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世称 欧阳修领导的运动

2018-03-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欧阳修世称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澈.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欧阳修在政治上也有所成就,官至翰林

欧阳修世称

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澈、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欧阳修在政治上也有所成就,官至翰林学士,领导北宋变法运动,死后欧阳修世称“阳文忠公”,谥号文忠。

欧阳修画像

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开创了散文文体的新风,语言简洁流畅,文章创造了一种自然和谐的新风格。他所写的《醉翁亭记》中,语言简短凝练,经营秀润,其中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被后世广为流传,传诵至今。开创了北宋文坛新的一代文风,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也是苏轼等人的良师益友,在各类学术领域中都有所涉猎,“唐宋八大家”,宋代的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可谓桃李满天下,从中也可以看出欧阳修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欧阳修早年与范仲淹是忘年之交,当时北宋朝廷出现积贫积弱的现象,范仲淹主张改革,欧阳修也赞成他的意见,于是参与了范仲淹领导的改革变法运动,只是变法损害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最终以失败告终,范仲淹被贬,欧阳修也牵涉其中。后来欧阳修被召回京,又与范仲淹等人推行“庆历新政”,在守旧派的阻挠下,又一次被贬,欧阳修仕途坎坷。直到皇佑元年,他被封为翰林学士,主持修著了《新唐书》,一改往日史书生僻难懂之风,在宋代的文坛上掀起了一阵波澜,而后,主考礼部,录取了苏轼兄弟等人,为北宋的文坛培养了不少人才。晚年以太子师的身份辞职,六十六岁在家中逝世,获赐谥号“文忠”,欧阳修世称“阳文忠公”。

欧阳修领导的运动

欧阳修领导的运动把古文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古文作出的贡献不可磨灭,后人应当记住欧阳修领导的运动,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欧阳修领导的运动。

欧阳修的画像

这场运动让文学变得更加有意义,有人说欧阳修是因为他在官场的地位才能发动这场古文运动的。但是无论怎样,这样运动让我们知道学习文字是要让大家看懂,而不是追求生僻让别人看不懂。写文章更不是追求表明的奢华,重在文章的实质意义。从韩愈开始的早一批文人已经看出了这一弊端,但是到了唐宋时期又开始追求浮华的文学,这才出现欧阳修又一次领导这场古文运动。

参与这场运动的人数很多,参与的人数还包括著名的黄庭坚、苏轼、苏辙等一大批名士和文人。他们也都一致认为进行文学创新的同时,还应当讲究其实质内容。这一重要思想欧阳修在早期的时候就已经提出,只不过那个时候还没有形成一种趋势。据说他在做官的时候审批一个学子的文章,那个学子的文章写的非常的好,只不过出现了一些生僻的字。原本出色的文章被他拒绝,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一直注重文章简单易懂。他认为:文字是拿出来给别人看的,而不是追求让人看不懂。他倡导的这一股风气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在后期才能看到很多简单易懂的文章。

从欧阳修领导的运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这一生过的认真、过得充实,并积极地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评价欧阳修

没有人是完美的,欧阳修也不例外,他有好的一面,不过也有不好的一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我们是如何评价欧阳修的。

欧阳修的石像

他领导的古文运动把文字的意义推向高潮,但是由于当朝统治者重文轻武,导致了文官看不起武官的局面。武官保家卫国付出巨大牺牲而不被统治者待见。欧阳修的骨子里也带有这么一丝想法,他弹劾狄青致他被罢官,我们都知道欧阳修对待贫民有宽大处理的一面,而狄青根本就没有错,他的弹劾给人的感觉有些无事生非,想突出文官的地位高于武官。在评价欧阳修时,虽然有这么一点不足之处,但是他敢于谏言、不攀附权贵导致两次被贬,他这种品行是所有当官的楷模。

我们知道他两次被贬,不过第三次被贬是他自己的过错。皇帝死了,所有官员都要求素服,但是他没有注意自己的穿着,在送葬当天穿着一件紫色的内衣且露了出来,这无疑是对过世皇帝的不敬,有些藐视皇权之意。我认为这种错是不该犯的,他这种行为给人的感觉是根本不把当官当回事,而我们追求的是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做到极致,他疏忽了,美中不足之处。

我们在评价欧阳修时,他好的地方多于不足之处,为官清廉,不追求名利,时刻为他人着想,能宽大处理的绝不苛刻要求。注重办实事,倡导的古文运动形成了一种风气,使大家写文章重在价值而不是只追求文字的浮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