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为什么叫柳三变 后世对柳永的评价如何
揭秘柳永为什么叫柳三变
柳永是我国北宋史上杰出的婉约派诗人代表,福建崇安人,柳永的祖上官宦世家,其父亲柳宜去世很早,所以柳永从小便跟随母亲、私塾先生学习诗词,并且才气外漏,在当时小有名声。
柳三变
柳宜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柳三复、柳三接和柳三变,柳三变就是柳永,柳三变字景庄。后柳永自己改名为柳永,连自己的字也改了,改为耆卿。当时柳氏三兄弟的名声很大,被称为“柳氏三绝”。
柳永的仕途之路很是坎坷,四次科举不中,直到景祐元年即公元1034年,宋仁宗特开恩科,对往年落第的才子放宽了要求,柳永才及第。当时柳永已经年过半百,但是柳永依然十分喜悦,被授睦洲团练推官。柳永前往,睦洲上任的时候路过苏州,并前去拜访了在苏州的范仲淹,到了睦洲后深受当地知府吕蔚的赏识,吕蔚向上举荐柳永,但是被朝廷以“未有善状”给驳回了,此后柳永就一直被调来调去,并且只是做一些小官小吏。
皇佑五年即公元1053年,柳永去世,由于没有亲人,穷困潦倒,柳永死后,是和他交好的青楼女子凑钱埋葬了他。
虽然柳永一身坎坷,但是也正是这坎坷的经历造就了柳永在诗词上的成就,柳永的词很多都体现着他一生宦游浮沉的经历。柳永还用大量的诗词描写了平民女子的心声,他大众化、平民化的诗词特点,将词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同时,柳永是第一个对宋词进行改革的词人,这对后来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后世对柳永的评价如何
柳永是中国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对于中国宋词的繁华有着突出的贡献。他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他的词虽以婉约为主,但他是对意象的建构,意境的把握,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斟酌都有着较为明确的走向,且不拘一格。
柳永画像
他的词对后来词人有着不斐的影响,王灼曾评价说:如今的少年,十个人里面有八九个人是学习柳永作词的。后世极有为名的苏东坡、黄庭坚、秦观和周邦彦等大词人,他们都有从柳永的词中得到启示。苏轼的词虽是以大气豪迈为主,但苏词在词的格调创用上、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意镜的把握以及题材的选择上都与柳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苏轼的词是对柳词的推陈出新。至于黄庭贤和秦观的俗词更是与柳词中的俚词一脉相承,其词的格韵基调都由柳词而出。而周邦彥的慢词的章法结构,亦是从柳永的词中得到的灵感。
柳永的词改变了自唐五代以来,诗词着重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而是将重心转移到了市俗大众的烟火生活。他变“雅”为“俗”,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出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运用了许多的“俚词”,满足了大众需求。其次,他是第一个表现世俗女子对待爱情大胆而泼辣的词人。在别的文人词中,他们表述女子的闺怨之情,大都含蓄的引而不发,只自怨自艾。而在柳永的词中,女子会大胆主动地追求爱情,对于男方有何不满都敢于毫不避讳的直言吐露,她们追求平等而自由的爱情。
柳永作词大多与他的生活际遇有关,从阔少爷到落魄公子,从意气飞扬的少年英才到没有建树的中年老者,又与青楼歌女多有交涉,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常人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他的见解也与常人不同,所以他的词才能开创一代先河。
柳永雪梅香赏析介绍
柳永的这首《雪梅香·景萧索》被选入了《全宋词》。这是一首的触景伤情的思念家乡之作。词中描写了一位游子,在深秋的黄昏时分,独自一人登上了江边的高楼,手倚着栏杆,向远处望去,外面是空阔的天际,触景伤情,想去了曾经的快乐时光,很思念在远处的情人。
雪梅
词的上片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突出词人自己悲秋的情绪,并且还引用宋玉悲秋的典故,使自己的悲情之思更加的浓重。渔市原本应该是人来人往特别热闹的集市,然而词人却用了孤烟来反衬繁华之后的落寞,如此一人更添愁思。“愁红”在古代诗词当中代表被风雨摧残的鲜花,但在此句中,则是指秋天的落叶。落叶是美的,但是雨后深秋的落叶却是有着浓浓地惆怅。
江水廖阔开元,晚间的夕阳将落未落。原本应是一幅极美的景,但在词人内心情绪之下,广阔的天际就并不那么令人身心开阔了。
下片直抒胸臆,见景生情,回忆过往与情人的欢乐时光,抒发如今相隔两地的无限怅惘之情。柳永在参加第四次科考之前,曾与一青楼女子相恋,并且为她作了许多的诗词,在一起吟诗作对。但科考再次落第之后,他心灰意冷,离开了京城,与他的恋人也就分别了。原本分开就极为不舍,现在词人独自一人在外,身心都很疲惫,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曾经与爱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心中满是相思之意。
