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钟文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传人崔毅士

2017-10-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主要流派之一.它是杨式太极拳奠基人杨福魁所创.杨福魁,字露蝉(1797–1872),河北永年县人.年少从师陈长兴受业列人门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主要流派之一。它是杨式太极拳奠基人杨福魁所创。杨福魁,字露蝉(1797–1872),河北永年县人。

年少从师陈长兴受业列人门墙。约1850年返回永年县以授拳为生。 传其子杨班侯(1837-1892)、杨健侯(1839-1917)。

杨健侯又传其子兆熊(少侯)、兆元、兆清(澄甫)。经过杨氏祖孙三代人的努力,在陈长兴的太极拳基础上逐渐演变为杨式太极拳。

杨兆清,字澄甫(1883-1936),幼承家学,历经数年寒暑苦功,终于成为太极拳的一代宗师,成为杨式太极拳(大架)的创始人。

杨澄甫从学者众,其著名弟子有崔毅士、牛春明、李雅轩、傅钟文、董英杰、郑曼青、王旭东、闫月川等。

杨式太极拳源远流长传四子。自杨露蝉传人北京后长盛不哀。杨式太极拳继承之士不负太极名家之美称。杨澄甫先生高足、受业弟子崔毅士得其真传是杨式太极拳第四代正宗传人,是杨式太 极拳主要传人之一。

崔立志(1892-1970)字毅士,河北省任县人。师杨式太极拳大师杨澄甫先生。

崔毅士自幼酷爱武术。1909年进北京慕名拜杨为师,精心悉拳,潜心练功,深得杨师器重教诲,得其真髓。

1928-1936年随杨师南下,巡回授拳于南京、上海、杭州、汉口、广州等地。1936年后又独自授拳于南京、武汉、西安、兰州、 安徽等地, 1945年返回北京。

在数十年的练功及授拳研修过程中,崔先生不仅完全继承了杨师当年授拳时的认真守矩"以明规矩而守规矩,脱规矩而守规矩"的作风,加之多年随师授拳深得杨式大师真谛和毕生精心研修,成为此派杨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

崔毅士先生为人纯朴善良,性情耿直,豪爽有节,忠厚处节,有生以来专攻杨式太极拳功大。凡杨式太极拳、刀、剑、大杆(枪)、推手无不得杨式大师之真传,功底深厚,造诣精深,尤以推手为最擅长。

善化善发,出手绵软,柔中有刚,轻灵机敏,虚实分明,听之至灵,动之至微,刮之至长,发之至骤。凡身受者 未觉其动,而已腾空跌出丈外,令人惊叹折服。

崔毅士先生久居北京,在中山公园古柏荫下授拳,并建有 "北京永年太极拳社",任社长。

在教学当中态度严谨、一丝不苟, 对"教""练"要求甚严,深得杨式遗风。毕生练功和授拳研修, 使崔先生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有崔派太极之美誉。

其拳势宽大柔绵而舒展,别具一格,使杨式太极拳日臻完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舒展大方,均缓柔和,轻灵沉稳,结构严谨,刚柔相济,浑厚庄重是杨式太极拳的特点。

以其动作简洁,外柔内刚,体态潇洒,神态安祥,体舒心静,优美自然,开展大方深得国内外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所喜爱。杨式太极拳在练习方法上突出整体性、连贯性、园活性和内外身心的统一性。

端正自然,不偏不倚,舒展大方,旋转松活,以腰为轴,完整贯穿。从起式到收式,前后连贯有如一线贯通,衔接一气,上下表里,自然贯通,势断劲不断,衔接和顺周身完整。

动作沉稳中带有轻灵,轻灵而不飘浮,动而不急动,静而不僵滞,即所谓轻而不飘,沉而不僵。外柔内实,绵绵不断,刚中寓柔,刚柔相济。

不论虚实变化,起伏转换都是式式相连,犹如行云流水,没有丝毫停顿间断之处,更没有忽急忽缓带有棱角之处。正如《拳论》所云"由脚而腿而腰总须 完整一气","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绵绵不断"。

杨式太极拳要求在意识引导下,呼吸匀细深长,气沉丹田,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心静,才能"用意不用力",在 宁静的情绪下,身正体松,意识、呼吸、动作三位一体,密切结合,进行有节奏的练身、练意、练气。

因之太极拳乃是内外兼修, 形神合一,动静结合,上下相随的高级行功的运动方式。太极拳不同于其它的运动,实乃从精神到形体都是一种柔和的运动。

崔毅士先生毕生致力于杨式太极拳的研修和普及工作。

1964年在杨式太极拳基础上创编了一套保留其杨式太极精华和风格特点简单易学更适宜工间进行练习的"杨式简化四十二式太极拳"。

此套路推出后受到了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广为流传至今。崔先生又根据自己多年练习体会并结合武术中棍术的特点,创编了"杨式太极棍",为继承和发展太极拳运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