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湘的论文 现当代散文中的北京胡同文化

2018-03-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内容提要]散文家笔下的老北京胡同,诗意盎然,闲适悠然,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到北京人的生活习惯.处世态度甚至人生哲学.四方四正的大街小巷,不仅培养了老北京人的方位意

【内容提要】散文家笔下的老北京胡同,诗意盎然,闲适悠然,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到北京人的生活习惯、处世态度甚至人生哲学。四方四正的大街小巷,不仅培养了老北京人的方位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北京人的方正品格;胡同所孕育出的简单、平凡但又复杂、神奇的“北京哲学”渗透在北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用鲜花与绿树装点生活的本领,集中而充分地体现了“天人融合”的理念。

胡同文化就隐含在胡同的建筑格局以及俗艳与典雅并存的自然风貌之中。

【关 键 词】现当代散文/北京/胡同文化

【作者简介】陈亚丽,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在众多书写北京的文学作品中,对北京胡同的描写比较集中并且比较细腻的,当属散文。因为小说、戏剧,需要借助于情节、人物等元素去间接反映,都没有散文来得直接。有学者这样说:“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散文在所有文学门类中与文化贴得最紧。

我们完全可以说,散文在文化中,文化积淀在散文中。”①仅《北京乎——现代作家笔下的北京》一书,74位作家的散文作品,其中写到北京胡同、四合院的有33篇;另外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北京通”丛书》,8位散文家“讲北京”,其中讲到胡同、四合院的有25篇。

透过对北京胡同及四合院的描写,真正建构起北京胡同文化架构的,首推散文。朱湘曾用一整篇文章来讲北平胡同的名称②,邓友梅的《四合院“入门儿”》仅仅描述四合院的门儿,就用了近五千字。散文家笔下的胡同文化,内蕴丰富多彩。而目前研究者对这一现象的关注显然是不够的。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现代还是当代散文家,他们所津津乐道的大多都是老北京,有些作家直呼北平。即便是萧乾、汪曾祺在八九十年代写的散文,大多依然指向解放前的老北京。所以本文所涉及的胡同文化,主要是老北京的胡同文化。

“胡同”一词最初见于元杂曲。胡同这种建筑构造大多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到现在已经历了八百多年的历史。从胡同诞生之日起,就与北京城建立了一种天然的联系,胡同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北京城的标志。一条条横平竖直、纵横交错的胡同不仅仅是老北京城市的命脉,同时也是普通百姓生活的场所,蕴含了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并深深刻上了北京人世代繁衍生存的印记,形成了与这座城市水乳交融的胡同文化。

众所周知,“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③。汪曾祺的概括实在是到位。胡同使众多四合院秩序井然,四合院使胡同生机勃勃。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另一方就不复存在。可以说二者的关系就是“一体两翼”。北京除了胡同还有街,但是“大街、小街是商业区,一排排大小胡同便是居住区”④,分工不同。笔者在本篇中要探讨的只是胡同与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