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墓地在哪里
沈从文墓地在哪里
沈从文先生是中国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考古学家,凤凰县人,1988年5月10日病故于北京,终年86岁。
沈从文墓地
沈从文墓地位于沱江畔的听涛山,环境清幽,空气清新,四周环有绿树,静谧却不荒凉。从山道顺着阶梯向上,便能看见一块刻有“沈从文墓地”的石碑。在不远处置有一块竖长的石碑,上面刻有两行字:“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乃是画家黄永玉为表叔沈从文题写的碑文。沈从文的墓地没有坟冢, 正如刘大白诗云:“掘好了坟冢,把思想埋葬了。”仅有一块6吨多重的五彩石,清晰的镌刻有沈从文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和沈从文的姨妹张充和的撰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而联句尾四字:“从文让人”更是透射出先生一生的单纯朴实、高风亮德。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他的墓地则是形象的凸显了这一点,仅仅从墓地周围的环境幽静就能看出他文学作品中凸显的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采与韵味;而从墓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听涛山上更是突出沈从文先生的朴实与隐逸的性格。
人们对沈从文的评价如何
沈从文生活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他曾经只是一个来自偏远湘西的清贫男子,尽管物质上有些贫困,但是他却有着一身才华,而最终也是凭借着这份才华打动了许多大作家,之后成为了一代著名人士。而他之后的作为也让人们对沈从文的评价变得更加崇高,那么人们对沈从文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沈从文图片
对沈从文的评价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说,他的人生经过了许多的坎坷,从最开始的生活清贫,到后来成名后的一些政治打击,可以说他遭遇了许多的波折,然而沈从文却为文学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边城》、《湘西》等著名作品是他一生的智慧结晶,在国内甚至是在世界上都有着巨大的深远的影响。
沈从文的作品还被翻译成日语、英语等许多其他的语种,并且在一些国家引起巨大反响,他的《边城》还曾经被选进了大学的教科书之中,沈从文本人曾经两次被提名文学奖的候选人。可以说他不仅仅是一名作家,还是非常出色的历史学家以及考古学家。
还有一些人发表对沈从文的评价的时候曾经说道,在西方国家沈从文有着许多学术界的忠实粉丝,在他们看来沈从文是世界上少有的伟大文学家之一,甚至有人认为他的地位仅仅是排在鲁迅的后面,在湘西文化中他做出了巨大的突破,可以说他一直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以及灵魂来创作和书写,他在文学领域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而他的作品也带给了人们许多的教益和启发。
沈从文自杀的原因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创作无数,很多作品流传于世并且受到追捧,曾经几度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大作家在生前竟然亮度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而且沈从文自杀还不止一次。
沈从文图片
第一次沈从文自杀时,他选择的是触电,他将手放在电插头上企图让电流电死自己,幸运的是被儿子沈朱龙救了下来,待到身体再次好些的时候他又选择第二次自杀,这次他先是喝了家里照明用的煤油,然后又用刀片割自己的手腕,妻子张兆和和堂弟刚巧回家因此又救了沈从文以此,两次从鬼门关里逃生,沈从文的思想依然没有清醒,被送进精神病院休养了一段时间。
至于沈从文为什么要自杀?这里的原因就有多方面的了,首先当然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曾经有记者在采访沈从文时,就听到了沈从文声泪俱下的控诉自己遭到的非人待遇,这是沈从文会三番两次的要自杀的一个原因。
提起另外一方面原因就要说到郭沫若,郭沫若甚至直接批判,导致沈从文在当时的文坛内受到一定程度的压迫,这种压迫多数是政治上高压,这让沈从文非常的不安,然而真实的内情却并不是如此简单,郭沫若为何会批判沈从文?原因当然是沈从文在某些方面也给郭带来了麻烦。
沈从文与鲁迅是谁
沈从文,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中国著名作家。他生于1902年12月28日,卒于1988年5月10日。鲁迅,字豫山,后改豫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生于1881年9月25日,卒于1936年10月19日。那么,这两位文学巨匠沈从文与鲁迅在创作中和生活上有哪些关联呢?
