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俊卿河北绑子 记河北梆子名旦——“韩派”奠基人韩俊卿

2017-08-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韩俊卿,(1916——1966)河北梆子著名旦角演员,工青衣.花旦.籍贯不详,出生于1915年,5岁被卖到河北雄县韩月夫(一说是韩月恒)家学艺,12岁登台,成为青衣.花旦.武生.刀马旦.彩旦兼演的二路脚色.1929年入郝老成梆子班,1937年之后演于天津各大戏院,1949年入天津移风剧社,1952年参加天津实验秦腔剧团,1952年1956年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1958年任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副院长.小百花剧团团长.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生前历任全国政

韩俊卿,(1916——1966)河北梆子著名旦角演员,工青衣、花旦。籍贯不详,出生于1915年,5岁被卖到河北雄县韩月夫(一说是韩月恒)家学艺,12岁登台,成为青衣、花旦、武生、刀马旦、彩旦兼演的二路脚色。

1929年入郝老成梆子班,1937年之后演于天津各大戏院,1949年入天津移风剧社,1952年参加天津实验秦腔剧团,1952年1956年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1958年任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副院长、小百花剧团团长。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生前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剧协天津分会副主席。1966年8月,受"文革"迫害而死,78年昭雪,10月28日天津市委为其举行了追悼会。

韩俊卿的表演细腻传神,唱腔低回婉转,她的高音略带沙音,中低音浑厚甘甜,吐字清晰,气息控制自如,依自身条件形成定调低、唱腔低的艺术特色。世称"韩派"。擅演剧目有:《秦香莲》、《打金枝》、《三上轿》、《荒山泪》、《孔雀东南飞》、《窦娥冤》等。

    1952年,文化部在北京举办了建国以后首届戏剧汇演。参加演出的有全国23个剧种近百个剧团1600多名演员。在评议这次演出时,京剧泰斗周信芳发表了这样的赞叹:"同台表演秦香莲的故事,韩俊卿表演得那样真情动人,我们京剧的《铡美案》怎么演不过韩俊卿呢?"

    韩俊卿何许人也?此次进京演出,由京津冀三地组成的河北梆子剧种,汇演的节目是《秦香莲》。韩俊卿就是这个剧目的领衔主演、秦香莲的扮演者。她获得了本次汇演的个人一等奖,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

    韩俊卿,1915年生,我市雄县人。6岁学戏,10岁登台,12岁能兼演青衣、花旦、刀马旦、武生、彩旦等多种行当。1928年进入天津在龙泉栈、大昆仑登台名扬津门。1949年加入天津移风剧社,与银达子的复兴剧社,梁蕊兰的益民剧社,张美华的民主剧社等号称"五杆大旗"。1952年她加入天津实验秦腔剧团,任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副院长、小百花剧团团长。

    有位戏剧评论家在评论河北梆子的地域流派时,把河北梆子分为酸、甜、苦三种味道,韩俊卿被称为苦梆子。这种界定是否准确不去管它,仅从她主演的剧目看,如《孔雀东南飞》、《玉堂春》、《三上轿》、《荒山泪》、《窦娥冤》等,可称得上苦苦连台,也有一定道理。更令人同情的是,这位艺术大师自她呱呱坠地到她含冤谢世更是时乖运蹇,一路挫折,历经磨难。

 韩俊卿的原籍连她自己也说不清,只知5岁时经转手来到雄县西柳村,这里便成为她的籍贯。这是一个梨园世家,养父韩月恒系武生演员,养母唱青衣。一文一武,双管齐下,便成了她的启蒙老师。在当时,河北梆子这个剧种偏重于扮相与嗓子,而忽略基本功,因此这种"文武双全"的坤角名伶一登台亮相便产生了极大的轰动。随着她的奔波,韩俊卿这个名字便响彻了鲁西北、冀中、东北和内蒙大草原。

她是一个孝女,1938年日寇铁蹄踏入中原。艺人们四处飘零,生活难以为继,13岁的韩俊卿便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一天两开箱,小小年纪,体力严重透支,用她自己的话说:"泪水和汗水合到一起用缸盛"。不久,由于声带过于疲劳而导致败嗓。她那嘹亮高亢的嗓音消失了。一家人生活顿时失去了支柱。

