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刘奎 从“追梦者”到“筑梦者” 东北大学教师用实际行动 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2013年1月1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公布,“现代轧制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创新平台”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喜讯再次传来,这对于已多次获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王国栋教授来说,又是一个追逐梦想、缔造奇迹的过程。
他带领团队从1997年起步,历经十余年的时间,完成了“现代轧制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创新平台”项目,让钢铁行业如获至宝。平台将钢铁生产过程微缩,集合多项中试研究技术,用“小”设备、“短”流程、“真”生产过程为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研发提供支撑,让钢铁行业科学概念和技术应用之间“天堑变通途”,为行业开启了科技创新的圆梦之旅。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教师不但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这个重要职能,同时也承担着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一直以来,东北大学注重培养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多措并举、刚柔并济,为教师实现梦想提供平台和沃土,让每一名教师都有大展拳脚、梦想成真的机会,激励广大教师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点亮”中国梦—培育责任感与使命感,锤炼师德师风,用真情铸造师魂、以爱心培育桃李。
教师要担负起教育的社会责任,每一个教育人,都应该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不只是简单地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是在奠定一个国家的基石,塑造一个民族的未来。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教授的办公桌上,一份170个博士、硕士的毕业名单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他们在闻邦椿的培养下,现在都已成为我国振动工程和机械工程领域的高端人才和科技精英。他编撰的《机械振动学》、《机械振动的理论及应用》等多门课程教材被广泛应用;他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先后讲授了“选矿机械”、“选煤机械”等10多门课程;“名师出高徒”,如今,他已桃李满天下,学生个个精英。
已耄耋之年的闻邦椿院士仍然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在担任机械学院本科生教育总导师后,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多次为本科生讲授成功学课程,指导学生对人生进行科学规划。
他用自己的成功经验似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他就像东大校园里一面正在飘扬的旗帜,旗帜下是他为党、为国家培养的高端的人才队伍。
信息学院唐立新教授告诉记者:“如果说,科学研究是我的毕生理想与追求,那么,学生就是延续我理想与追求的希望,我的责任与使命就是把学生培养教育好。”在唐立新的生活中,无论事情多忙,学生的事情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
为了帮学生修改论文,他放弃休假;每当他有了新的想法和研究思路,他都与学生分享,启发学生创新激情和进一步探索的思路。“虽然今天泛泛地谈‘使命’与‘责任’显得有点矫情,但重塑信仰和理想的力量,恰恰是每个教师的基本责任,也是我肩头沉甸甸的梦想,”唐立新坚定地说。
如今,他的研究团队已汇集了38名科研人员,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1人,团队高质量地完成了多项国家级课题和宝钢等企业的生产实际课题,积累了宝贵经验。
6年前,31岁的青年教师张鑫成为东北大学当时最年轻的教授。虽然年轻,他却有着博大的胸襟,他研究的领域为宇宙学,曾获得过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科学需要传承,作为教师,培养未来的大师是我最重要的责任。”他带领本科生团队在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中进行宇宙学前沿研究,迄今已指导学生完成高水平研究论文3篇,他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学生之后。
“第一作者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这是他们迈出科研第一步的好途径,教师理应为学生提供这种机会。
”2011年,在张鑫指导下,应用物理专业李云鹤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高水平期刊《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和《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C》上发表两篇研究论文。
这位年轻的教授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心中的中国梦,“看到学生们成功,是我做教师最大的幸福,他们的梦‘点亮’了,我的梦也就‘成真’了。”
优秀班导师刘奎仁、最佳师德奖获得者满永奎、师德标兵石俊田……东北大学许许多多优秀的教师,扎根教学一线,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点亮”了学生们心中的梦想之光。
“放飞”中国梦—创新引领发展,用知识诠释生命,用科学谱写篇章。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科技居于龙头地位,可以说是撬动中国梦实现的“杠杆”。高等学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责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钟武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工业生态学研究的学者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工业生态学伴随人类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在欧美国家悄然兴起的时候,他凭借对科技前沿的敏感,决心全力以赴地研究工业生态学,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从研究一座炉窑的节能,到工业系统的节能降耗,再到工业生态学的研究和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是他对我国工业生态化建设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他十几年倡导从“系统”和“源头”治理工业污染问题学术思想的水到渠成。
