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李学凌:为什么拒绝腾讯1 5亿的收购
诞生于2005年的YY是在中国互联网巨头们鏖战的缝隙中生长出来的公司。并且,其目前已经成为支柱业务的YY音乐业务的起点,是在距今并不遥远的2011年3月,视频服务上线则是在2012年初。这在业界十分罕见。
其实,YY之所以取得这种成功,是因为在做YY音乐之前就已经实现了技术、用户和运营经验的积累。
在世纪初《传奇》所代表的MMORPG游戏开始流行于中国市场,被称为“游戏公会”的玩家组织开始出现。伴随着游戏市场的迅速扩大和玩家群体数量爆发,公会内部以及公会之间在游戏中的沟通开始成为游戏体验的重要一环。之后,只间隔了很短的时间,这种沟通需求便从文字转为了语音,并且在《魔兽世界》登陆中国后,游戏内语音通讯工具迅速成为了每个MMORPG游戏的标准配置。
2005年成立的YY,正是发迹于这种工具需求之中。不过,即使在这个领域,YY也是一名2008年才入场的后来者。
在早期服务于游戏公会的的呼叫产品中,既有草根至极的新浪UC和iSpeak,也有高端收费的国外软件Teamspeak(TS)。随后,又有盛大的ET,网易的CC以及腾讯的QQ Talk等众多背景非常的好手乱入。
安二东是《魔兽世界》(WOW)的早期用户,完整经历了UC、TS、YY时代。他和绝大多数玩家一样,最初用的都是免费的新浪UC,后来到了台服才接触到了TS。
当时,在很多老玩家看来,新入场而名字平凡的YY是低端产品。“名不见经传的YY的出现,最开始几乎是食物链的最底端,和当年的血精灵这个种族一样,代表着小白。在WOW当年简直就是普通玩家都会鄙视的工具。”安二东回忆说。
然而,开始使用YY的玩家们却惊奇地发现没有遇到新浪UC的频繁掉线问题,并且它的UI界面也要比收费的TS要好很多。于是,在口口相传之下,WOW以及其他网游迅速地被YY所占领。
除了技术之外,YY获取玩家的另一大法宝是产品运营的持续优化。
比起YY,新浪的UC和iSpeak都是十分单一的游戏工具,而YY背后的多玩网却开了WOW专区。提供了大量为玩家提供的服务,比如游戏疑难问答、提供皇冠特权等各种激励手段。特别是,YY有意识地引导游戏公会聘用女主播组织活动。
于是,很多用户在不玩wow的时候也开始挂机,公会里挂机的多起来之后,便出现了大家在YY上进行各种游戏交流和K歌等娱乐活动;尤其是有女主播的频道,人气会更旺。
“这些出色的内容运营,使得游戏界的YY文化迅速形成,即使后来QQ Talk入场也很难撼动YY了。”安二东说。
于是,在UC、TS仅把产品定位为通讯工具的时候,YY依靠不俗的后台技术与出色的内容运营,靠一路“闷头快跑”超越了所有的对手。于是,在互联网行业中,YY成为了最为新锐的互联网产品。
其实,YY语音在一开始便取得了技术与界面的综合最高分,这与李学凌在业务分拆后对产品的专注直接相关。在员工眼中,他更像是一个产品经理,会关注到产品的前台到后台的每一个细节。
2009年4月——在YY语音测试版上线9个月之后,YY召开董事会,把公司业务分为3个独立的事业部:内容资讯、游戏运营和YY语音客户端。作为公司创始人和CEO,李学凌的主管项目从多玩变为YY语音。分拆之后,李学凌曾经明确告诉多玩游戏资讯部门的主管:“以后不要向我汇报。你爱向谁汇报向谁汇报。”
在李学凌的极度聚焦之下,在每一个YY频道的后面,场控、美工一应俱全,一切用户的反馈都会得到及时处理。而其中“不掉线”是他们产品的最核心需求,而在运营层面的“有惊喜”则成了从好产品到流行产品的引爆点。
“大公司的微创新可以干掉一个公司,人家做锦上添花都能够赢,而小公司必须要做到雪中送炭才能赢。”李学凌道这样描述自己的互联网产品的世界观:“当年很多人觉得YY界面不好看,显得比较土,我就说慢慢来,先满足核心需求。因为我一直觉得挑剔的高富帅大部分是互联网的旁观者,而真正满足草根需求的时候,才会一触即爆、水到渠成。”
引爆点
YY这款产品对于产业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后台技术,更是因为在YY语音作为语音通讯工具已经通吃游戏江湖之时,李学凌赋予YY的另一种新角色:娱乐社交。
在互联网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交的形式是文字与图片,加入“实时”要素的Facebook和Twitter代表了互联网社交产品改变世界的最高成就。
