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明讲话 李建明同志在荆州市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7-07-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环境保护需要每个人予以关注,自觉形成环保意识,共同建设美丽家园.当前全市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体

环境保护需要每个人予以关注,自觉形成环保意识,共同建设美丽家园。当前全市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体现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万超同志就我市环境保护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监利县、荆州区及市住建委主要负责人作了表态发言,关键是要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把握出发点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为什么而出发。”处理好发展与环保的关系,这既考验我们的执政智慧,也考验我们的能力担当。习总书记反复强调,“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最好的金山银山。”由此可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保护环境是发展经济的现实要求,发展经济是为了让环境更优、让生活更好。

发展是“现实追求”。习总书记曾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群众的这种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荆州是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够是我们当前最大的实际,没有产业支撑,我们就没有解决民生问题的底气和能力。

现在,国内外舆论中出现了“放慢经济增速就能保护环境”的偏执观念。这些观念片面化、极端化,实际上扭曲了发展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无一例外地存在环境问题。1952年,英国伦敦一场史无前例的毒雾天气夺走了1.2万多人的生命;1951年,美国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仅一年就造成15亿美元的损失。

世界十大大规模污染事件,其中9件发生在发达国家。我举这些例子,不是说不抓环境,而是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全局的高度,看到发展中的“阶段必然性”,跳过这个“阶段周期律”,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推动发展。

绿色是“最后底线”。环境是人的生存之本,失去这个基础,我们就失去了一切。应该看到,近年来我们在加强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环境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比如水污染问题、城乡垃圾污染问题、大气污染PM2.

5问题等等。相比之下,我市还没有出现大的环境问题,但荆州并非“世外桃源”,环境问题面前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前几年,有些县市企业向长江直排污水,时至今日,谁敢打包票现在绝对没有?生态环境一旦出现问题,就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民生问题,还是政治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守住环境保护的“底线”,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和蓝天。

二、找准着力点

俗话说,“纲举目张”。找准关键点发力,就可以四两拨千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透过现象看本质,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的背后,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生活方式的问题。不解决这个“根子”上的问题,光靠几个文件、靠几次检查无济于事。怎么抓?我看,还是要培植好三个“绿色”。

一是坚持“绿色发展”。荆州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生态资源、自然资源丰富。这次全国“两会”,我提出把江汉平原打造成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就是考虑要充分发挥“绿色优势”,把自然生态资源转化为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这要求我们既要做好“加法”,又要做好“减法”。“加法”,就是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绿色”农产品比一般农产品有更高的利润,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去年刚突破千亿大关,“量”不算小,今后还要在“质”上做文章,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绿色企业”。

“减法”,就是要做好关停并转、节能降耗。我们在抓招商引资平台和园区建设中,要重视基础设施是否符合规划环评要求,避免出现环境污染隐患。各地要树立强烈的环保责任意识,严把企业发展“环保关”,关注本地环保问题,杜绝影响公众利益、地方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发生。

今后,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污染企业,能转型的要转型,该“砍掉”的要坚决“砍掉”。

二是倡导“绿色生活”。就是要推行环保、健康、节俭的生活方式。客观上讲,现在很多污染问题,不仅来自于工厂,也来自于我们的生活。现在,生活中一些“炫富消费”、“身份消费”普遍存在,每年全国“舌尖上的浪费”超过2000亿元,不谈节俭问题,仅生产、消费环节造成的污染就十分惊人。

还有一次性餐具、塑料制品、城市垃圾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今年在市“两会”上,我们正式提出创建生态城市,就是要倡导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适度的绿色消费理念,从源头上遏制生活中的污染。

三是打造“绿色环境”。水是荆州最丰富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也是荆州的灵气和神韵所在。近年来,由于城乡建设和发展,一些水系被阻断、水体被污染,一些自然水面被过度养殖,造成的损失难以挽回。各地要高度重视水环境整治工作,切实保护水系水网,不断改善水体水质,决不能把荆州最宝贵的资源“糟蹋”掉。

同时,要以“绿满荆楚”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植树造林。今年,各地要全面启动生态村庄整体建设规划,探索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土壤保护的长效机制,以市场的力量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真正还农村以美好家园的“本色”。

三、选好突破点

向污染宣战既是一种态度,更要付诸行动。当前,我们必须选择一个影响面广,但通过努力又可以较快取得实效的方面入手,打开环境保护委员会整合以后的工作局面,以增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底气和信心。

一方面,要“大气魄”治理。就是不能小打小闹、单打独斗,必须有大战略、大智慧。一是“政策促动”。相关部门要及早研究,尽快拿出一个“绿色考核”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形成正确的导向和约束。

二是“上下联动”。我们既然成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就要做到全市“一盘棋”,步调一致、协调行动、共同推进。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统筹解决好各领域各行业的环境问题。

三是“创新驱动”。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年,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推进环境保护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更应该坚持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手段,积极采用市场力量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带动政府部门力量主导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另一方面,要“大格局”监管。环保工作的系统性、全面性、复杂性,决定了环境监管必须形成统一指挥和调度的大格局。一是监管“全域化”。这里的全域不仅是指荆州1.41万平方公里范围,还包括荆州周边关联地区。前些年,潜江抱怨荆州的工业废水流到了他们那儿。

换位思考,我们也会受到上游、上风的影响,比如荆州区反映强烈的沮漳河饮用水污染问题,其源头就在当阳。我们要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与周边区域建立起协调机制,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

二是监管“全程化”。国家要求污水从排放到检测点,再到排污口,都有监控摄像头,我们可以把这个叫做“三点式”监管。但实际上仍然存在时紧时松的问题。在这方面,环保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来,监管要常态化、信息化,检查和值守一刻也不能放松。

三是监管“全员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必须敢于和善于发动群众,织就一张环保监测的“人民网”。这就需要畅通群众的投诉渠道,让群众监管、群众举报成为一种举手之劳。

同志们,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一种“刚性需求”。作为环境保护委员会的一员,大家既是污染治理的第一道关口,也是环境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我们要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上来,努力为创建生态城市、打造美好家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