她,如坐云雾,不知所措。

正当她左顾右盼之际,银派创始人王庆林(银达子)慧眼识珠,将韩俊卿收入他的麾下。她没向命运认输,按照病变的嗓音,探索新的唱法:演唱时尽量避免高腔高调,在中音区迂回。为弥补唱工的缺憾,努力在"五法"上下功夫,做到了声情并茂。

经过反复实践不懈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她唱腔低回婉转,高音声高宽厚略带沙哑,中音浑厚甘甜,吐字清晰,表演细腻传神缠绵悱恻的戏路。这与传统的高亢激越风格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专家同行将这一根据自身条件形成定低调、唱腔低的艺术特色称为"韩派"。

这一探索获得成功,"韩派"的艺术风格在首届戏剧汇演中亮相得到了专家同行的肯定,尤其是她在《秦香莲》中的精彩展放的确是艺惊四座。

195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天津观看了这位艺术家的出色表演,剧目正是《秦香莲》。半个世纪过去了,那经典的"见皇姑"至今仍萦绕于怀。

这是段非常吃功夫的一场反梆子,其中的"鸿雁求仙"也是其他剧种少有的,演唱哀怨悲绝,如泣如诉,深深打动着观众的心。当她唱到鸿雁"它两膀无力落在沙滩"时,韩俊卿全身匍匐在舞台上,令全场群情沸腾;当她唱到"宾鸿雁见此情双眼落下泪"时,台上声泪俱下,台下泣不成声。当唱到"早知道贼子他把良心变,倒不如原郡家下受贫寒"这句收尾的反调时,声情并茂,顿挫有力,势如决堤洪水一泻千里。

这高亢、激越、慷慨、悲愤热耳酸心的绝唱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由高音喇叭播放响彻了城乡大地。

1953年,韩俊卿参加了赴朝慰问团,到前线为志愿军指战员演出。

1956年,毛主席到天津,韩俊卿同马三立一起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这一年,她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1958年,身为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副院长的韩俊卿,当组织决定让她从事课徒传艺时,这位有着38年艺龄的老艺术家忍痛告别了她热爱的舞台,当即把家搬到集体宿舍,并主动将自己的工资由300元降到了220元。

1959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党。9月率团参加了首都国庆演出,在宴会上受到周总理的赞赏。

1960年,她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韩俊卿坐言起行,一步一个脚印,她的行动感染了身边的同行,说"韩大姐头上的顶顶桂冠,都是她真杀实砍挣来的,别人比不了!"

天有不测风云,"文革"的暴风雨降临到神州大地,韩俊卿被污为"假劳模""人造模",她在旧社会缠过小脚,造反派让她脱鞋在灰渣上行走,她受尽折磨,不堪凌辱,于1966年8月29日服毒自尽。这位深受人民爱戴的艺术家,走完了她51年的人生道路,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天津人民喜欢她,粉碎"四人帮"后的1978年10月28日,天津市委在烈士陵园为她平反昭雪。家乡人民没有忘记她,在市编纂史料的名人单元里,有祖冲之、刘备、荆轲这样的先贤,盖叫天、韩俊卿的名字也位列其中。

 下面请看她生前留下的一些录音资料,有一些被后人制作成了音配像,有些在原录音的基础上添加上去字幕,制作成音频配字幕的形式,我选来选去,选出下面她在《秦香莲》、《打金枝》、《三上轿》及《蝴蝶杯》等戏中的演唱资料,所以冠上"精选"二字。

(一)韩俊卿演唱的《秦香莲》

1、韩俊卿《秦香莲》、《打金枝》音配像选段(早期经典录音,后人配像)    时长计25:38

2、韩俊卿、金宝环《见皇姑》唱段(1956年录音)音频配字幕   时长17:08    (二)韩俊卿演唱的《三上轿》两段

1、韩俊卿《三上轿》选段(1956年录音)音频配字幕       时长06:06

2、韩俊卿《三上轿》唱段(1956年录音)    音频配字幕        时长33:02

(三)韩俊卿《蝴蝶杯》唱段  无字幕

(四) 韩俊卿、银达子、金宝环《打金枝》音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