而在此之前,以Skype为代表的语音工具仅仅停留在“通讯”这一功能层面。实际上,在推出“音乐互动娱乐”概念之前,YY所服务的圈子也仅仅是所占网民比例很小的网络游戏群体。
实际上,2011年诞生的YY音乐很像是支付宝之于淘宝的无心插柳。正像前文所述,YY音乐本来是作为网络游戏团队沟通工具的YY语音的一个扩展,是为了更好服务用户而提供的一个插件式的功能,但随着用户基数的爆炸,这个插件自己具备了长成参天大树的潜质。
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末,已经有超过300万个游戏公会当中的游戏玩家使用YY语音聊天、指挥和管理自己的公会。按照每个公会20人的保守计算,YY此时已经有了至少6000万的用户。
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金矿,YY完全可以用自身积累的有足够需求深度的游戏玩家为突破点,将语音社交推升至新的高潮。意识到这一点的还有在旁边冷静观察的其他人。
2010年3月,李学凌收到了一个腾讯收购出价:1.5亿美元现金收购公司,之后以Double的方式返还创始人股票。这可能是腾讯创立以来最为慷慨的一笔收购邀约。
在矛盾思考了十几天之后,李学凌选择了放弃,因为他觉得自己正在做一件“重新定义行业”的事情。
李学凌经过观察发现,本不愿意在网络上付费的中国用户,至少在YY上已经有了强烈的付费欲望。那么结合一定的运营,聚沙成塔就有望实现。哲学专业的修为使习惯知其“然”后急切探知“所以然”。经过反复证实与排除,他认为在YY上出现这种局面,是当下草根的选择太少了。
“去一个二三线城市你会发现,要不然你就混在一批打麻将的人里面,要不然你就是真正上网消费。中国的社会结构变了。”
YY平台上最著名的女主播之一暮成雪,用自身经历向《商业价值》证实了这种说法。
2009年,家在四川自贡的暮成雪首次被游戏公会邀请在YY的一个房间里献歌,并得到100元的回报。并且不久便受到了游戏厂商的MC(即“联麦”主持)邀请。她回忆,这使她意识到人生具备了新的可能性。2010年8月23日,她在2612频道主持了第一场跟游戏脱离关系的相亲活动。
在积极跟进的两年之后,身在小地方的暮成雪成为YY平台上出场费最高的女主播之一,拥有大量的草根粉丝,并且拥有自己的频道和虚拟的主播经纪公司。
实际上,在李学凌看来,不仅是YY,草根用户对各类互联网产品的影响正在越来越大,YY只不过走在了前面——YY天然的多人社交场景和信息量更丰富的语音介质,使得自己成为了草根群体互动的最佳选择。
YY不负众望,连续两年零7个月,完成周对周3%的复合增长。并且在整个2011年,YY的语音通话时长达到4210亿分钟,李学凌认为,这一数字超过了当时的Skype。
“YY改变了语音服务,把语音从单纯的交流工具变成了一种娱乐方式。”李学凌说。
于是,很久之前在用户(主要是游戏用户)这一端已经很强大的,却在互联网的产品圈子里却不显山不露水的YY,在机遇浮出水面的时候,立刻给业界带来了震撼。YY在互联网产业格局中的身份也因此变得立体起来。
“社交关系到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前者由Facebook和Twitter解决,后者由我们来解决。”在《商业价值》面前,哲学专业出身的李学凌将自己产品的意义阐述得言简意赅。
YY的气质
以嗲气女声和东北口音男声为主的主播,在环境十分一般的住房里面,一边切换着各种地摊曲子一边进行着二人转式的调侃,有时他们也会自己秀一下歌喉或者说一个满座皆喜的黄段子。
令大都市的白领们无法想象的是,在这样一个YY的虚拟房间(频道)里面,有几千甚至上万名观众在电脑屏幕前观看。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愿意购买虚拟道具或者头衔,来进行与主播或者观众之间的互动。
为这些草根提供服务的YY语音,已经拥有了惊人的4亿用户。而且,这块业务在2012年上半年超过广告收入成为YY的第2大业务,并且其单季度收入已经达到5000万以上。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依靠满足海量草根的需求来引爆的公司少吗?
