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杂剧《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甫吗
王实甫简介
王实甫,名信德,生于1260年,卒于1336年,元代大都人,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人。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齐名,其最著名的剧作是《西厢记》,流传到今天的杂剧一共有十三种,王实甫很好的继承了唐诗宋词的精美语言艺术,同时也吸收了元代的口头语言,创造了璀璨的元曲词汇,堪称是我国戏曲史上最杰出的“文采派”代表人物。
王实甫画像
王实甫简介:王实甫是一位著名的剧作家,其代表作是《西厢记》,在《西厢记》中王实甫生动的刻画了崔莺莺、张生和红娘,特别是红娘堪称是女中豪杰。这部戏是从唐代元稹所著的传奇小说《莺莺传》、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两部作品改编而来的,特别是故事情节与《西厢记诸宫调》情节变化不多,只是在戏剧冲突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更加的成功。成为后世交口称赞的一部佳作。
王实甫不仅仅在杂剧上具有非常高的成就,而且还有为数不少的散曲流传下来,无论是杂剧还是散曲王实甫都具有非常高的成就,作品不仅仅语言生动活泼,具有非常高的美感,而且思想也非常的积极向上,具有反封建礼教的先进性,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是具有非常浓烈的进步的思想价值的。王实甫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堪称是当时的楷模。
通过王实甫简介可以看到一位思想先进,具有非常高的才华的剧作家的形象,王实甫的作品能够流传下来正是其作品非凡的艺术价值的体现。
王实甫代表作
王实甫是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是与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齐名的剧作家,王实甫流传至今的剧作不是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西厢记》,王实甫的这部《西厢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王实甫更是因为这一剧作而蜚声海内外,不仅仅中国人民喜欢《西厢记》,《西厢记》被翻译成为多国文字也得到了外国人的喜爱。
王实甫《西厢记》海报
下面谈一下王实甫的这部代表作《西厢记》的情况。王实甫的这部《西厢记》可以说具有“天下夺魁”的艺术成就。首先这部戏突破了元剧每部剧四折的结构,整个剧本一共五本,写了二十一折,这样一部长戏却丝毫没有拖沓之感,而是表现的结构紧凑,清洁跌宕起伏,故事曲折动人。这部《西厢记》自出世以来受到了大力的追捧,至今被全国多个剧种演出,久演不衰,称得上是一部经典之作。
在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中,成功的塑造了崔莺莺、张生、红娘和老妇人等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对小红娘的塑造更是让人称道,堪称是一位女中豪杰。在红娘的身上找不到任何的封建礼数的窠臼,红娘堪称是一位不受任何束缚的市井人物形象。而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更是反封建礼教的模板。
总而言之,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是一部无论是语言、思想、故事情节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的元代杂剧,王实甫因此而名垂青史也是必然的。
王实甫生平艺术成就
王实甫是元代的戏剧作家,堪称是一代大家,写出了诸如《西厢记》这样脍炙人口的作品,王实甫生命艺术成就也就可想一斑了。王实甫在流传到今天的作品不是很多,但是从王实甫流传到今天的作品来看,王实甫堪称一代文豪,王实甫生命艺术成就是相当高的,下面我们就从《西厢记》来分析一下王实甫生平艺术成就。
王实甫《西厢记》
首先从剧情来看,王实甫《西厢记》是一部反抗封建礼教,崇尚真挚的爱情的戏剧,在这部戏中最为推崇的是真挚的爱情,其余都在其次,就连求取功名也放在了真挚的感情之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爱情至上的张生形象,也可以看到背叛封建家教积极追求真感情的崔莺莺的形象,更是可以看到一位不受任何礼教束缚,自由自在,任性而为的小红娘的形象,特别是对小红娘的塑造堪称是王实甫反封建礼教的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其艺术价值是非常高的。
再者从《西厢记》的艺术魅力而言,《西厢记》堪称是元朝杂剧中影响最大的戏剧,他第一次采用五本二十一折的庞大体系生动形象的再现了数名丰满的艺术形象。王实甫生平艺术成就在《西厢记》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另外从《西厢记》中的优美语言来看也展示了王实甫生平艺术成就的巅峰之作,在这部作品中文辞优美,诗意浓郁,造就了非凡的艺术成就,崔莺莺一出场就让人击节而赞,崔莺莺出场时候说:“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真是诗意无限。
从《西厢记》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实甫生平艺术成就是非常高的,所做的剧作堪称是才子手笔,很多地方让人不禁击节而赞。
王实甫和张生的关系
王实甫是元代杂剧作家,当时与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齐名,堪称一代文豪也不为过。历史上对王实甫的记载不是很多,但是我们却可以从王实甫的作品中看到王实甫的思想,王实甫的喜恶,王实甫最著名的剧作就是《西厢记》,在这部戏中王实甫成功的塑造了张生这样一个人,有人说其实张生就是王实甫的写照,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王实甫画像
王实甫和张生的关系分析一:张生与王实甫同样是文人出身,张生在《西厢记》中以一个文弱书生的形象出现,而不是一个强大的武将,这是与王实甫的身份相关的,王实甫也是一位文人,相同的身份使得王实甫写作起来更加的能够得心应手,其实纵观很多作家的写作过程,其作品中大都是融进了自己的思想,更是融进了自己的喜恶,所以作家笔下的人物多多少少都会有作家自己的影子,所以可以说张生的身上有王实甫的影子。
王实甫和张生的关系分析二:从王实甫与张生的个人经历来看,史料记载,王实甫曾经从县令做起一直做到了陕西行台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官职了,这样一个高官却因为与当时的某个官员不和而辞职回家,可见其对于仕途并不是非常热衷的,相比于自己的个人情感,王实甫的取向是宁愿尊重自己的感情,这与张生的思想是相一致的,在《西厢记》中张生也是一位对仕途并没有多大热情的年轻人,张生在赴京赶考的途中遇到了崔莺莺,于是就在崔莺莺的身边耽搁了下来,可见其对仕途的热衷也是远远逊色于自己的感情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王实甫与张生的关系,张生身上有王实甫的影子,王实甫身上也有张生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