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上课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王亚平上了一堂有趣的科学课

2018-01-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春晖中学高二(1)班学生在看太空授课直播. 记者 董旭明 摄 浙江在线06月21日讯昨天有一堂课,必将留在中国的航天史上;同时,也留在了中国的教育史上.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在距离地面约347公里的浩瀚太空,在天宫一号上,给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学生,上了一堂最“高端”的科学课.没有粉笔,没有黑板,没有课本,她用临时组装的讲台,一个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在学生心里烙下关于科学最深的痕迹,一堂课点燃了不知多少孩子的太空梦想.美国最牛小学教师雷夫说,最好的科学课应该放下书本,拿起实验教材.孩

春晖中学高二(1)班学生在看太空授课直播。 记者 董旭明 摄 

浙江在线06月21日讯昨天有一堂课,必将留在中国的航天史上;同时,也留在了中国的教育史上。

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在距离地面约347公里的浩瀚太空,在天宫一号上,给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学生,上了一堂最“高端”的科学课。

没有粉笔,没有黑板,没有课本,她用临时组装的讲台,一个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在学生心里烙下关于科学最深的痕迹,一堂课点燃了不知多少孩子的太空梦想。

美国最牛小学教师雷夫说,最好的科学课应该放下书本,拿起实验教材。孩子们应该通过实验来学习而不是机械理解书本上几个枯燥的概念。昨天做客央视的两位航天专家也说自己选择航天科学的契机,一个受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影响,一个受神五杨利伟影响。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王亚平是主讲老师,聂海胜是“助教”,负责递教具,协助实验,张晓光负责摄像,全程要把自己绑住,再手持机器拍摄。

上午6点,三位航天员就起床了,7点开始把太空自行车健身器材组装成讲台。

昨天上午10点12分,三位航天员讲课画面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王亚平从讲台后“飞”到前面,三位航天员打招呼,“同学们,你们好。”

王亚平和聂海胜,先演了一个“杂技”:在失重状态下,指令长聂海胜表演了悬空打坐,王亚平用一指禅,轻轻一指把聂海胜弹到墙上。王亚平笑着说,在太空中,我们个个像身轻如燕的武林高手。

在指令长聂海胜和摄像师张晓光的协助下,王亚平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回答了学生关于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防护、失重对抗和太空景色等问题。

最后,王亚平为同学们送来寄语:“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这堂课上了150分钟

春晖学生连呼过瘾

昨天这堂课,载入中国史册,也载入了春晖中学史册,从早上8点半一直到11点,足足150分钟啊,中间就休息了5分钟。

这么长的一堂课,学生不仅没有抱怨,还直呼“真过瘾”,希望这样的课以后多一点就好啦!

昨天上午8点半,央视“太空授课”直播开播,上虞春晖中学的学生,放下手头的事情,专心“看电视”。这时,离王亚平太空授课还有1个半小时。

高二(1)班是央视直播教室,学校专门弄来了一个投影仪,视频屏幕弄得很大,看直播很过瘾。

“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许尖叫”。为了直播效果,央视工作人员早早就“警告”学生们。

开头的一个半小时,对学生来说,算是一道“开胃菜”。全国的中学生向几位航天员提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春晖中学也有同学提问了:“在失重状态下的太空中,还能不能进行圆周运动?”

而一些小学生的提问,让这些高中生觉得很有趣。学生张亦凯说,他记得有一个胖胖的小学生,问航天员,“如果在太空中感动得流眼泪了,眼泪会往哪个方向飘呀?”

网友的提问,就比较有意思了,同学们看了后哈哈大笑:“太空中会晕空吗?太空里是恒温的吗?在太空中唱歌,会不会走音?如果不舒服,想吐能吐得出来吗?太空中打喷嚏,是什么样子的?……”

9点45分,教室被清场,除了高二(1)班同学、老师以及3位高三学生,只留下央视工作人员。

记者是在隔壁高二(2)班看的直播:10点03分,电视画面出现了春晖中学的校园全景,学校里一片欢呼声。

10点12分,出现了航天员的画面,王亚平跟大家打招呼:“同学们,你们好!”

这个问候来自离地球340多公里的太空,太空授课开始了!

“水膜变水球”实验

同学们印象最深

太空授课结束后,央视直播还在继续。春晖中学高二(1)班的两个学生,有幸当着全国学生的面,提了两个问题。

李望来问的是如何知道自己在太空中变胖了还是变瘦了?航天员通过太空授课,向学生演示了如何在太空中称重。

李望来本来还设想了两种称体重的方式,一个是利用圆周运动,一个是利用弹簧振子的运动。

通过这次太空授课,他认为这两个方法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太空中操作性不太强。“还是航天员们目前采用的称重方法比较好,原理简单。”

女生戴御钦想知道,“太空中是否存在毛细现象?”她还专门拿出道具,在教室里做了一个实验:一个装置,底座的槽中盛有红色的溶液,往里面插入5根直径不同的塑料管,红色液体有上升的迹象,直径不同,上升的高度不一样。

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呢?戴御钦说,毛细现象在自然界中存在,这种现象常被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树可以长到10米以上。“我想知道,在微重力环境下,是否也存在这种毛细现象?”

这个知识点,戴御钦是在物理竞赛中学到的,她自己推测,如果在太空中,液体可能会一直往上爬,永远不会停止。“如果能在太空中做一下这个实验,验证一下我的推测,那该多好啊!”

记者问了四五个学生,他们说,整个太空授课,“水膜变水球”这个实验,留给他们的印象最深。

两名提问的同学

都是物理竞赛小组的

春晖中学两名提问的学生李望来、戴御钦,都是物理竞赛小组的成员,戴御钦是十五六个竞赛成员中,唯一一名女生。

李望来是高二(1)班的物理课代表,物理老师姚天波虽然只教了他一年,但给予他的评价是:自信、认真、学习努力,人很聪明。

李望来喜欢做物理题目,喜欢问问题,平时经常要和同学、老师探讨比较高深的物理问题。姚老师说:“双休日我一上网,他就要在网上跟我谈论物理问题。”

“他研究物理问题很深入,他说的两种秤重方式,是书本知识的拓展内容,一般学生是不会研究得这么深入的。”

除了物理,李望来还喜欢看动画片,他的理由是,看不看动画片跟年龄无关。

戴御钦在班里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成绩属于中上,英语不错。班主任阮老师是教英语的,对她比较关注。“上次她参加英语演讲比赛,获得了上虞市的一等奖。”阮老师说,这个学生读书很用心,她想出来的这个物理问题,不是书本上的知识,是她在竞赛中接触到的,她就很用心地去钻研了,“她能提这样的问题,说明她平时是在动脑筋想问题。”

戴御钦喜欢看课外书,每个星期都要买一些杂志,比如《人物周刊》、《世界博览》之类的,还喜欢听歌。她的小提琴、国画、书法都不错,可惜现在学习紧,都停了下来。

在初中时,戴御钦并不喜欢物理,觉得有点难,更喜欢化学。到了高中,反了过来,她喜欢物理多于化学了。

她本来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对航天员有身高限制?”因为她发现,航天员的个子,基本上没有超过1.70米的,她开玩笑地说:“这对高个子不公平呀,他们就没有机会当航天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