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神仙传 传承葛洪医术不绝23位名中医各擅所长
传承葛洪医术不绝23位名中医各擅所长
惠州新闻
2016年6月14日,惠州博罗。骤雨过罗浮,瀑声如雷,灌木滴漏。《葛洪医道》大型纪录片摄制团队趁着雨后天晴,来到蕴藏着上千种中草药的博罗县罗浮山,穿梭在丛林、道观间,寻找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在罗浮山的点滴足迹。
分为上下两集的《葛洪医道》将全面记录葛洪在广东罗浮山研究中草药文化、著书立说、悬壶济世的传奇和成就,彰显葛洪“民生为本”的医者情怀,以此致敬9月份在罗浮山召开的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
位于珠江东岸的惠州,有着以世界级生态型石化产业基地为目标的大亚湾石化区,有着建设“世界手机之都”规划的电子信息产业,在社会治理、综合交通等现代化建设方面也亮点颇多。然而,不论是承接葛洪余响的罗浮山下,还是荟萃多位省、市名中医的惠州市区,中医药在这座城市的发展中从未离席。
可以佐证的是这样一组数字:截至2015年底,惠州全市共有中医医院6间,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2716人,中医床位数1667张,中医类医疗机构治疗人次836万人次,占全市总诊疗人次的19.98%,全市19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3间乡镇卫生院均设有中医科中药房。
传承葛洪医术不绝23位名中医各擅所长
差不多在《葛洪医道》拍摄的同时,一本记录惠州近代以来中医发展历程的《罗浮山下国医魂》正式出版。“名科”、“名医”、“名案”占据了其中一半篇幅。
看“名科”,针灸、骨科、内科与外科各擅所长。论“名医”,名老中医夏伯宽,继承《伤寒杂病论》,创办惠州第一所中医育才学校“惠阳国医养成所”,并著有《妇科浅释》等著作;广东省名老中医文介峰,潜心挖掘“烧山火”和“透天凉”等针灸传统疗法,创立“气纳三焦”治法,被列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针刺手法七大家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名科犹在,名医却逐渐老去,然而,惠州的中医传承反而有更加兴旺之势:截至2015年底,惠州共有省名中医4名、市名医32名、市名中医19名。其中,4名省名中医可以分为两批:2001年和2015年各有两人被授予省名中医。
曾就职于市中心人民医院的王子耀于2001年成为省名中医。虽然身体尚好,但由于年龄原因不再被医院返聘,现在正享受退休生活。与王子耀一同成为省名中医的市中医医院刘英杰,擅长男性病、脾胃病等内科疑难杂症,至今仍每逢周一、周四出诊。
花生油、葱头、硫黄、煤油……如果今天的医生拿这些材料“治病”,恐怕会让许多人大跌眼镜。然而,恰是这些稀奇古怪的“药物”,在40年前激起了少年钟启腾的好奇心,走上学医之路,并获得了“广东省名中医”的称号。
不单钟启腾,梳理惠州这23位名中医的从医履历,大多都经历过一段艰苦岁月,并萌发以医术救治世人的心愿,之后才有多方拜师求学,并在长期诊疗中不断积累经验的从医之道,最终成为名医,造福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