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商战 《盛世危言》作者郑观应:商战甚于兵战

2017-07-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商战甚于兵战"理论的是<盛世危言>作者郑观应.他认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取材之地.牟利之场",遂采用"兵战"和"商战

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商战甚于兵战”理论的是《盛世危言》作者郑观应。他认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取材之地、牟利之场”,遂采用“兵战”和“商战”的手段来对付中国,而商战比兵战的手法更为隐密,危害更大,主张“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郑观应于1842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咸丰八年(1858年),郑观应参加童子试失败,其父认为郑观应读书应试之路不通,不如弃学从商,于是让他远赴上海去当洋行买办的叔父郑廷江处学生意。经商之余,郑观应同时进入英国人傅兰雅所办的英华书馆夜校学习英语,开始对西方政治、经济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

商海历练多年的郑观应于光绪六年(1880年),出版发行了《易言》一书,主张向西方学习,组织人员将西方富国强兵的书籍翻译过来,广泛传播于天下,使人人得而学之。

光绪四年(1878年),郑观应受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托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六年(1880年),出任上海电报局总办;八年(1882年),奉李鸿章之命收拾濒临破产的轮船招商局。由于他的内外治理,轮船招商局的营业额和股票市值大幅提高。

光绪十年(1884年),郑观应被织布局案和太古轮船公司追赔案所缠绕。经过这两桩案子,郑观应已是心力交瘁,不得不退隐澳门,将全付精力用于修订重写《易言》。压力会变成动力,坏事也会引导出好的结果,光绪二十年(1894年),一部体现郑观应成熟而完整维新思想的《盛世危言》终于面世。

《盛世危言》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给甲午战败以后沮丧、迷茫的晚清末世开出了一帖拯危于安的良药。张之洞读了《盛世危言》以后评点道:“论时务之书虽多,究不及此书之统筹全局择精语详”。“

该书面世,朝野震动,各界人士纷纷争阅,求书者络绎不绝,以致一印再印仍不敷需求,甚至科场考试也常以书中所谈时务为题目。礼部尚书(教育部长)孙家鼐将该书推荐给光绪皇帝,光绪读毕赞叹不已,诏命分发大臣阅读。《盛世危言》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思想界,而且惠及后世,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投身社会变革,无不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