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冬秀胡适 胡适迎娶“小脚”江冬秀 引北京文化界轰动

2017-10-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胡适对婚约产生挣扎 阐述不能完婚六大理由陈晓楠:胡适十三岁那年,母亲冯氏想送他去上学读书,为此召开的一场小型的家庭会议.胡适的二哥.三哥都到场了,胡适清楚地记得,当母亲提出希望哥哥资助他读书的时候,三哥冷笑一声把头扭向一边.母亲忍着委屈,直到回屋关上房门才流下眼泪.类似这样的场景在是的童年记忆里,并不少见,母亲冯氏是是父亲胡铁花50岁那年娶的第三房太太,胡适上面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都是父亲头两房太太所生,而且都比冯氏的年纪还大.胡适三岁那年父亲去世,冯氏才23岁,年纪轻轻守了寡,还要照料比自己年

胡适对婚约产生挣扎 阐述不能完婚六大理由

陈晓楠:胡适十三岁那年,母亲冯氏想送他去上学读书,为此召开的一场小型的家庭会议。胡适的二哥、三哥都到场了,胡适清楚地记得,当母亲提出希望哥哥资助他读书的时候,三哥冷笑一声把头扭向一边。母亲忍着委屈,直到回屋关上房门才流下眼泪。

类似这样的场景在是的童年记忆里,并不少见,母亲冯氏是是父亲胡铁花50岁那年娶的第三房太太,胡适上面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都是父亲头两房太太所生,而且都比冯氏的年纪还大。胡适三岁那年父亲去世,冯氏才23岁,年纪轻轻守了寡,还要照料比自己年龄还大的继子,胡适从小就了解到,母亲在这个大家庭生活的那份艰难和隐忍。也正为如此母亲为他定下的婚姻,他不能违背。

解说:"我十四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如果我学得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我的母亲》

胡适与江冬秀订婚是在1904年,胡适刚刚13岁,定完婚后,在二哥的资助下,胡适到上海接受新式教育,接触了《天演论》等新思潮,此时胡适对他的婚约产生了挣扎与矛盾。

蔡登山:其实他是有意一直在逃避母亲定下的婚约,从上海他母亲就三番两次要催他,在上海读书催他回去结婚,他就以种种理由推托。

解说:16岁那年江家催婚,母亲要求胡适夏天毕业后就回家完婚。胡适洋洋洒洒动之以情地写了一封长信,阐述不能完婚的6大理由,如家境贫困学校不许请假,合婚择日是恶习等。他向母亲诉苦,称催婚之事搞得他形容憔悴,为此他还专门拍了一张照片,寄回家作为证明。但他反复向母亲保证,绝对不会悔婚。

沈寂(《胡适研究》主编):找了好多理由走不开啊,又是什么什么,就不回来,拖了两年后,胡适考上庚子赔款的公费留学生,堂而皇之地逃往美国,将这段婚约一拖又是7年。在此期间,他也与江冬秀互通信件,但江冬秀即便是一封问候的短信,也是错字连篇词不达意。胡适曾与韦莲司在信中探讨过自己的未婚妻,那时胡适仍抱着乐观态度。"我的母亲虽然不识字,却是世界上最好的女性。"

赵国君(文史学者):其中最有名的他写的那个白话诗,岂不爱自由,此意无人晓。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尤其最后两句话特别耐人寻味,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胡适迎娶"小脚"江冬秀 引北京文化界轰动

解说:1917年6月21日,胡适动身回国,并在8月回到故乡安徽绩溪,这次对于婚约他已无法再推托,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能在婚前与江冬秀见上一面。这个要求在过去几年他曾多次提出过,但都未能如愿,这一次江家同意了。8月24日,胡适来到离胡家40里的江村,江冬秀家楼上楼下都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江冬秀的哥哥云虎与胡适到了卧房,江冬秀一见胡适进来,便躲进床上将蚊帐放下来。

