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与苏轼的故事介绍

2017-06-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宋神宗与苏轼的故事介绍宋神宗与苏轼之间可以说是理不清剪还乱,宋神宗是皇帝,苏轼一个诗人,又是臣子,说来说去也就是臣子冒犯皇帝的故事,那么具体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

宋神宗与苏轼的故事介绍

宋神宗与苏轼之间可以说是理不清剪还乱,宋神宗是皇帝,苏轼一个诗人,又是臣子,说来说去也就是臣子冒犯皇帝的故事,那么具体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宋神宗与苏轼。

陆毅饰演的苏轼剧照

苏轼有才这是家喻户晓的,从他流传的那么多著名诗篇就可以看出来,试问像这样的有才之人没有人不爱惜的,更何况是一国之主。宋神宗也特别喜欢苏轼,但是苏轼并不很推崇王安石变法,对新法抱以不好的态度,并作诗抒发自己的感情。

所以说诗人就是这点不好,爱玩文字游戏,一旦被别人抓住把柄,怎么也说不清,要是他能收敛点,不那么恃才傲物也许就没有后面的事了,就因为有几句诗,被人状告到皇帝那说是言语中充满着对宋神宗的大不敬,面对百官的逼迫,没办法宋神宗只能讲苏轼关押起来,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文字狱”,苏轼怕的要死,以为自己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就跟儿子约定,在送饭时,不要送鱼,只要菜和肉,一送鱼便是有不好的事发生。谁知一次儿子有事要办,拖友人送饭,友人对于父子间的约定并不知情,便送去了鱼。这下可吓坏了苏轼,以为自己难逃一死了,便给自己儿子、弟弟留下几句诗以做遗言。

宋神宗看到这些词句深受感动,加上自己一直很看好苏轼,就盯着压力,只是苏轼贬职了,并没有要他性命,否则后世哪还有这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宋神宗与苏轼,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苏轼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诗人,有心人抓住了他的诗句为难他,幸而苏轼得到宋神宗的赏识,幸免于难。

资治通鉴跟宋神宗有关系吗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用了19年完成,一个294卷。大多以时间为起点,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千多年的一些事。在这部书里,通过大量的例子,进行经验总结教训,以此来告诫后世的皇帝,如何统治好一个国家。那么宋神宗跟这部书又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资治通鉴》宋神宗。

宋神宗画像

还在宋英宗时,英宗就嘱咐司马光开始《资治通鉴》的计划,那个时候还没有《资治通鉴》这个名字,但是可以看出,老子和儿子对治国统治都看得蛮重要的,早早就策划编撰这样一本书,但英宗在位时间不长,没能看到《资治通鉴》编撰成书,加上当时的史料有限也无法实行成书的愿望。

到宋神宗时期,在神宗的一些新法的推动下,宋朝的政治、经济都相当大的进步,有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也就发展的快了,文化也就跟着大幅进步,且造纸术的普遍运用更是为编撰史书提供了技术支持,而神宗的大力支持,和提供二千多册的资料供司马光取材,更是锦上添花,最终宋神宗还给这本书命名为《资治通鉴》,只因它通过对大量史实的借鉴,来统治国家,所以取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宋神宗,我们已经了解了。可以说《资治通鉴》的成功编撰,宋神宗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他也许《资治通鉴》就不能顺利的作序,最终成书。

宋神宗改革了哪些方面

所谓宋神宗改革,就是宋神宗在继位后,推行的一系列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在这个改革中,宋神宗是不可缺少的,还有提出新法的王安石,还有一方便是以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势力,那么这个改革都有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听小编慢慢道来。

宋神宗画像

宋神宗改革的初衷是他认识到国家存在的问题,并且希望得到改善,重振宋朝的繁荣。因此他任用王安石,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做了很多改革,和王安石一起开始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大变法。

在政治上,虽然王安石那个时候被罢了相,但他的新法还是在宋神宗的坚持下勉力推行着。因为理财问题太过于引发争论,宋神宗就将注意力转到官僚体制上去,进行了很大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混乱的官僚体制,为以后的官僚机制奠定了一个基础框架。

在经济上,宋神宗大力发展生产,国家财政收入大大提高,垦田面积也大幅提升,满足了许多人的温饱问题。宋朝的军队战斗力也明显提高,兵力低弱的局面大有改善。

军事上,做过一次努力。由于每年都要向西夏赠送岁币等物什,为了减少这笔开支,宋神宗听从大将的计策,谋划攻打西夏边境,但是不料被西夏识破,导致突袭失败,宋朝损失惨重,每年仍要赠送诸多岁币。

