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大将》一波三折的背后(图)
观众期待已久的电视剧《陈赓大将》近期已制作完毕,该剧涵盖了陈赓一生最为经典的侧面和精彩瞬间,已经通过了陈赓家属的审看,目前正由央视审片组审查。主演从姜文到侯勇,导演从韩刚到康红雷再到叶大鹰,从2002年开始筹备到今天才制作完,《陈赓大将》一波三折的后面究竟发生了什么?近日,该剧制作方中国电视剧中心主任李培森、制片人李治安接受了记者采访。
李培森透露,《陈赓大将》最初筹备时姜文是主动请缨的,他表示出演陈赓不要片酬,但制片方没有答应,最后双方商定片酬为1元钱。《陈赓大将》第一次拍摄时的导演为韩刚,剧组在河北蔚县已经拍了6天,为何后来停下呢?李培森说,主要是韩刚和姜文对剧本认可程度的差异无法调和,原剧本是20集,姜文觉得太长,建议压缩至12集。这样两人同时离开了《陈赓大将》剧组。
很快,第二拨主创人员接手了,制片人张纪中、导演康红雷、编剧姚远和邓海南等,还是在蔚县拍摄。姜文又参与了剧本的讨论,但编剧和导演觉得难以接受姜文提出的修改意见。由于剧本不太成熟,加上当时正值“非典”时期,于是制作方决定暂时停拍《陈赓大将》。
当《陈赓大将》2004年再次进入公众视野的时候,导演已经换成了叶大鹰,陈赓的扮演者也换成了侯勇,剧本则变为由丁天和叶大鹰改编。《陈赓大将》的制片人李治安介绍,当时姜文表示他确实没有时间出演,于是剧组开始寻找新的扮演者。侯勇是如何走进剧组视线的呢?李培森说,侯勇在电影《冲出亚马逊》中的军人形象反响挺好,陈赓家属看了以后也没有意见,现在回头看,侯勇表现出了陈赓潇洒倜傥的特征。
李培森介绍,他提出要努力把陈赓大将这个传奇人物拍成中国的“巴顿将军”,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张扬陈赓的个性,不要拘泥于历史真实。比如,历史上陈赓和已经叛变的顾顺章并没有在监狱里见过面,而剧中安排顾顺章奉***之命去劝降陈赓,这超越了历史真实,但主创人员认为符合观众的心理,而且正与反的直接对抗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
拍摄《陈赓大将》究竟有哪些难点?李培森表示,难点之一在于这是一部纪实性电视剧,“‘左邻右舍’、上下级的关系不好把握。所以后来我们就定下一个原则,除了确实重要的人物,其他人物用假名,以减少创作的麻烦”。《陈赓大将》难拍还表现在制作上。
陈赓经历了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北伐、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等,“不说别的,军服就总在换,枪支型号也经常换,而且后来还赶上了大家抢拍抗战题材剧热潮,七八个剧组挤在一个基地,这类道具特别紧俏”。
此外,李治安认为难点还体现在创作上敢不敢突破。《陈赓大将》的突破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李治安说主要在叙事手法和人物性格刻画方面,叙事手法上叶大鹰力争把传记片拍成故事片,像他以前的《红樱桃》;而人物性格刻画要做到哪怕是细节也要尽量符合陈赓的特殊身份。
比如陈赓被***抓进监狱之后,审讯过程并不像传统影视作品那样给灌辣椒水或用皮鞭抽一顿,几道铁门打开之后,***狱吏说先让陈赓参观参观,在参观过程中介绍各种刑具的用途,参观之后陈赓让他们拿两包烟来,狱吏十分高兴,因为按惯例提出这种要求就表示犯人已经服了,而陈赓拿到烟之后把烟吃了,原来深谙特工工作的他知道吃下烟后身体就麻木了,上刑时自己就没有感觉了,这样一来,审讯就失败了。
“其实一个人物最有魅力的是他的性格,现在观众看影视剧中的领导人,早已不满足于说几句湖南话或骂几句‘娘希匹’了。”李治安说。(刘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