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筑先的后代 诗意的情怀——写给王天仲长篇叙事诗《范筑先颂》的序言

2017-07-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范筑先颂>是王天仲先生继<雁翼颂>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叙事诗.像他写作的<雁翼颂>一样,初稿写好后,他谦虚的复印几份分发给几位文友"征求意见.建议".就这

    《范筑先颂》是王天仲先生继《雁翼颂》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叙事诗。像他写作的《雁翼颂》一样,初稿写好后,他谦虚的复印几份分发给几位文友“征求意见、建议”。就这样,我成为《范筑先颂》的第一批读者,有幸先睹为快。

    我正在这阅读《范筑先颂》的畅快之中,却忽然犯了难。原因是,王天仲先生再三嘱咐我为《范筑先颂》写篇序言。他曾经长期是我的领导,又是我的长辈。不听话不行,听话还真是犯难。

一是我真没有资格写序言。我充其量是一个业余文学爱好者,舞文弄墨点文字后印刷时,总是忐忐忑忑的去请名人给自己写序言,拉大旗作虎皮,哪敢为别人写呀。二是我还真的不会写序言。曾经有许多文友让我读书稿、提建议、写序言。

读书稿还可以,提建议也敢说,就是写序言真不行。有时偷偷写点看法,可是一看到别人写的序言那么好,不免汗颜,只好把自己的撕掉。所以,我还真没有单独给他人写过序言。三是我讨厌虚情假意的序言。偶尔也看到一些虚情假意的序言,言之无物,空洞溢美。好像也有好写序言者,乐此不疲,疑为营生。我都不大喜欢。读完《范筑先颂》,我决定为了范筑先将军,献献丑,写几句啰嗦的话。

    王天仲先生1974年08月大学毕业,曾在《邯郸日报》社当过四年记者,随后调回家乡任中共馆陶县委宣传部干事。此后,当过馆陶镇镇长,历任县委办公室主任、中共馆陶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兼党组书记。

2011年03月离岗。他参加工作42年,当县级干部21年,正县级干部8年。从我调到县委办公室算起,他当我的差不多直接领导和直接领导有15年。他四十多年的从政经历是有口皆碑的。

假如他不写公文,写文学作品。也许共产党少了一位好官,但是却早已出了一位著名作家。好在他离岗后,又把自己的才能投入的文学创作中。他《自嘲》道:伏案捉笔几十年,爬格公文不偷闲;偶有心得顺口溜,花甲学吟做笑谈。

于是,就有了《雁翼颂》。河北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花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华人世界》杂志副主编,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中国乡土诗人协会理事,燕赵诗词协会常务理事申身老师这样评价他和他的《雁翼颂》:他既有把握大局的宏观胸襟,又有洞察深度的理性思考。

既有做事认真的负责精神,又有“文章经国”的使命意识,再加上他厚实的文字功底,这些“诗外”功夫,不仅是这部长诗在立意谋篇、细节呈现、语言锤炼等诸多方面获得称道,同时对颂扬雁翼的人生追求和奋斗精神,也有了合情合理合度的定位。

因此,这部长诗也就有了可读可赏可存可传的文学价值。王天仲先生在职业上虽非专业作家,但他深懂诗学,具有专业作家诗人的文学素养,所以他的这部长诗,在诸多方面都有文学艺术的闪光点。

近几年,王天仲先生的多篇诗歌作品发表在《邯郸日报》、《邯郸人大》等报刊。《雁翼颂》出版后,2012年他被吸收为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

    《尚书·舜典》中说:诗言志,歌永言。《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正因为诗与歌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再往后就合称为诗歌了。读着《范筑先颂》的一行行诗句,我仿佛站在历史的长河岸边,

    一个著名民族英雄、抗日烈士、爱国将领正在母亲河——卫运河畔向我走来···

    范筑先(1881-1938),原名金标,又名夺魁,字竹仙。今河北省馆陶县寿山寺乡寿山寺村人。范筑先早年从军到北洋陆军。辛亥革命后,任陆军第八旅旅长。1931年回山东,先后任第三路军参议,沂水、临沂县县长,为官清廉,受到地方拥护。

1936年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全国抗战爆发后,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留在鲁西北地区组织群众进行抗日。

1937年11月,日军侵犯鲁西北,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他坚决抵制韩复榘向黄河以南撤退的命令,率部接连击退敌人多次进攻。后接受中共鲁西北特委建议,将各地武装和地方民团收编为抗日游击队,先后建立了30多个县的抗日政权和6万人的抗日武装。

毛主席亲自来信鼓励问候。1938年,拒绝国民党政府将抗日武装改编为省属保安旅的命令,并与八路军一二九师签订互相支援的协议。武汉保卫战期间,先后两次组织部队进击日军占领下的济南,牵制日军行动。

对日作战百余次,战功赫赫,毛泽东特致函嘉勉。1938年11月14日,日军进攻聊城,范筑先率部抗击。次日城陷,700多名将士大部分战死。范筑先宁死不当俘虏,举枪自尽,壮烈殉国,时年56岁。

范筑先将军壮烈殉国的消息传出后,举国痛悼。12月13日,重庆举行追悼大会,朱德、彭德怀、吴玉章、董必武以及蒋介石分别送了挽联。朱德、彭德怀送的挽联是:“战事方酣,忍看多士伤亡,显其忠勇;吾侪尚在,势必长期抵抗,还我河山。

”。吴玉章、董必武送的挽联是:“三友见精神,松道遒,竹身直,梅花亦自清高,格老气苍,直到岁寒全晚节;一门尽忠义,夫殉职,妻为民,子女都称勇武,顽廉懦立,共纾国难绍遗风”。蒋介石送的挽联是:“碧血为山河,百里危城留与社会树模范;浩气存天地,千秋青史合为民族表英雄”。国民政府还“特令褒扬”,“通令全国下半旗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