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戴立忍 戴立忍:导演、演员分清楚
采访戴立忍,最好还是聊电影。只有这样,大家才更舒服自在。面对媒体,他并不习惯把自己的生活拉扯进来。身为“娱乐圈”的一分子,他令人惊异地把低调和疏离保持了许多年。相比名气和利益,他更专注并珍惜自己真实的生活。
这让他在这个纷扰炫目的世界里,显得比很多人都更加纯粹。有这样的心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可以把许多事情都分得清清楚楚,不多走一步,不少走一步。做演员时,他不愿干涉导演的工作,只专心做好演戏的本分,理由是“我自己拍电影时,也很怕主观性很强的演员”:做导演时,在台湾电影最困难的十年里,他默默撑着,坚持作者性很强的电影制作。
的确,戴立忍的身上,总有太多理想主义的因子。不过,他也是最早在台湾本土为商业化电影呐喊的电影人之一,他说自己“身上有一种奇怪的使命感,总希望先把电影的环境做大,再回去弄自己真正想做的电影”。
2009年,《不能没有你》让戴立忍成为第46届台湾金马奖的焦点。随着这部电影的出现,“导演戴立忍”重新回归到许多人的视野之内——毕竟他已经七年没有拍电影了。也许,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部成本折合下来只有一百万人民币,没有大明星,只讲“小人物的辛酸生活”,导演在换场景的时候也得跟着搬道具的黑白电影,最终成为当年金马奖的最佳剧情长片和年度台湾杰出电影。
他这位连场务的职责都要担当的导演,也成了最佳导演。魏德圣之后,戴立忍成为台湾本土导演中颇受期待的一位。从媒体到业界,许多人都在想象,又一个能带来巨大商业成功的导演出现了。
可是,戴立忍却悄然逃离了金马奖的耀眼光环。时至今日,两年之久,这位"金马奖的宠儿”依旧没有新电影问世。其实,电影投资人和制片公司的邀约到现在也没有断过,戴立忍的很多朋友都为他着急,认为这是最好的机会,可以帮助他前进至导演事业的另一个高峰。
他却一直不为所动,反倒感觉:“金马奖过后,我整个人的状态有点虚浮了。”所以,他努力想回到那个扎实的生活中去,对他来说,那才是最重要的创作基础。而所谓的“事业高峰”,戴立忍的解读不过是“更大的名气和更多的钱”。
他说“拍电影也不是为了钱和票房吧,拍电影更多是一种诚实和坦白。”谈到自己的新片计划,戴立忍笑言:“也许是七年以后——谁知道呢,我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就隔了七年嘛。”
在戴立忍看来,好导演不一定要赚很多钱,但一定要跟主流观众互动,“就像我小时候从商业电影开始看,我也希望自己回到喜爱的群众中去。”
愿意接近主流观众的戴立忍,早在2000年前后,就遇到了苏照彬。那时,戴立忍的职业还只是一个演员,而苏照彬,刚凭借剧本<运转手之恋》由电视台转到电影界。戴立忍那时正积极宣讲,台湾需要更多商业电影,然而这个论调却让许多人不满,大家都在说:“电影怎么可以走回新浪潮之前的老路,又是商业…”不过,戴立忍似乎比这些反对者更加坚定。
于是,有些出格想法的戴立忍,刚巧遇到和当时台湾电影潮流同样有些距离的苏照彬。
那时,苏照彬同陈以文合作拍摄《运转手之恋》,众多台湾影人在片中客串演出,影片后来获得当年金马奖评审团大奖。戴立忍在其中出镜演”流氓”——自那以后,戴立忍总会以各种特立独行的角色形象出现在苏照彬的编剧或者导演作品里面,有一度他甚至怀疑:“嗯……这个苏照彬是不是在故意整我啊?” 2002年,戴立忍和苏照彬的导演处女作同时出炉。
作为两人友谊的体现,苏照彬是戴立忍导演的《台北晚九朝五》的编剧和配角之一,而戴立忍作为演员参与了苏照彬导演的《爱情灵药》的制作。
之后七年,《不能没有你》拍竣,而苏照彬也拍完《诡丝》,并成为台湾少见的商业性最强的导演之一。2010年,吴宇森监制、苏照彬导演的武侠片《剑雨》面世,戴立忍所饰的杀手”彩戏师“成为他演员生涯里颇为“惊艳”的一位。
这个角色的乖张、冷酷和神经质,都让人觉得戴立忍似乎在寻找某些新的突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苏照彬给这个角色打下蛮好的基础,他把魔术跟武侠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彩戏师’这个人。太类型化的角色,我们已经看多了。我就想怎么能在类型上突破以前,做出不同来。这就是表演很挑战或是很迷人的地方。”
除了表演之外,《剑雨》最让戴立忍兴奋的一点,是他头一次参与了武侠片的制作。“男孩子从小都会看武侠小说,总会有类似书中的想象吧,却不知道怎么实现它。而且我从小就练习武术,总想有一天把功夫或者武术的体会放到电影中,但是,我又不想跟现在的武侠电影有一致的风格。
”抱持着这样的理念,戴立忍觉得《剑雨》的经验是很难得的学习武侠片技术的机会,而这种类型片在台湾已经消失快四十年了。”好比说,武打动作怎么构成、分镜的方式、工作时间的把握、各种分工如何构成在一起,需要怎样的拿捏…这都是我感兴趣的地方。
”对于戴立忍来说,《剑雨》这样的商业大制作,不一定总能碰得到。不过,他希望将来能够在比较低的经费和比较少的人员状况下,用一个“导演论的方式”来拍武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