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文身高 张新文:打造全国一流高新区
撰文/阴秀文 图片由高新文化传媒提供
前不久,在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上,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在报告中8次提到了省会济南,而3处内容都与高新区有着紧密的联系。
近几年, “中国软件名城”、 “国家创新型城市”等一系列荣耀交相环绕着济南这座富有独特魅力与生机的城市。这其中,高新区当属功不可没。它不仅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
如果告诉大家,齐鲁软件园、齐鲁外包城、孙村工业园以及刚刚获批的济南综合保税区等一个个让人耳熟能详的园区,仅是高新区产业发展的一部分,那么高新区在济南市的地位,以及它所承载的功能及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
1991年,沐浴着发展的大潮,济南市在东部地区成立了高新技术开发区。20多年来,它不仅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更成为济南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山东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随着“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步伐的不断推进以及济南市“东拓”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新区发展驶向了“大发展、大建设”的黄金时期。作为济南市经济增长的强势板块,高新区对未来发展进行了新的定位——打造济南“首位经济”,建设全国一流高新区。同时提出明确的发展战略,即:瞄准一个目标,做足三篇文章,打好五大战役。
在”香港山东周”举办前夕,高新区作为济南市的投资洼地,中共济南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新文接受了本刊专访,对高新区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度解读。
记者:张书记,您好。高新区作为济南市“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重要载体之一,目前的整体发展态势如何?
张新文:高新区成立于1991年,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建区以来,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高新区先后规划建设了齐鲁软件园、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出口加工区等国家级专业园区,创建了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 CIIIC)”。
2011年,全区GDP突破了380 3亿元,增长了20.6%,区内企业也达到了6656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40家,上市公司达13家,完成“新三板”券商内核16家,上市储备企业400多家。
目前,高新区已经搭建起近80平方公里的发展框架,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入累计超过100亿元,道路和“四供两排”建设不断完善。同时,区内还开工建设了齐鲁外包城、总部基地和金融商贸中心、会展中心、创新创业基地、孙村综合配套区五大城市综合体,计划总投资超过150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
目前,齐鲁外包城、总部基地和金融商贸中心、会展中心三大综合体已初具形态,创新创业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孙村综合配套区也在策划规划中。
同时,区内浪潮产业园、吉利汽车、青年汽车、中车、重汽配套园.中电装备济南产业基地、北车风电等工业项目也陆续投产;浪潮光电园、红帆低碳园、齐鲁电机汽轮机产业园、福瑞达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工业项目也在加紧建设之中。
记者:据了解,目前高新区确定了“打造济南‘首位经济’,建设全国一流高新区”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是在什么背景下确定的?
张新文:应该说,高新区”大招商、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期已经到来。当前,高新区正面临着两大发展机遇,一是高新区所属的济南出口加工区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济南综合保税区;二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年内拟启动谈判。
2012年,我们总的工作基调是稳中求进,同时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这将有利于推动产业聚集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基于此,我们对高新区下一步发展的总体思路定位就是:瞄准一个目标,做足三篇文章,打好五大战役。
记者:具体的发展思路是什么?
张新文:总体来说,就是到2015年,全区GDP突破1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0亿元,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跃居全市前列,综合排名进入国家级高新区前10位。
做足三篇文章,就是要我们重新解读“高新区”这三个字的涵义。一是围绕“高”字做文章,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高地;二是围绕“新”字做文章,激发区域发展活力;三是围绕“区”字做文章,建设宜居、宜业新城区。
实际上,高新区不仅仅是一个高新区,而是一个集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以及东部新城区建设三重重任于一身的区域。所以,我们的发展战略也是根据高新区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的。今后,高新区重点将打好五大战役,即:将济南综合保税区打造成为山东省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基地;将“济南药谷“打造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将汉峪金融商务中心打造成为山东省区域性金融中心;将齐鲁外包城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服务外包基地,将孙村先进制造业聚集区打造成为山东省一流的高端制造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