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作品介绍
米开朗基罗作品介绍
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一生之中在雕塑、绘画、诗歌和建筑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米开朗基罗的一生都在追求艺术上的完美,其漫长的90年的人生历程之中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非常的大,米开朗基罗作品主要有《哀悼基督》、《大卫》、《昼》、《夜》、《晨》、《暮》、《垂死的奴隶》等。
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
米开朗基罗作品《哀悼基督》是米开朗基罗的成名之作,这一作品创作于1498年,创作这个作品的时候米开朗基罗只有23岁。这一作品属于云石雕像,高175厘米,现在收藏在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作品的题材取自圣经故事中基督耶酥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圣母玛丽亚抱着基督的身体痛哭的情景。这一作品一经展出便轰动了整个罗马城,从此这一作品便与作者米开朗基罗一起获得了世人的追捧。
米开朗基罗作品《大卫》属于云石雕像,这一作品高2.5米,连基座高5.5米,创作于1501-1504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在这件作品中,大卫充满自信地站立着,英姿飒爽,左手拿石块,右手下垂,头向左侧转动着,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远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线的远处搜索着敌人,随时准备投入一场新的战斗。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
米开朗基罗是一位非常长寿的艺术家,而且一生都没有结婚,这使得米开朗基罗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自己所热爱的艺术创作,给后世留下了大量杰出的艺术作品,以上两个作品仅仅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米开朗基罗情人介绍
米开朗基罗是个很浪漫的人,浪漫的人一般都比较多情。米开朗基罗情人有多少呢?据说可以用“多如繁星”来形容,而且多数都是男性,他的很多作品也是以男性为原型创作的。下面就说说重要的三位,包括两男一女。
维多利亚·科隆娜图片
情人一是英俊的模特佩里尼。他为米开朗基罗工作两年后,他们的恋情就蓬勃发展了起来,一直维持了十几年之久。米开朗基罗对佩里尼很着迷,一旦佩里尼下班回家离开工作室后,米开朗基罗就会觉得失魂落魄,饱受寂寞与孤独的煎熬。他用诗歌和绘画来表达对佩里尼的痛苦和爱。
情人二是贵族卡瓦列里。遇到卡瓦列里的时候,米开朗基罗已经五十多岁了。卡瓦列里风度翩翩,有着英俊无比的外貌和出类拔萃的聪明头脑。这令米开朗基罗几乎疯狂,画出了他一生中最好的几幅素描。而卡瓦列里也没有辜负米开朗基罗的感情,虽然他拒绝了后者那种特殊的情感,但却成为后者忠诚的赞赏者和知己。他们之间的情感被一直传颂着,事迹还被拍成了电影。在米开朗基罗弥留之际,是卡瓦列里一直在陪伴着他。
情人三是寡妇维多利亚·科隆娜。米开朗基罗称她为“女人中的男人”,他们有共同的文学爱好,经常在一起讨论艺术和宗教,还互相写诗送给对方。维多利亚的爽朗和热情也扫除了他过度情绪化的倾向。维多利亚死后,米开朗基罗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责怪自己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没有吻她的脸和手。
米开朗基罗情人有男有女,但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很普遍,也很正常。
米开朗基罗简介
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艺术家,在绘画、雕塑、建筑和诗歌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创作的雕塑作品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之一,其一生都在积极的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影响力甚至达到了之后的三个世纪,通过米开朗基罗简介可以了解一下这位杰出的艺术家。
米开朗基罗雕塑《大卫》
米开朗基罗简介:1475年3月6日,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米开朗基罗,父亲是卡普莱斯市的自治市长。母亲在在其六岁时就去世了。
1487年,米开朗基罗开始跟随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学习绘画,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后来跟随贝托多学习了一年雕塑,之后进了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美第奇学院)”,受到罗伦佐的重视和爱护,后来赴威尼斯和波伦亚,转到罗马寻找发展机会。
1496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创作了《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等。《哀悼基督》使得他名扬罗马。
1501年,回到佛罗伦萨,创作了举世闻名的《大卫》。
