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中典型的种类介绍(图)
主要分布于印度经东南亚至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一带生活,在海拔1800—2000米的山林的边缘靠近水的地方。它体型较大,最长达6米,在它黑、褐色的底色上间有白色条纹;它的腹部颜色为黄白色。幼蛇为黑色,并有黄白色第纹,是世界最大的前沟牙类毒蛇。
眼镜王蛇喜欢独居。白天出来捕食,夜间隐匿在岩缝或树洞内歇息。它不仅非常凶猛,靠喷射毒液或扑咬猎物获取食物,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前沟牙类毒蛇。眼镜王蛇之所以名闻遐尔,是因为它除了捕食老鼠、蜥蜴、小型鸟类,同时还捕食蛇类,包括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等有毒蛇种。
眼镜王蛇属卵生动物,通常用落叶筑成巢穴,每年7—8月间产卵,每次产20—40枚卵于落叶所筑巢中,卵径达65.5mm33.2mm。雌蛇有护卵性,常时间盘伏于卵上护卵,孵出的幼蛇体长为50cm。
因为眼镜王蛇肉质鲜美,蛇皮可制成工艺品,蛇毒、蛇胆又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所以在野外被发现的眼镜王蛇无一幸免,全部遭到捕杀,如不及时采取保护,有灭绝可能。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名录中。
眼睛王蛇是蛇之煞星在毒王榜上排名第9、专以吃蛇为生的眼镜王蛇令众多蛇类闻风丧胆,它的地盘休想有他蛇生存。一旦它受到惊吓,便凶性大发,身体前部高高立起,吞吐着又细又长、前端分叉的舌头,头颈随着猎物灵活转动,猎物想逃,可没那么容易!最可怕的是,即使不惹它,它也会主动发起攻击。被它咬中后,大量的毒液使人不到1小时就死亡。
2、印度眼镜蛇(Naja naja,又译亚洲眼镜蛇)
产于印度次大陆,常常被用于印度蛇艺。产于巴基斯坦和北印度的黑眼睛蛇为其一个亚种。过去被认为是与眼镜王蛇的分布区域大致相同的一个单一物种。
3、珊瑚眼镜蛇(Aspidelaps lubricus)也叫开普珊瑚蛇
英文名:Cape Coral Snake 蛇亚目眼镜蛇科盾鼻蛇属(Aspidelaps)的一种毒蛇。有着一般眼镜蛇的特色颈折(其颈折部位未如印度眼镜蛇般完善)及硕大的鼻吻部位。珊瑚眼镜蛇,头部很小,吻鳞较大(有利于打洞),躯体粗壮,躯体鳞片细小。
该种有三个亚种:生活在分布区最南端的指名亚种(Aspidelaps lubricus lubricus)其特征是体背呈珊瑚红,体侧下方浅红色或乳白色,有黑色横斑;纳米比亚亚种(Aspidelaps lubricus infuscatus)的体背呈土白色或灰棕色,具浅色横斑,头部黑色;安哥拉亚种(Aspidelaps lubricus cowlesi)通体土白色或灰棕色,头部色彩很淡。
分布与生境:南非,纳米比亚,安哥拉;灌丛,沙漠草丛。 繁殖:每次产3到11枚卵。 4、其它
在非洲亦有喷射毒液和不会喷射毒液的眼镜蛇,但和亚洲的眼镜蛇无亲缘关系,彼此间亦无亲缘关系。
南非的唾蛇(Hemachatus haemachatus, 又译粗皮小眼镜蛇)和广布于非洲的黑颈眼镜蛇(Naja nigricollis)皆会喷毒,後者体型较小。毒液准确地喷射入超过2公尺外的受害者眼内,若不及时清洗可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失明。射毒眼镜蛇(Spitting cobra)可以将毒液喷射到较大动物的眼睛里而使其暂时失明。如果清洗及时,一般不会造成永久性伤害。
埃及眼镜蛇(N. haje, 大概即为古代所称的阿斯普〔asp,亦称角蝰〕)黑色,颈部膨胀所成兜状较窄,长约2公尺,广布在非洲大部分地区并向东分布至阿拉伯半岛一带。埃及眼镜蛇通常捕食蟾蜍和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