其实有很多。它们中既包括数不胜数的网盘空间提供者,也包括多如牛毛的页游公司等。这些“灰色互联网公司”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皆为大赚特赚的潜行者,业务一直(内容或推广方式)游走于灰色地带,业务的运营仅限于流量交易层面,等等。这些公司也许会赚的盆满钵满,但却难以完成向大公司的蜕变。
能成功上市,很大程度上因为同样服务于草根群体的YY的气质与它们大不相同。作为创始人,李学凌个人的气质对YY的气质影响显然极为深刻。
李学凌是国内最早的一批IT记者之一,当初很多的著名IT媒体他都参与过创办。并且,李学凌在当记者的闲暇时间创办了著名的CFP图片社和Lets Card网站。
最后,在自己的媒体人之路攀到了顶峰——成为中国3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总编辑两年之后,他最终选择进入了自己当年采访对象的行列。
雷军和周鸿祎是TMT圈内有名的一对冤家对头,但他们对李学凌的评价却相当一致:勤奋、正直、野心、悟性。在他们眼中,李学凌不但没有一般媒体人的浮躁,不但能够放下身段,而且有着极佳的产品Sense。
这一点,在上述的YY作为游戏通讯工具的时代,从“高富帅”产品的前后夹击中发展壮大,即可见一斑。
除了创始人因素之外,对YY的气质影响极为深刻的,还有YY的管理层团队。
多玩网CEO曹津归国后曾担任纳斯达克上市公司Fatwire的大中华区总裁;YY的CTO赵斌参与的上一家创业公司是知名会议软件提供商Webex,后来出售给思科的价格为35亿美元;CFO何震宇之前是巨人游戏的CFO……“这些人都是见过钱的,”李学凌说:“我可能还是里面最穷的。”
李学凌承认,在语音这种为草根打造的服务上面,很容易附着上一些黑色或灰色的内容。这不但在目前的其他类似平台上广泛上演,并且也在YY的早期也大量出现过,靠这些内容赚快钱的效率最高。
不过,YY的团队都有着一个商业理念:守正出奇。这个“见过钱的”YY管理层一致认为,若果真犯下“原罪”,那么就决定了YY将陷入草根公司不可自拔。
在这种理念之下,YY上的女主播被要求只有在3个月音频直播后,才能申请开通视频业务。
实际上,李学凌认为,互联网圈有太多的公司“三观不正”,而YY则把注意力全部用在了如何对产业是有足够的改变和影响力的产品上。
“其实我们这支团队本真不是一个草根团队,和任何的互联网公司团队拉出来比的话,我们也不怯场。”李学凌说:“这个团队对公司有着另一种期望,而不是急于去赚草根的钱。”
正是因为如此, “凌团队”才在2010年全票通过拒绝了对任何创业者来说都极具诱惑的收购邀约。因为他们相信“YY可能会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李学凌喜欢念叨的一句座右铭是:“以终为始”(To begin with ending in mind)。他解释说“以终为始意味着你在开始做事情的时候,其实已经已经开始设想他终极的状况应该是什么样,然后你是以他的终局状况作为蓝本来规划现在,也用你最终想要实现的理想来支撑你将要面对的一切苦难。”李学凌对《商业价值》说。
李学凌当初对YY的这个“终局”猜想,便是用语音重构人与人的关系。实际上,正因为有着“以终为始”的觉悟,这个团队才决心放弃一些眼前触手可得的利益,才成就了一家“草根用户却非草根气质”的公司。
“我不是要求大家不活在当下,而是说别活的太当下了,恨不得明天就要兑现。能够坚持的人其实才是最终的胜利者。”李学凌对《商业价值》说。