柳永的词风是怎么样的
柳永作为我国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的代表,柳永的词被称为“豪苏腻柳”,其词风清新婉约,细腻非凡,虽然儿女情长,时而也基调凄婉,但是并没有让人觉得靡靡不振。柳永长期的市井生活,让柳永的词充满着生活的情调,通俗易懂,充满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
北宋词人柳永
柳永的词在当时可谓风靡一时,其高超的音律手法和细腻的感情深得人心,但是也不乏有人将将柳永的词归为卑俗,因为柳永的词中确实有“俗气”的特征,如《凤栖梧》中描写男女交欢“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还有描写女子的风情万种“百态千娇,再三偎着”等等,虽然不是奔放但是确实是难逃“俗气”之名。再者因为柳永仕途的坎坷,曾经一度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美酒香艳之中,所以后人有的称柳永的词风大俗。
但是柳永的词中也有大雅的风格特色,首先是情致高雅,如“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等无不让人肃然起敬,柳永词中体现着他内心渴望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热切之情,加上柳永受到儒学背景的熏陶,所以依然持有儒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有其本身出身宦官世家的家庭观念的影响,柳永大半生都在追求报效朝廷的机会,所以才会五次参加科举考试,虽然暮年才及第,但是他仍然是欣喜非常,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如《送征衣》、《永遇乐》等词中都体现着柳永的这些想法。
其次就是虽然柳永写了很多浓词艳曲,但是也写了不少羁旅行役的词曲,这也是奠定柳永在词坛上地位的词,因为柳永仕途之路途的坎坷,让他常年奔赴在各个地区,这些经历都在他的这些作品中体现出来,词中抒发了他怀念、送别、哀叹等情感,令人动容。最后便是柳永的词语义高雅,得到广泛大众的一致好评。
柳永蝶恋花写作背景是什么
柳永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原是前朝旧臣,后归顺于宋。少时柳永家境颇丰,是当地有名的阔少爷,常常一掷千金。从小,他对于文字就有异于常人的禀赋,十分受范仲淹地赏识。
柳永
柳永偏爱婉约秀丽之词,人长得也是白净秀气,范仲淹曾劝阻他不要把才华浪费在靡靡之词上。后来他家道中落,仕途又极为不顺,年少时原本的意气风发都被时光慢慢地腐蚀,他只得以卖文为生。后来,又爱上了一个青楼女子,遭到家族的严厉反对,后来幸得范仲淹的帮助才能与那女子结为连理。然而,好景不长,上天似乎总是这样,在某一方面给予你太多,在另一方面总是亏欠你。柳永有天生的文学之才,写得一手好词,自小生活无忧,年少时声名也曾大噪于天下。然而,成人之后的柳永无论是在爱情还是在仕途上都是屡屡遭受挫折。第一个爱的女人,为了救他而牺牲了自己。第二个好不容易爱上的女人,却因早产而死。两个妻子的相继死亡,第二个妻子死后的窘迫之境,令他对于人生有了更为绝望的理解。
他时常留连于烟花之地,他与那些青楼女子虽是交好却是只和她们一起吟诗做对,笑谈岁月,一切都止于君子之礼。一是为了能让自己的词被更多人的知道,二是为了帮助那些青楼女子,他作了很多迤逦之词,供青楼女子们弹曲演唱。蝶恋花是一个风格婉约的词牌名,其间流露的愁思很符合青楼女子的心境,它作于柳永仕途受挫后流连烟花之地之时。
柳永望海潮内容介绍
《望海潮·东南形胜》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是柳永在二十岁之时所做,当时孙何到杭州任知府,柳永带着这首词前去拜见。那时,这首《望海潮·东南形胜》使得柳永一举成名,少年柳永也是意气纷发,所作之词格调明朗欢快,内容也是积极向上。他一反柳永惯常的婉约之风,以大张大合的笔法,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杭州的繁华壮丽。
杭州西湖
词的上片主要描写杭州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繁华都市的迤逦生活。这首词一开头就用鸟瞰式的镜头获取了杭州全貌。点出了杭州是三吴之都的重要地理位置,揭示出了文章的咏唱的主题。“烟柳画桥”,营造出一个烟雨朦胧,细柳迎风的小桥流水的美丽景象。“风帘翠幕”,则是写出了百姓民宅的雅致幽静。杭州有十万人家,写出了杭州人口这繁多,侧面烘托了杭州的繁华。而下两句话则是只从“珠玑”和“罗绮”两个方面,就将杭州市场的繁荣,杭州百姓的富裕反映了出来。
词的下片将重点转到了西湖之上,西湖是杭州的代表景色之一。它秋季桂花飘香,夏季荷花十里铺满整个湖面。周边是层层叠叠的苍翠的山岭,清澈的湖水倒映出山的秀丽。西湖的上空,无论是白日里还是深夜里,都飘荡着优美的笛音与姑娘们采菱的歌声。一幅百姓安居乐业图便跃然纸上。再写达官贵人来此处游玩赞赏,不思离去之意,再次突显西湖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