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秉鉴故居 十三行故事:富可敌国的伍秉鉴家族的兴衰

2018-01-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十三行故事:富可敌国的伍秉鉴家族的兴衰伍氏家族早先在福建是从事种茶叶的,清代的初期伍秉鉴的祖先来到了广东,入粤以后,估计他们这个家族从事的还是广东与福建

原标题:十三行故事:富可敌国的伍秉鉴家族的兴衰

伍氏家族早先在福建是从事种茶叶的,清代的初期伍秉鉴的祖先来到了广东,入粤以后,估计他们这个家族从事的还是广东与福建之间茶叶的买卖。到了第五代的伍国莹,这个家族外界才开始有了记录。

——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第210期

先解释一下“一口通商”。所谓的“一口通商”,一口通商指的是广州,“口”指的是粤海关,是广州口岸。一口通商准确地说,是面向欧美的海洋贸易的唯一口岸。意思就是说,当时对外开放的口岸其实并不止一个广州,但是,西方海洋过来中国贸易全部必须集中在广州,所以现在人们俗称一口通商,这是一个俗称。所以现在讲一口通商,你要有一个限定语。一口通商的时代是1757-1842年。

什么是十三行?“行”指的是商行,对于十三行具体来说,它指的是外洋行、洋行。也就是说,是十三家对外贸易的大公司,不是一般的小公司,是大公司。他们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我们就把他叫做十三行商人,简称行商。十三行就是指在广州这么一个从事对外贸易的商人群体,因为有时候并不止十三家,有时候多于十三,有时候少于十三。

所以,十三行并不是一个确指。十三行还有一个意义,就是指十三行商馆区,就是在文化公园附近,我们现在叫西关。十三行也可以指一个商人群体,它也可以指一个商馆区,那一片的街区。当时在整个广州口岸里面,十三行是广州口岸的核心。

一、伍秉鉴的家族:来自福建,投身外贸

在古代的中国,海洋贸易最活跃的两个省是福建和广东,为什么广东和福建是我们国家海洋贸易最活跃的省份?

我们国家的海洋状况是,东面除了朝鲜、日本、琉球这几个有限的国家以外,再往东去的话,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大洋——太平洋。太平洋在当时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片令人生畏的、不可逾越的汪洋。但是,东南方的情况不一样,东南面靠近东南亚,东南亚我们过去叫南洋。

从我们国家的东南过去,航海非常方便,更重要的是,通过东南亚,往西走是马六甲海峡,通过马六甲海峡再往西走可以到达印度、西亚,就是现在的中东地区,甚至可以到达非洲东岸,非常广阔。

所以离东南亚最近的福建和广东是海洋贸易最活跃的地区,在明代和清代的时候,东南亚被很多西方国家占领,比如说葡萄牙占领了马六甲,西班牙占领了菲律宾,荷兰占领了印度尼西亚。中国人到南洋去做生意,经常是跟西方人打交道。

广东和福建虽然海洋贸易都很活跃,但两个省的情况又不一样。福建主要是出海的通道。那么广东,特别是广州,主要是一个中西交易的场所,所以两个省的情况又有点不太一样。后来来自西方的商船,明代开始有了西方的商船,到了清代来的越来越多,西方的商船基本上都选择了停泊在广州。

所以这么一来的话,所以广州口岸就吸引了很多内地的商人,其中包括了福建的商人。福建人经常到东南亚做生意,他们经常会跟西方人做生意,加上广州又是中西交易最重要的场所,所以很多福建人就来到广州了,其中就有伍秉鉴的先祖。

伍氏入粤族谱

一代 伍典备

二代 伍朝凤

三代 圣字辈

四代 章字辈 伍章茂(字怡伟)殁于行洋

五代 国字辈 伍国瑞 伍国珩 伍国莹

伍氏家族早先在福建是从事种茶叶的,清代的初期伍秉鉴的祖先来到了广东,入粤以后,估计他们这个家族从事的还是广东与福建之间茶叶的买卖。到了第五代的伍国莹,这个家族外界才开始有了记录。应该说伍国莹之前的前几代,这个家族的日子应该过得比较艰难,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举几个例子。第四代的伍章茂,他的职业是跑海上运输的,海上运输的风险很大,他死在了电白。

到了第五代的伍国莹是兄弟三个人,他前面有两个哥哥,这两个哥哥都很年轻就死了,而且这两个哥哥都是终身未娶。所以,这些都可以推断他们这个家族的日子可能过得比较艰难。到了伍国莹就继承了他们伍家的生意,估计不是很大的生意,反正还是继续去做。他们那时候不是行商,他就到十三行打工,包括做做帐房、会计,后来有了起色。

伍国莹的商名叫伍浩官,所谓商名就是从事做贸易的时候人家这么称呼他的名字。他的第三个儿子伍秉鉴生下来以后起了个乳名叫阿浩,他就用了这个浩字,把自己的商名定为伍浩官。

1777年的时候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已经有了浩官跟公司做茶叶交易的记录,后来他慢慢积累了人脉,积累了经验,积累了资金,后来伍国莹就开始重出行商,参与经营的行叫做元顺行,他一开始参与经营,还不完全是他的,这时候是1783年。所以,伍氏的后人就说,“怡和行实以国莹为始祖”。

伍国莹是精明能干的,但是,他很不顺利,他经营元顺行以后,他遭遇跟英国人、粤海关的经济纠纷,搞得挺狼狈的。也许因为这个原因,伍国莹有点无心恋战,所以就很迅速地把业务交给了他的儿子。他的第二个儿子伍秉钧,交给他的时候是1792年。伍秉钧非常能干,伍秉钧接过这个行务以后就正式的创办了怡和行,“怡”字取得是第四代的伍章茂(字怡伟)的字。

但是很可惜,这位很有能干的商人伍秉钧在35岁的时候病逝了,他的弟弟伍秉鉴接手了怡和行,这一年是1801年。到了1826年伍秉鉴也退居了,把怡和行的行务交给了他第四个儿子伍受昌,伍受昌是1826年接过了伍秉鉴的行务。

但是,伍受昌33岁就去世了,他在1833年就把行务交给了他的弟弟伍崇曜。但是,不论是伍受昌还是伍崇曜,他们在经商的过程中,实际上后面一直背靠着一棵大树,就是他们的父亲,也就是怡和行实际的掌门人伍秉鉴。

祖孙三代一共有五个浩官,这五个浩官都很有名气,但是,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伍秉鉴和伍崇曜,伍秉鉴是第六代,伍崇曜是第七代,伍秉鉴又叫伍敦元,伍崇曜又叫伍绍荣。伍浩官的名字享誉世界,连德国的思想家卡尔·马克思的著作里也提到伍浩官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