所以李学凌和他的团队和他们现在思考的问题,与其他服务于草根互联网的公司已经大不一样,这也的确为他的未来增加了新的想象力。
YY的可能性
2012年11月初,李学凌率团队到纽约路演,正赶上“桑迪”台风的袭击,纽约市一片狼藉。李学凌自己躲在酒店里面取消了所有会晤,最后还是开长途车到芝加哥再回国。但李学凌却向《商业价值》表示,在他的印象中,2005年他初到广州的时候,当时的台风比“桑迪”的规模要大得多。
李学凌的这种印象对比,可能正是对中美两国互联网行业的一个影射——在此领域,李学凌和YY所面临的竞争与风险,都要比美国创业者所面临的要激烈的多。
比如,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在2012年各大视频网站都推出了与YY音乐类似的业务。在优酷仍在跨入盈利门槛前精打细算的时候,之前濒临倒闭的六间房却借类似于YY的娱乐模式咸鱼翻身大赚特赚。
YY的成功,是因为团队有着成功者的基因,加上紧追时代的脉搏,以及最后临门一脚时机恰当。但是,这也决定着在“成功”之后,已经不能再“不显山不露水”,下面自然会成为众矢之的和被争相模仿的对象。
YY的成长空间还有多大?这是“凌团队”如愿成功后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实际上,在YY上市之后,各方面都对YY的未来进行了热情的想象与解读,其中,移动化与垂直业务拓展,成为了人们最为关心的YY战略。
对此,李学凌在《商业价值》面前却并没有急于表达这种期望值。
他坦陈自己虽然亲自担任YY语音移动端的负责人,但他并不认为移动应用会马上超越PC端的价值。
“以公司策略替代用户需求,这是大公司经常犯的错误。”李学凌说:“用户在移动互联网上用YY的需求点在哪里?如果真有这个需求的点,我们就要把这个点帮它做好做强,而不是说我跟风上马一个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就强迫用户使用我们的东西。”
而且,在李学凌看来,也并非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都能成功。如iPhone那样,在各种条件发酵出来一个甜蜜点之后,才会引爆。
所以,李学凌认为,现阶段YY的要务并非在产品层面的纵深挖掘。
在移动战略之外,外界看来, 垂直的教育和音乐产业是YY最具想象力的部门,似乎可以大干快上了。
然而,李学凌对前者的期望值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他向《商业价值》杂志表示,教育产业其实还需要培养,不是那么容易开花结果,之前一直采取免费扶植策略的YY更不能杀鸡取卵。
李学凌寄予更大期望值的是音乐互动娱乐。他认为,现在的YY确已经具备了颠覆产业的条件。他预测,未来5年在线音乐的市场规模要超过网络游戏。并且现在YY音乐的ARPU值达到了250元。YY 将在2013年对线下音乐做出更积极的探索。在上市之前,YY已经成功运作了杨幂、柳岩的线下歌友会活动,也在 728官方频道直播了150万人在线的由汪涵参与的4周年互动庆典。
相比于对具体业务线的思考,李学凌对《商业价值》表达的,更多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战略思考。
实际上,虽然有着关于创业的整套世界观与方法论,但随着YY用户的增长和YY搭载功能的增加,李学凌肯定要从对产品的单项思考转为对生态的整体思考,需要面对更为复杂的问题。