他首先倡导并研究的穿越“环境高山”理论,阐明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在环境与发展二者关系方面的基本特征,对我国今后实现环境与发展的“双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陆钟武院士正以自己特有的品格演绎着一位科技工作者的精彩人生。
高强汽车板、高牌号电工钢、高标准造船用钢……多少年来,能为这些钢铁生产技术贴上“国”字招牌,是国人多年的梦想,王国栋院士与他的科研团队让梦想变成了现实。1999年9月,在宝钢2050热连轧机上进行了SS400钢细化晶粒的第一次现场轧制实验,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工业化的轧机轧制超级钢的实验。
当板卷通过轰鸣的轧机和冷却系统,最后在卷取机上成卷时,王国栋流露出欣慰的笑容。成功研制出“超级钢”,并没有让王国栋就此停下创新的脚步。
他和同事们向“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这一20世纪钢铁业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发起了挑战。他们在首钢竖起了这个新的现代化轧机的标杆,同时也在中国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上竖起了巨型轧机国产化的丰碑,改写了中国轧制技术发展的历史。
王国栋院士有一句最朴实的口头禅,“搞科研,不能靠说,不能靠写,必须靠干!”他经常告诫团队的其他老师和同学,“高校科技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强国的梦想。”
钢铁梦的曲折与辉煌,仿佛中国梦的缩影,记录着落后于人的屈辱与苦难,更记录着百折不挠的抗争与奋斗。以王国栋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东大教师,正以“此时不搏何时搏”的精神,力戒空谈、真抓实干,实现了历史赋予的伟大梦想。
曾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30多项课题研究,课题项目及研究成果获国务院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二等奖、冶金部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英文版)的文法学院副院长陈凡教授又一次收获了荣誉,第六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是对他多年学术研究的最好诠释。
这样一批批东大人,他们潜心科研,将中国梦融入各自的科研创新中,立足岗位,奋发有为,追寻着自己的梦想之旅,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激扬”中国梦—把智力转化为生产力,奉献社会,回报国家。
对于科研工作者,最高的梦想无疑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突破科研难题,引领世界科技前沿,助推国家经济发展,实现强国梦想。
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教授带领他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发的项目“混合智能优化控制技术及应用”获得了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将“中国制造”推向了最优化的快车道。该项目在酒钢选矿厂成功应用,实现了对矿石布料、竖炉焙烧、磨矿、磁选和浓缩脱水等全流程的优化控制,实现了计划调度、成本控制等生产过程管理与过程控制的集成,实现了综合生产指标优化和扁平化管理。
项目成功后,该厂金属回收率提高2.01%,精矿品位提高0.
57%,消耗减少20%等,产生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柴天佑院士经常说,“搞科研就有失败的可能,只要不气馁,局部上失败了吸取经验继续干,总能成功。”就是凭借着这样一份敢为天下先的豪情,凭借着一颗作为科研工作者对国家发展的责任心,柴天佑院士率领他的团队,在混合智能优化控制技术及应用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也许一个企业的生产线可以通过控制实现自动化,但一个国家迈向制造业强国的步伐却不可能是自动的。它需要的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更需要的是无数科技工作者们的辛勤付出与不懈的努力。是他们,让共和国的工业脊梁更加挺拔!
作为一个痴迷于科研工作的学者,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张化光教授用了16年的时间,凭借“流体输送管网的实时数据采集分析方法和高精度泄漏检测定位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初次让梦想照进现实。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喜悦还没有完全散去,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幸福再次袭来,“面向节能的复杂配电网监测控制与故障诊断关键技术”,再次获得了国家奖励。
“科研工作者没有节假日”,这就像张化光的座右铭,激励着他每天不知疲倦地工作。
如今这两项成果已规模化生产,广泛应用于中石油和中石化公司的56个输油子站和11个省份的86家集控子站和电厂,近三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十亿元,对企业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相关技术的科技进步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提升了我国在故障诊断、容错和监测控制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地位,张化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光荣梦想。
过程控制与检测技术研究室主任谢植教授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研发出“黑体空腔钢水连续测温方法与传感器”这项研究成果,并于2005年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目前,全国实力前50位的钢铁公司中,有47家在使用他的产品,该成果每年为学校创造2000万元的科研收入。
美国、巴西、意大利等世界上排名前几位的传感器供应商都在代理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中国制造”不仅提高了实验室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而且占领了世界市场。
谢植教授喜欢用“二十年风雨,人生一刻”来形容自己所取得的成功。他觉得,“梦想不仅是一种物质幸福,更是一种精神幸福,高校教师的个人价值就在于一辈子解决几个有意义的问题,哪怕就解决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满足国家发展,那就是个人价值所在。”
心有梦,不惧路远且艰,勤劳、奉献、创新的东大人,他们是一群有理想,有韧劲,执着奋进,甘于奉献的“追梦者”,也是心怀自觉、胸襟博大,敢于担当的“筑梦者”。如今,越来越多的东大人诉说着自己的梦想,畅想着自己的梦想,感悟着自己的梦想,越来越多的人努力把梦想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