1505年,受到邀请去为教皇建造陵墓,米开朗基罗的建造才华受到勃拉曼特妒忌,他唆使教皇强求雕刻家去画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米开朗基罗用了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世纪》。
1513年,米开朗基罗创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
1519-1534年,41岁的大师重又回到佛罗伦萨,创作了他生平最伟大的作品——圣洛伦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
1562年,受邀成为迪亚诺学院(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名誉院长。
1563年,创作出了壁画《最后的审判》。之后他一直生活在罗马,从事雕刻、建筑和少量的绘画工作。
1564年2月18日,米开朗基罗在自己的工作室中逝世,享年90岁。
米开朗基罗外貌介绍
关于米开朗基罗外貌,最著名的要数《名人传》中对他的描写。
米开朗基罗图片
里面大概说他头比较大,眉骨比较高,两只耳朵也非常突出,也就是有点类似俗称的招风耳。脸孔很长而表情显得忧郁,眼睛炯炯有神但是看上去不算大,鼻子是扁平的。他身材中等,双肩倒比较宽阔,看上去好像比较有安全感。可是躯体比较瘦削,整个体型虽然有点像倒三角,但是在安全感上又打了一些折扣。
还有人说他竟然有一头浓密的黑发,脑袋圆圆的,额头方方的,上面布满了皱纹。对他的眼睛描述比较细致,说他眼神锐利但是又小又悲伤,眼珠是深褐色的但上面有蓝褐和黄褐的斑点,而且颜色经常会变化。体型属于精瘦型。
无论对米开朗基罗外貌的说法哪种比较准确,在文艺复兴那个非常讲究仪表的时代,他的长相绝对可以说是很糟糕的。所以,很多人认为米开朗基罗终身都没有结婚就是因为其貌不扬,导致他的内心非常自卑。他不怎么喜欢漂亮女人,甚至有女人的地方就会觉得受不了。虽然他也经常画女人,但画的不是那种青春洋溢的美女,而是成熟的女人甚至是不漂亮的女人。那个时期的艺术家们都认为女人的肉体是美的体现,米开朗基罗却对女人的肉体美视而不见。
可是,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米开朗基罗非常自信、傲慢,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外貌而有所自卑,而且他非常慈祥、善良。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无论米开朗基罗外貌怎样,都不能阻止他成为一名“巨人”。
米开朗琪罗的痛苦是怎样的一种痛苦
痛苦有很多种形式,有物质匮乏、经济窘迫的痛苦,有精神受限、心灵遭创的痛苦。米开朗基罗痛苦属于后一种,他痛苦的根源在于总是被迫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因为他的爱好是雕塑,一直想成为一位著名的雕塑家而不是画家,但是教皇却总是让他去作画,而且每一次作画还会受到小人的诬陷和诽谤。
米开朗基罗图片
米开朗基罗痛苦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可以说他的灵魂都透着痛苦。他几乎没有吃饭的时间,更没有什么休息的时候。他的精神和肉体已经被持续不断的超负荷工作给拖垮了,他一直在和患难作斗争。可能只有当《酒神巴库斯》、《大卫》等一个个被禁锢的躯体从石头中解脱出来的时候,米开朗基罗才会感到自己的灵魂也被解放了,自己也似乎不再那么痛苦了。不过,米开朗基罗有时也认为痛苦可以让他保持清醒与敏锐,他把痛苦转化成了创作的热情。崇尚自由的他不得不长时间仰着头在天花板上画画,让他到最后看起来更像一位老人。
米开朗基罗精神上所受的痛苦比他的肉体更厉害。自卑、多疑、孤僻侵蚀着他;他想躲避权贵,却又不得不为教皇工作;他宁愿自己过着捉襟见肘的贫贱生活,也不会拒绝家里人向他伸手要钱。到了晚年,他痛苦地回顾自己的一生,看到曾经的巨作未完的未完,被毁的被毁。他感到力不从心了。
也许这才是米开朗基罗最大的痛苦吧。
米开朗基罗25岁一举成名
25岁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可能从大学校园走出来时间不长,也可能刚参加工作不久。但米开朗基罗25岁的时候已经在罗马名声大噪了,势不可挡地成为雕刻界一颗冉冉升起的巨星。
米开朗基罗图片
《哀悼基督》的问世让25岁的米开朗基罗风光无限、衣锦还乡,这一切与他多彩的童年是密不可分的。他很小的时候就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家里,周围所处的环境不是山里就是采石场。所以他渐渐熟悉了雕刻所需的工具并掌握了高超的石刻技术,他对石头非常敏感。13岁那年他又被送到画坊学画,同样以很快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很多人都觉得他是天才。几年后,他开始了雕塑的创作。由于他天赋异禀加上备受器重,他的雕塑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哀悼基督》是米开朗基罗25岁时的成名之作,也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这件作品刻画了圣母青春永恒的美,表现了一位母亲失去儿子的悲痛之情。他同年的作品《彼耶达》也同样表现了圣母的温柔和母爱的伟大。从这些雕像的面容似乎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种表现手法是他25岁前后作品的风格。而这些作品也正是米开朗基罗内心世界的独白,深刻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关怀和主张自由平等的世界观。
米开朗基罗在艺术之路上一直精益求精,也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创作思路。这从他25岁时的作品中就可见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