不久前,以YY发迹的知名教育机构邢帅学院欲从YY转投其他平台,就反映出了YY现在已经遇到了平台与B端用户之间的博弈悖论。
在李学凌看来,无论是教育还是音乐,YY所扮演的角色不应该仅是一个赚快钱的2C平台,更是是一个2 B的孵化器——至少在他的“以终为始”的想象中是如此,他甚至认为YY有可能发展出Kickstarter模式。
“YY平台相当于森林,如果平台成长足够快,就算它(指B端用户)长成参天大树你回头看他不过一棵小草,其实这个还是大家要比着赛跑。”李学凌说:“但毫无疑问,只有它们进化成一流公司我们才会成为一流公司。”
李学凌在不久前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曾经坦言YY在早期一直刻意隐藏自己,相当一段时间不参与评奖,不接受采访,因为不想被巨头提早作为威胁。实际上,今天他谈到YY的可能性的时候,似乎依旧有些“收敛”,无论是针对教育还是针对其他更大设想,他思考和正在尝试的显然比说出更多。
李学凌认为安全感是一个企业最不需要的东西。“我觉得这就有点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学凌说:“船上永远有一只老虎,你有对它的恐惧和对外部世界的恐惧,这其实是你活下去的动力。”
李学凌:不要忽视草根的价值
“高富帅”是互联网的旁观者,草根人群才是互联网真正的使用者,不要小看草根人群的价值。
在2012年末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之前,除了一次作为淘宝店主维权的平台外,YY一直潜行在互联网主流视线之外。在一鸣惊人之后,人们忽然发现这是一家与之前数10年间的互联网的技术产品与商业模式都不一样的公司。同时,它又是一家“太中国化”的公司。这两个特点,使得YY成为了国内外都没有样本而值得争相研究的对象。
在接受《商业价值》专访的半个月之后,YY的创始人和CEO李学凌来到了第三届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与创业者们共同分享YY的经验与前景。
Q 为何当年要从多玩坚决地转型做YY语音?是什么让你如此坚决的?
A 我们的创业状态在国内算是比较典型,第一,我们没有雷军创办小米时候的范儿——上来就能有足够的资源、足够的钱和足够想象力的事业。作为小公司而只能选择一个大的方向,站在风口上让公司迅速前进。
第二,拼命做之后勇于转型。最早我们做游戏门户多玩,是因为我们比较了解怎样做门户。大概做两年以后,突然发现能够做到1亿美元就到天花板了。这个时候我们选择的是打碎天花板,于是便经历了痛苦转型。我们从一个Web研发公司、全部团队都是写java的研发团队,转变成为以C 为主、以客户端和Service技术为核心的团队。
而且挑战的又是高技术难度的通讯技术,这要求团队接受整个研发流程的管理改变,这个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不过我觉得,创业者要抱着一颗能够随时清空的心态,这桶水倒空才能再接纳新水。能够面对可能自己并不擅长的方式。
后来证明我们的选择没有错。很多人说我们引爆了一个需求,但这个需求不是突然引爆的,我们其实是测量了爆炸的当量。当这批人群开始广泛的把语音作为通讯工具,广泛的用语音集结团队,这个事情本来就要爆炸,我们是顺势而为。
Q 视频在中国互联网上挺早就成为主流了,为何语音这事最近两年才开始热起来?YY发展中关键的几个选择是什么?
