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来评价冯友兰 陈来做客新人文讲座谈冯友兰教育思想
清华新闻网4月15日电 (学生通讯员 刘璐)4月14日在六教,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做客新人文讲座,为到场的350余名清华师生作了题为 "冯友兰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以其在清华时代为中心"的精彩报告。
陈来表示,在清华庆祝百年校庆之际,很有必要回忆冯友兰先生,重叙清华文科在历史上的辉煌。陈来曾师从冯友兰先生,他通过对冯先生多年的研究和对清华及西南联大校史的考证,为大家详细地叙述了冯先生在在各个阶段、特别是在清华某几个危难时期所作的重要贡献。
陈来讲到,冯友兰自从加入罗家伦校长的领导班子之后,直至1950年,一直是清华领导班子的主要成员之一。作为清华历史上比较重要的领导成员,冯友兰先生对清华贡献巨大,远非冯先生自己谦称的"出了一点力"。
接着,陈来讲述了冯友兰对清华当时的"改大"所作出的贡献。所谓"改大",指由清华学校转变为清华大学。正如冯友兰所说,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半殖民地的中国教育开始走向独立,意义深远。在追求学术独立的过程中,与清华学堂原有的半殖民地管理体制产生过很多具体的冲突,也有过不少抗争,冯友兰深度参与了这个过程。
陈来还叙述了冯友兰在担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期间的贡献,冯友兰既延续了国学院的辉煌,又有所开拓创新,对文学院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陈先生还简略地介绍了冯友兰先生作为一名哲学家所取得的成就及其主要的哲学思想。
最后,陈来谈到了冯友兰的"大大学"理念。冯友兰认为,学校是一个尚贤的地方,谁有知识谁就受到尊重。冯友兰在其1945年撰写的《大学和学术独立》中指出,大学有3种功能:教育学生、学术研究 、做国家的智囊。冯先生强调不要干涉大学的自由,应该让大学"研究自由,管理自治,评价自主,自主选择学生"。
同时,冯友兰还指出,虽然"大大学"要承担起为国家服务的责任,但"大大学"不能对知识采取功利主义的态度,建设这样的大学也不可急功近利。陈来认为,冯先生的教育理念在今天仍有启发意义。
此次讲座为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系列之(九)"大学文化与清华精神"的第23讲。
陈来教授出生于1952年,籍贯为浙江温州。现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全国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冯友兰研究会会长,朱熹研究会会长等。
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史,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宋元明清理学、现代儒家哲学。著作有《朱熹哲学研究》、《有无之境》、《朱子书信编年考证》等二十余部。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多部著作与论文被译为英文、日文、韩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