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栈桥回澜阁现神秘无字碑 来历之谜待解

2017-06-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走进回澜阁,你会发现迎面多了一块石碑,高约两米,但并无一字,只在碑身上方正中间有个五角星.据回澜阁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无字碑一直安放于此,但

走进回澜阁,你会发现迎面多了一块石碑,高约两米,但并无一字,只在碑身上方正中间有个五角星。据回澜阁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无字碑一直安放于此,但由于无人知其来历,在过去的数十年中,此碑一直用木板“雪藏”着,为了还原真实的历史原貌,一周前此碑开始首次公开展出,希望有知情人来解开它的身世之谜。

7月20日上午,记者走进栈桥尽头的回澜阁,迎面就是一座高高的石碑,许多游客在其前面合影,或仔细阅读其上方悬挂的《神秘“无字碑”》说明牌。回澜阁的陶萍经理告诉记者,据老员工介绍,这个石碑一直就立在此处,但没有人知道它的来历,而且有些人觉得一进门就冲着一块石碑,不吉利,所以在过去的年月里,石碑一直被“雪藏”着。

记者仔细观察,发现石碑高约两米,大理石表面经过岁月的打磨已经有了一层包浆,看上去格外光滑细腻。石碑的背面仅靠回澜阁通向二楼的楼梯,正面空无一字,只在碑身最上方的正中间位置有个凸起的五角星图案。陶萍告诉记者,石碑是一周前才公开对外展出的,“这是回澜阁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不能因为对它缺少了解,就让它一直被遮盖着,说不定它的背后还有一段故事呢!”

为了考证石碑的历史,陶萍还求助于网络,只有一个名叫“索菲娅”的网友说:据有关人士考证,1933年回澜阁初建时曾立碑以做纪念,但是否是此碑无法确定。1940年和1952年的史料中曾有整修石碑、磨去碑文的记载,由此可以确认,此碑曾刻有碑文,后不知何故被磨去,成了今天的“无字碑”。

日前,陶萍还去了市档案馆查阅相关的历史档案资料,但也是一无所获。栈桥建成于1893年,后多次改扩建,一直没有回澜阁,直到沈鸿烈担任青岛市***后,于1933年建成了这座具有民族风格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定名为回澜阁。

所以,现在对无字碑的一种猜测是沈鸿烈时所立,但可能在时间上要晚于回澜阁的落成,尚未来得及刻字,青岛就在日军的觊觎下形势紧张,沈鸿烈进退维谷疲于周旋无暇顾及此碑,1937年12月31日,沈鸿烈撤离青岛,留下了这座未完成的“无字碑”。但这仅是一种根据历史事件所做出来的推测,并无史料依据。

陶萍告诉记者,虽然无字碑一直没有对外公开展出,但曾有日本游客前来询问这个石碑,“去年我们的员工就碰到了至少六七次这样的情况,有日本游客向我们打听‘这里原先不是有个石碑吗’,由于当时没有重视,所以没有弄清楚为什么日本游客会知道石碑的存在”,陶萍说。

随后,记者采访了岛城著名文史专家鲁海,他告诉记者,从风格上来看,石碑并不像是日本人建的。但过了一会儿,鲁海忽然记起10多年前,他在黄县路的青岛市城建档案馆查阅过一张1940年5月4日回澜阁刻字工程的收据单,查阅当年的记录,鲁海说收据单上显示刻了353个字,每个字三毛钱,总共是105.9元钱。“如果说这就是一份石碑碑文刻字收据的话,那石碑就是日本人刻的,可能碑上的文字后来被抹掉了”,鲁海推测。

虽然根据掌握的“蛛丝马迹”,对石碑的来历做了各种推测和猜想,但这个无字碑身上还有诸多谜团有待解开,它的确切建造年代是什么时候?它本来就空无一字还是后来被抹去了?如果曾经有字,刻的是什么内容?这些都令人费解。所以,陶萍希望通过公开展出,让知情人揭开它的身世之谜。

陶萍告诉记者,其实不仅是对这块无字碑,即使是对回澜阁的历史许多人也不甚了解,“我经常听到导游向游客介绍回澜阁是德国人建的,还有导游说回澜阁是李鸿章为讨好慈禧建的”,陶萍表示,今后他们将陆续挖掘与回澜阁有关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让更多人了解有关回澜阁、有关青岛的真实历史。(王法艳 兰浩 韩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