宋神宗改革一定程度上还是颇有成效的,但并不彻底。

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经过

宋神宗时期进行了很多的新法推行,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军事上都有很多的改革,而这些改革多多少少的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抵制或反对,但唯独在教育上没有什么异议,那么到底是怎样的改革,难得的都没有异议,接下来,让我们都来了解一下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

宋神宗画像

在教育上的改革,总结下来就四个字,整顿太学。具体内容为州县建立小学,朝廷直接领导太学,分外舍生、内舍生、上舍生三等,由定期的考试选拔。外舍生两千人,考试优秀的升内舍生;内舍生三百人,考试好的升上舍生;上舍生一百人,优秀者可以直接选拔为官。其实也就是把考生分为三六九等,难怪会受到保守派的认同,按照他们自大的心理,肯定觉得贵族是最棒的,平民的教育怎么可能赢得过贵族的教育,觉得这个改革无关痛痒,所以才不叫阻拦,但是这仅仅是小编的猜测,抛开小编猜测的这些,这条政策本身还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要升舍就要考试,但考试不是随便考考的。首先升舍实行定期考试且与平时成绩及操行考核结合,不以一次成绩定好坏;第二,毕业考试实行教考分离,更加能锻炼学生的应对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第三,毕业考试成绩等级与官员选拔直接挂钩,这样会激励学生发挥自己所有的潜能。

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既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和选拔人才也有助于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制。

宋神宗一共有多少儿子

宋神宗是北宋的第六位皇帝,他的儿子也就是第七位。宋神宗死的时候还很年轻,才37岁,他根本没想到自己会这么早驾崩,子女都还比较小,在感觉自己时日无多的时候,宋神宗把自己的皇位传给了他才9岁的儿子,赵煦。至此宋神宗的一生也就结束了,那么我们来好好的说一下宋神宗的儿子。

宋神宗的儿子赵煦画像

据资料记载,宋神宗有14个儿子,10个女儿,他不想曹睿那么倒霉,生的又少,有死的早,最后把国家交到一个外姓人手里。宋神宗把皇位传给了他的第六个儿子—赵煦。为什么传给他呢,他又不是长子,而且还那么小,没办法,谁让他是皇后的儿子。在那个时候,皇后掌管后宫,儿子又是皇帝的第一人选,小编觉得,当什么皇帝啊,皇后才是权利最高的那个。看史料记载,小编发现宋神宗虽然不像曹睿那么背,一个种都没留下,但留下的也没几个,好些儿子也是相继夭折。小编猜测这就是身在帝王家的命运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只为了那所谓的能掌握天下的权利。

宋神宗的儿子赵煦继位时还小就把大权暂时交给了母亲,后来等能执政了又从母亲手中接过权利,并恢复了一些他认为的比较好的一些被废除的新法,一定程度上说把宋神宗的遗愿继承了下来。后来赵煦死后,皇位就由赵煦的弟弟,宋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赵佶继任。

宋神宗人物评价怎么样

宋神宗评价到底是好是坏?很多为人在死后都为被后人评价,从他的生平、政绩、所取得的成就来综合评判这个人,或者是他所处的位置,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宋神宗评价。

宋神宗画像

宋神宗这个人呢,做皇帝还是很称职的。他还没继位时,就很喜欢王安石,对他写下的新法很是看好,说明他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太子(那时他还不是皇帝),他比他的父亲要敢于像祖宗之法挑战,也更大胆,所以在继位以后便大刀阔斧的开始了改革。宋神宗这一生都在为了实现他富国强兵的梦想而努力,且付出了很多行动,虽然结果并不如人意,新法也以失败告终,但是作为一个皇帝,他还是很称职的,起码他的心思都在国家和百姓身上,而不像其它皇帝只为了享乐,坑害百姓。但是作为一个同盟,却是失败的。

宋神宗早年就很崇拜王安石的新法,在继位后第一时间便找来了王安石,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新法的推行,宋神宗还专门封王安石为宰相,只为了能更顺利的施行新法。可是好景不长,由于新法一直受到保守派的阻拦,效果不那么明显,而且太后又一直给宋神宗施压,宋神宗退缩了,开始对新法不是那么上心,对王安石的话也不再言听计从,灰心的王安石,辞去了宰相的职位回乡,注定了新法的失败。

宋神宗评价可说是一半一半吧,做皇帝他还是比较有责任心的,但是作为一个合伙人就没那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