教材。缪水娟觉得完全可行。 “道德也是需要具体实践的。我们的孩子老是关起门来读书,走出去的机会太少,他们需要到社会上去体会道德的力量。”
关于校车,缪水娟提出,要适当保障校车的特权。目前暂时可能做不到像美国等发达国家那样的绝对优先,“但定驾、定车、定班次、定线路,还是可以做到的”。(张远帆 吴朝香 黄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