A 语音发展慢主要是应用环境缺失。刚才李彦宏先生讲到为什么语音识别研发了40年效率还这么低?我觉得关键是没有应用环境,而并不是说过去40年研发的精英们的水平太差。今年为什么能够比过去15年的成就更大?很简单,今年有应用,应用会推动一个技术和一个产业前进。语音在过去其实不是一个主流应用,甚至大家不认为是一个重要应用。
我们自己的发展之中,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其实非常小心,因为在中国互联网要是很早就碰到腾讯是很痛苦的事情。在非常早期的时候我们在内部就定了一个战略:低调,不叫喊,不吸引巨头的目光。YY基本不参加任何评奖,谁给我评奖我跟谁急。因为要争取到足够的“发育期”。互联网的竞争,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生存下来是很难的。
我觉得另一个我印象深刻的,是后悔当时没有更早意识到“做一件事情,就要找最好的团队来做”。说实话,我最早的想法是“做一件事情要找最便宜的人来做”。
创业公司肯定是没钱的,最好是找到又便宜又能干的人。我承认我们很幸运,因为刚好碰上了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当时被原公司裁掉了。我捡到的这个团队有过5年以上C 的磨合经验,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时间窗口。其实我们以前是管Java的,没管过C 。而再后来,我们又引入了在语音通讯领域有7年的技术研发积累的团队。
我捡到这批人时候还没有意识到这批人是我最大的财富,也是公司最大的财富,当时只是觉得非常贵。当时,他们要的最低工资都比我们当时最高工资高一倍。
当时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今天再回头看,如果让我再次创业,我愿意花70%成本去找最优秀的人。
Q 很多人说YY的用户主要是草根人群,你如何看待草根人群的价值?
A 草根是中国互联网最核心的用户,任何一个真正成功的公司,如果没有抓住草根用户,基本上飘在天上没出息。反过来讲,回头看这些大公司,其实都是深深地抓住了草根用户需求,比如百度,什么都能搜到;淘宝,也是可以让每一个二三线城市卖家都能活下去;腾讯则在骨子里就是草根公司。
我觉得草根才是中国互联网真实情况的反映。比如我们有很多“高富帅”人士,基本上在互联网上从来不花钱。最早做“高富帅”市场的公司,都想通过广告挣钱,无论是新浪、搜狐还是腾讯。现在真正大规模的公司都是打通了直接向用户收费的渠道。
第一天时候大家觉得互联网是技术产品,第二天说其实是媒体,第三天才明白互联网其实是给人提供服务的——最终得到服务的人应该为这个服务买单——这才是最良性的商业模式。而之前的二元销售,使真正的读者不掏钱,给钱的人还不一定是读者。落差造成大量的媒体价值不能变现。
直接向个人用户收费的公司要比通过第三方向客户收费的公司至少大5倍。新浪营业额应该30多亿,腾讯营业额将近400亿,以前认为好像新浪跟腾讯是差不多大的公司。但从营收上来讲,是差10倍。
高富帅是互联网的旁观者,草根人群才是互联网真正的使用者,不要小看草根人群的价值。
Q 当语音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时候,对整个环境在产生什么影响?
A 会对一些行业产生颠覆式影响,而且还不是互联网公司。比如教育行业。
第一,网络教育释放了学生的学习成本——再不用从亦庄跑到海淀上两小时课再从海淀跑回亦庄。这个过程非常痛苦第一释放了学生;第二,网络教育解放了老师,其实这是是更革命的。如果不迎接这个革命,一定会被这个革命践踏在脚底下。
以前学校的价值远远大过老师,老师工资实际上不到整个学校营收10%,甚至是个位数,而互联网时代就会释放老师的力量。老师力量释放以后,老师可能会拿到总营收70%,学校最多拿到20%~30%。
要知道,这个时候很多学校是没有办法转变的,因为这是颠覆式的改变,意味着你明明知道这个时代要来了,但是你没有办法,今天还有10亿营业额,你能够说今天不要8亿营业额来迎接新时代吗?之前只有陈天桥做到了壮士断腕:把所有游戏免费掉,但这种人是非常非常少的。这个改变对整个社会可能都是本质性的改变。语音和视频的传播市场实际上在慢慢地孕育着这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