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蓉晓晓爱情卖买 神曲《爱情买卖》原唱者慕容晓晓月均进账60万

2017-05-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打破了音乐圈的原有格局,歌手不再需要通过签约唱片公司才能走出来.网络的便利诞生了一大批靠一首歌就能一夜走红的"非主流歌手",在如今唱片业不景气的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打破了音乐圈的原有格局,歌手不再需要通过签约唱片公司才能走出来。网络的便利诞生了一大批靠一首歌就能一夜走红的“非主流歌手”,在如今唱片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他们也有着自己生存的空间。一些比较知名的网络歌手月收入十几万甚至近百万都很正常。这些收入从何而来?让我们跟着《爱情买卖》的原唱者慕容晓晓,走进非主流歌手的生活一探究竟。

何为“非主流歌手”

    杨臣刚靠着《老鼠爱大米》一夜爆红

传统的歌手,出名的途径无非是这样的程序:通过签约唱片公司,出了唱片之后通过电视台、电台打榜,歌手本人也接受众多媒体的采访宣传,以此一步步走到大众面前,被大家所认知、喜欢。自从网络的普遍之后,打破了原有这种固定的模式,让每个喜欢音乐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歌手。

杨臣刚一首《老鼠爱大米》唱得全国上下男女老少都会哼上一段,香香、刀郎、雪村等成为国内第一批广为人知的热门歌手。从杨臣刚到唱《丁香花》的唐磊再到今年最火的网络歌曲《爱情买卖》的演唱者慕容晓晓,一夜爆红的神话一次次地上演。

从歌曲内容来讲,“俗”是他们最大的特点。非主流歌手所演唱的歌都是歌词浅显易懂、曲调琅琅上口。因为他们没有唱片公司设定好的一个听众群体,他们的歌曲做出来面对的是全国最底层的10亿农民大众,因此听觉审美的取向比较偏低、偏大众。

演出市场:月入百万不是难事

    慕容晓晓月均进账60万

如今,整个唱片业已经衰落,已经没有歌手能靠卖专辑来赚钱。一些主流大牌歌手都是靠广告、代言和演唱会等商演形式来赚钱,非主流歌手也不例外。

今年最红的网络歌手慕容晓晓凭借一首《爱情买卖》红遍大江南北,随之而来是身价飞涨和商演邀约不断。慕容晓晓和合作伙伴、也是《爱情买卖》作词者何欣透露,虽然慕容晓晓以前也出过单曲,但是在《爱情买卖》大红之前她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商业演出,这首歌带来扭转命运式的转变,“现在身价比以前涨了五六十倍,而且前段时间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有二十八九场商演,但是那样太累了,现在我们把一个月的演出控制在15场左右。

商演的演出邀约来自全国各地,有些还是根本没有听说过的城市。”以市场上商演价格2-4万元不等的出场费,慕容晓晓每个月靠商演就可以进账30到60万人民币。

演出商:非主流歌手性价比高

演出商江先生所在北京盛大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每年承接大小演出接近一百场,其中包括政府的晚会、还有一些单位的庆典活动或地产公司开盘。江先生称他们和不少网络歌手都有过多次的合作,“像《秋天不回来》的王强,还有马郁,还有第一代网络歌手杨臣刚,都是很好的朋友。”而谈到慕容晓晓,他说:“像慕容晓晓

这种歌手在演出市场上很吃香:他们一般唱四首歌,出场费也就2到4万,运营成本低,而且他们都有一两首很红的歌曲,相对来说性价比高。”

除了性价比高之外,“非主流歌手他们都比较随和,他们也意识到自己的位置。不像一些大牌艺人,尤其是台湾的艺人要求很苛刻,可以说出场费在30万以上的台湾艺人没一个好商量的。”江先生说。而在这些非主流歌手中,也有他们自己的市场规律:“如果一个歌手一个月商演超过8场,那她就可以涨价,如果连八场都没有,那就要降价了。”

彩铃市场:几千块就被一次性买断

很多网络歌曲的走红都是从彩铃下载开始,多年前就流传着杨臣刚因为《老鼠爱大米》的下载量一夜暴富的说法,而今年慕容晓晓的《爱情买卖》也号称彩铃下载超过7000万次,已经超越《老鼠爱大米》被誉为“神曲”。

慕容晓晓在接受娱乐采访的时候表示,《爱情买卖》的彩铃版权是一次性被通讯公司买断的,因此下载量的多少已经和他们无关。曾从事彩铃行业多年的L先生透露,“据我所知,网络歌手一首歌的版权费就是卖几千块钱,如果卖到一万块已经算是天价了。唱《你到底爱谁》的刘嘉亮,有‘彩铃天王’之称,他火了之后就把版权费提高了,还要分成,后来他歌曲的下载量很少很少。”

生存之道:夹缝中获得最大利润

这些吸金月入百万的非主流歌手,他们的成功都是偶然中的偶然。因为网络世界带给他们机会,也带给了成千上万的未成名歌手。但《老鼠爱大米》、《爱情买卖》这样的歌,一年内大概也不会出现超过三首。而这种成名方式,几乎是难以靠炒作和策划来实现的,谁也不知道《老鼠爱大米》能唱进春晚,也不知道凤姐能把《爱情买卖》捧上一个新的“高度”,但这些歌曲一旦成功后,他们背后的非主流歌手就获得了很多的商业可能性。

成名之后,这些歌手没有背景雄厚的大唱片公司,也没有高水平的制作团队,甚至没有正版发行的专辑,与颁奖礼无缘,也没有广告代言,在主流媒体上正面曝光的机会也少之又少。但在如今的大社会中,真正主流的音乐恰恰是这些被诟病“恶俗”的网络歌曲,他们在彩铃市场积累人气,在演出市场中收获颇丰。如此看来,非主流歌手的生存之道是否能成为主流音乐圈的一个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