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山水画的现代阐释——浅谈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
张大千(1899~1983年),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国画家,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无所不通。早期研习古人书画,后旅居海外,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画风工写结合,晚期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开创了泼墨泼彩的新风格。张大千一生弟子众多,有些弟子后来成为美术学院的老师,为学院原创艺术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泼墨,是中国水墨技法之一,以墨为主,以笔为辅,强调胸有成竹,落笔迅速,一气呵成。画面水墨交融,浓淡天成,正如明代李日华《竹嬾画媵》中所形容泼墨画的特点——“泼墨者用墨微妙,不见笔迹,如泼出耳。”此法,始于唐代王洽(《历代名画记》作王墨,《唐朝名画录》作王默),他每当酒酣之后,就开始以泼墨法作画;宋代梁楷有泼墨人物画,明代陈淳、徐渭都有用到泼墨技法。
“泼”不单单指将彩或墨直接泼到纸绢之上,也包括用大笔蘸上饱和墨色,挥写于纸绢上,也包括笔对水墨的导引。
泼彩,古有顾生泼色之说,但绝少见于历代画论,所以对于具体的操作方法没有清楚的描述。而现在对于这种技法的定义,基本上是根据张大千的绘画风格而来。认为泼彩是以泼墨法为基础发展而来,同样强调泼洒的速度,强调胸有成竹,一气呵成,画面效果是色与色交融。
张大千——20世纪中国艺坛的一颗耀眼的星,他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更有卓越的艺术成就。目前,张大千依旧广受关注,堪称书画市场头牌。这位20多岁就以仿造石涛画迹闻名画坛的艺术家,获得了无数的赞誉——“南张北溥”、“石涛第二”、“五百年来第一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这些许多艺术家毕生追求而不得的名誉,都集于其一身。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山水画在经营布局上,一方面承继了文人画尤其是董其昌以来的文人画通过画面虚实、黑白的对比的空间布局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师造化,打破了文人画通过“组合”与“填充”式构图模式。《慈湖图》(如图所示)是张大千特意绘制送给蒋经国的,此作应当是他煞费苦心之作,并且公认它是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的代表之作。
在构图上,张大千运用石青石绿混合墨色而成的面交代起伏跌宕的山体,尽管山体面积大,色泽重,但他混沌朦胧的“虚”与精心描绘的建筑苍松的“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另一方面,发挥了传统的以白当黑的构图观念,湖水与山谷用白色突出,将观者的视线吸引至左边白色的湖面与精细的苍松之处。
文人画的传统还有一点体现在这里是,作者在经营画面时,通过虚实、轻重等对比的强弱,安排出观者“卧游”的路线。这幅图画的顺序即是左方前方的湖面与苍松,然后转移至画面的建筑处,然后向右,继而向上到到达石青,石绿较重犹如宝石的山巅。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在构图上的突破性在此图中也表现的淋漓尽致。
传统文人画所用的是各种程式化的物象如山、石、树,通过他们的想象,然后组合起来,填充进画面中,整体呈现出基本统一的模式。而张大千的《慈湖图》则根据他对自然的体验,将自身的感受通过墨与色自由地展现。对比更多的张大千的绘画,此种感受更加强烈,在他的笔下,山水树石都是自由的,各有其独特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