朱洪:可能是担心江冬秀配不上胡适。洋博士万一看不上休了划不来。

解说:就在江家姑婆已经准备出手把床帐拉开之际,胡适决定不再为难江冬秀。

朱洪:胡适不让她动,他说这样有点粗鲁有点强迫,他是从美国回来的有民主精神的。

王东成(文史学者):他有真正的中国文人人士大夫那种儒雅气息,他不是充满戾气的,他是柔和的。你看胡适对待婚姻、对待家庭、对待朋友都有一种谦谦君子的作风。

解说:从江家回来后不久,胡适启程北上,正式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授。那年他年仅26岁,已是在北京文化界名声大噪。胡适初入北京大学每月有260大洋的薪水,不久就升至280大洋,相当于现在的一万多块钱。在美国自由惯了的胡适住不惯北大宿舍,就在学校附近租下一套有九间正房五间偏房两间套房的院子,每月租金20大洋。胡适的经济生活比在美国时期还要优越,胡适很满意,从此安心于学术研究,同时开始着手筹办婚事。

1917年12月,胡适回绩溪举办了隆重的婚礼。新婚燕尔的胡适喜滋滋地在信中向韦莲司汇报他如何改良自己的婚礼。"我们没有拜天地,这是我所作的改革里最重要的一环。"然而这场让胡适心满意足的婚礼,却在北京文化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胡明:在北京报上都登这么一条消息,陈独秀拍着桌子叫他离婚,陈独秀跟他是哥们,你一定要离婚这个很不般配。

嘉宾:在北京期间,高梦旦说适之你迁就江冬秀这门婚事,朋友们都为你惋惜,你牺牲太大了。胡适说,就他日记里明白的写着,说大家都误解了,我跟江冬秀这个婚姻我不但没有受损,而是我得到了大好处,这个大好处就是指社会对他一致的赞扬。

解说:婚后50天,胡适恋恋不舍的辞别母亲和新婚妻子北上返校,但仅3个月后,他就迫不及待地要母亲把江冬秀送到北京,开始他们的二度蜜月。胡适在给母亲的信中这样写着:"冬秀说她奉了母命,不许我晚睡,我要坐迟了,她就像个蚊子来缠着我,讨厌得很。"——1918年8月3日《胡适家书》

心中虽是抱怨,但洋溢着打情骂俏的喜感,此时的江冬秀已经怀孕三个月,可惜孩子尚未出生,胡适的母亲就因病逝世了,终年46岁。这位青年丧夫,辛劳一生的女人在临终前欣慰地说,她很高兴看到儿子学成归国并已建立声望,但她最高兴的,还是看到儿子与冬秀完婚并生活幸福。

母亲的临终遗言,使胡适的婚姻成为他对母亲思念的一种寄托,即便是在几年后,他在杭州湖畔遇到了他心灵的伴侣,陷入了他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爱恋,他也终究没有忍心舍掉这段婚姻。

胡适与"表妹"曹诚英在烟霞洞度过神仙生活

陈晓楠:1934年韦莲司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与愤怒,因为她万万没有料到,她原来并不是胡适婚姻外唯一的情人,早在20年前胡适留学美国的时候,她就知道他势必要回国完成那段旧式婚约,于是两人多年以来,一直保持在精神恋爱的层面。

直到一年以前胡适第三度赴美,在相识20年后,他们终于成为身心合一的情人,韦莲司坚信他们的爱,是可以不被世俗所困,但如今她的信念破灭了,她发现原来胡适托她照顾的那一位,在康奈尔大学读农业遗传学的曹诚英,竟然不仅仅是胡适信中所说的表妹,还是他的情人。

解说:1923年6月8日,江南的天气闷热潮湿,北大教授胡适乘火车来到杭州,像往常一样,他入住位于西湖北岸的新新饭店,与他同行的还有北大教授蔡元培,和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高梦旦,16天后蔡元培和高梦旦北上返京,胡适独自留在杭州。此时胡适没有继续住在新新饭店,而是急忙搬到杭州南城南高峰烟霞洞旁的清修寺,那里有一个近几个月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叫曹诚英。

曹诚英又名曹佩声,1902年生于绩溪一个大户人家,是胡适三嫂同父异母的妹妹,小胡适十一岁,胡适1917年跟江冬秀结婚时,曹诚英是伴娘之一,那年她才十六七岁,已经由母亲做主给嫁人了,但她心中极不愿意,成婚后不久她就离开了丈夫,就读"杭州女子师范学校"为此婆婆对她十分不满。

沈寂:曹佩声自己也有新女性的一种性格,与胡适也很有感情,叫他糜哥。关系一直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