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新浪博客:三部委优雅地撕逼

2018-01-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8月26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刊发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曹玉瑾的文章<多管齐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认为解决融资成本较高,有必要引导利率进一步下行,并且直接点明当前一般

8月26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刊发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曹玉瑾的文章《多管齐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认为解决融资成本较高,有必要引导利率进一步下行,并且直接点明当前一般存款准备金率16.5%,纵向、横向比都处于较高水平。既然中国不存在零利率流动性陷阱,为什么不直接降准降息呢?

联想到此前发改委在官网上删除的一篇文章,让人忍不住想笑。

发改委8月3日发表政策研究室文章《更好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提到“择机进一步实施降息、降准政策”,仅仅几个小时,这句话就被删除。,4日媒体报导,发改委再次删除官网文章《发改委:这些城市可发放购房补贴》,将其内容中有关针对商品房库存较大城市“可採取发放购房补贴”等字眼。

发改委深沉持重,自己根本不说一句话。《新京报》给了个台阶,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这是部门提出的下一步建议,并不代表一定会实行。大致了解部委背后运作的人,自然知道这背后暗流汹涌。

政策建议到央行头上,央行不火冒三丈才怪。再加上,去年11月,发改委就宣布,150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被罚15.85亿,手伸得非常长。

央行操起了方天画戟。8月3号傍晚,央行网站发布最新文章,2016年央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称,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看热闹不怕事大。第一财经报道,财政部一位官员表示,目前单纯的货币政策效应已经甚微,“大家更寄希望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来提振经济,或者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删文可能是由于媒体的过度解读或市场的敏感反应。”财政部跟央行是同一战壕的战友?

其实,央行早就开始说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且通过实际操作断了市场降息降准的念想。

2月18日,央行建立了公开市场每日操作常态化机制。今年以来,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稳定在2.25%的水平。自公开市场每日操作常态化机制建立以来,存款类机构隔夜和7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波幅下降了50%左右。

即使截止8月27号的一周,市场隔夜拆借、3个月以内中短期拆借利率上升,以至于有人大叫“可能酿成血案”,央行只是祭出14天逆回购的法宝,截止到8月15号进行了十次MLF操作,这些武器才是央行的常规武器。

央行的意思很明确,别啰嗦,货币的事我说了算。

很多劝架的人说,这不算啥,发改委只是建议,货币政策由央行说了算。这真是太傻太天真。

8月15日,央行有关负责人就7月份货币信贷数据答记者时表示,今年以来“货币信贷增长并不慢”,而且今年数据有一些特殊因素,排除后总体上仍基本正常,中国并未进入“流动性陷阱”。8月16日,发改委官方网站就刊文指出,国内尽管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但大量货币并未进入实体经济。房地产泡沫仍大,货币流通渠道不畅。不管有没有流动性陷阱吧,起码是梗阻了,得想办法解决。

这得是多大仇、多大压力,才能让两个部门撕成这样,让旁观路人操碎了心。起码有一点,说明核心部门意见不——统——一。

事情没有完。央行玩跨界到了财政部。8月22日媒体报道,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谈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相互配合时强调,除了降税外还可以增加财政赤字,并称“把财政赤字率如果提高到3%以上、到4%、甚至于5%都问题不大”。这是央行权威官员首次公开提出赤字率可以扩张到5%,也就是说,别指望货币,赤字吧,这是财政的事。

所有的眼睛盯着财政部,财政部就是哆啦A梦,那只口袋里永远有宝贝的机器猫。

央行与财政部绝不是蜜里调油的关系,财政部玩起了拳术,先是紧紧抓住预算法,而后跟央行争吵财政部和央行谁该管国库,这一持续了十多年的老话题。

这样的争吵在部委里面已经算撕逼,虽然表面优雅,实际上意味着在利益上、在大政方针上,核心部门远未达成一致。这可不是一个好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