沈从文照片
鲁迅与沈从文同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但是他们之间却有着极深的隔阂。他们之间交恶的直接起因却是缘于一场非常偶然的误会:1922年沈从文从湘西来到北京,成为中国最早的“北漂”一族。他读书无路投亲无门,只能靠着零星稿费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1922年,他的好友兼同乡丁玲因上学无望处境困窘向鲁迅求助,希望得到一份可以维持生计的工作。由于鲁迅先生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经常被人骚扰。由于丁玲的字体与沈从文的非常相像,因此,鲁迅误认为是沈从文冒充女人拿他开涮,极为愤慨。后来,鲁迅也知道自己误会了沈从文,但是不知是疏忽还是出于其他什么原因,竟一句也没有提到对沈从文表示歉意的话。这就更加深了沈从文的不满。让人遗憾的是,同一时代的两位文学大师,他们从来没有会过一次面,甚至连一次直接的通信都不曾有过。
在文笔风格方面,鲁迅的犀利尖刻,沈从文的诗情画意。鲁迅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九十年代后沈从文被列为仅次于鲁迅的中国最伟大的作家。
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关系如何
沈从文与张兆和是一对著名的夫妻,他们两人都是十分出色的作家。沈从文从1924年从事文学创作,著名的作品有《长河》以及《边城》等等。而张兆和也写过一些短篇的小说,还曾经担任过教师和编辑的工作。尽管他们的婚姻曾经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是他们最后的感情还是不错的。
沈从文与张兆和图片
在1930年的时候沈从文与张兆和头一次见面,在刚刚认识的时候胡适曾经说过沈从文是个非常出色的人,也是新一代小说家中最为有希望的一个,然而那个时候张兆和却并不那样觉得。他们之间的爱情来的比较突然,之后却发展的十分迅速,沈从文为张兆和写了许多的情书,将自己心中的倾慕之情全部倾注在情书之中,在相识后的第二年他甚至说过要成为张兆和的奴隶,这句话也让张兆和深受感动,最终在1933年的时候两个人结成了婚姻。
在沈从文与张兆和结合后不久他的母亲就病重了,在他回到家乡探亲的时候还在船舱之内写信给张兆和。然而在上个世纪的时候曾经出现过许多的政治运动,而沈从文也受到了很多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他突然就产生了一些迷狂的状态,深受打击的他一直想要回到湘西去。张兆和面对着这样的丈夫十分的难过,但是她却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丈夫,在她悉心的照顾和药物的作用之下,沈从文终于又成为了一个健康的人,而沈从文与张兆和也度过了这段艰苦的时期。
沈从文从逃学大师到文学大师的过程
沈从文是我国有名的文学大师,谁又知道他曾经是有名的“逃学大师”呢?他逃学的本领堪称大师,可见他逃学有多么厉害。那么沈从文从逃学大师到文学大师是怎么进行转变的呢?
沈从文图片
年幼的沈从文不喜欢读书,经常逃出去玩耍,他逃学非常厉害,能够轻易瞒得过老师和父亲,很久之后,被父亲发现,父亲用各种方法阻止他逃学,最后没办法,只能转学到另一所学校。这所学校的老师很严厉,要打不听话的学生,即使是这样,也挡不住沈从文逃学的步伐,他和表哥一起逃学,令老师和父亲都很头痛。也是由于他逃学到外面的世界,才接触到大自然的美丽和湘西山水的灵秀和淳朴。
沈从文喜欢逃学,怎么又和文学结缘,成为文学大师的呢?沈从文高小毕业后,到军队去参军,父亲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觉得孩子很野,能够在军队接受锻炼也是好的,后来,部队解散,被遣散回家。回家后做过很多工作,渐渐觉得知识很重要,开始主动学习,因为基础差,考不上大学,只能在北大偷听。除了学习艰苦以外,经济状况也很糟糕,在最艰难的时候,他给郁达夫写信,郁达夫应该是沈从文人生中第一个贵人,他给沈从文的文学之路指明了方向,之后还得到林宰平教授、胡适、丁玲、梁启超、徐志摩等人的帮助,慢慢在文学界里崭露头角,由于他的写作风格很独特,有浓厚的乡土风情,语言自然,很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最终沈从文逃学大师变为文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