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作文素材:邓亚萍:从“乒坛女皇”到剑桥博士

2018-03-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中国体育界,邓亚萍是战神.十八枚沉甸甸的金牌,铺就了她辉煌的成功之路.竞技体育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是和平年代人类实力的较量,它折射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代表着

在中国体育界,邓亚萍是战神。十八枚沉甸甸的金牌,铺就了她辉煌的成功之路。竞技体育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是和平年代人类实力的较量,它折射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代表着一代人的风貌。邓亚萍以出神入化的战术、稳定沉勇的心态和钢铁般的意志,打出了中国女性的风采,成为令世界瞩目的明星。

邓亚萍,1973年2月出生于河南郑州,5岁开始打乒乓球,13岁夺得全国冠军,15岁获亚洲冠军;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勇夺女子单打冠军;1993年在第42届世乒赛上与队员合作夺得团体、双打金牌;1995年获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1996年第26届奥运会夺得女单、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单冠军;1997年后的11年中,先后到清华大学、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2008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年,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历任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国内赞助商处项目专家、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助理、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2009年4月,正式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

童年的邓亚萍立志做一名优秀运动员,但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她跟父亲学乒乓球,父亲规定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还必须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腿上绑上沙袋,把木拍换成铁拍。腿肿了,手掌磨破了,她从不叫苦,不喊累。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的训练强度堪称全队之首。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因为训练经常误了吃饭的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据教练张燮林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她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由于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邓亚萍从颈到脚,身体很多部位都有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劳损、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强忍着,实在痛得受不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功夫不负有心人,邓亚萍练出了近乎完美的右手横拍和快攻结合弧圈打法,弥补了自身条件的不足,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思路点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邓亚萍虽不具备成为出色运动员的身体条件,但她心中有自己的梦想。为了梦想的实现,她甘愿付出比别人多百倍、千倍的努力。近似魔鬼般的训练,使她在乒乓舞台上不断进步,最终化蛹为蝶。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邓亚萍的成功,这种挑战离不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不怕吃苦的精神。作为素材,本文适用于追逐梦想、挑战自我、以勤补拙、化短为长、执著、信念、意志、刻苦等话题。

1997年,萨马兰奇亲自任命邓亚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由于语言上不能跟其他委员很好沟通,邓亚萍选择到清华大学英语系学习。

刚进清华时,她费了好大心思才把26个英文字母写出来,并且大小写混杂。她下定决心,一切从零开始,于是演绎了现代版的“头悬梁、锥刺股”。她每天五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温习功课,直到深夜十一二点。

为了提高听力和会话能力,她还买了多功能复读机,不论是在去教室途中,还是在整理宿舍内务,或是在校园散步,她总是一边听英语磁带,一边不厌其烦地跟着读。不停地诵读弄得她口舌生疮,过度的疲劳又使她的头发大把大把脱落,视力也从1.

5降到0.6。由于邓亚萍刻苦勤奋,学业成绩提高很快,在清华毕业典礼上,她能够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辞。后来邓亚萍又到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一年后,面对严格的考官,她用英语宣读了3.

5万字的论文。临场考官的一致结论是:一次通过。2002年12月22日,她如愿获得硕士学位。从2003年开始,邓亚萍一边工作,一边在剑桥大学攻读博士。2008年,邓亚萍又将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收入囊中。

思路点击:赛场上,她是叱咤风云的乒坛女皇。上大学,她从26个英文字母学起。无论学习还是打球,她都是在先天条件不大有利的情况下,靠坚忍不拔的毅力,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对于邓亚萍来说,拥有那么多的荣誉,不攻读学位,照样可以舒适生活,但这不是她的性格,她的进取精神让我们敬佩。作为素材,本文适用于业精于勤、超越自我、积极进取、自尊自强、勤奋、智慧、坚韧、抱负等话题。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的“双料”冠军邓亚萍,扎着小辫子,用短裤束起宽松的运动服,在球场上挥拳呐喊“张牙舞爪”时总是露出虎牙,这就是国际奥委会前***萨马兰奇眼中最欣赏的中国运动员。2008年1月在北京出席奥组委宣传活动的奥运村副部长邓亚萍,一头精神的短发,得体的行政套装,并用一条亮丽的方巾做点缀。

细心的人都能发现,随着角色的转换,邓亚萍的形象也在不断变化着,而且与她的气质相当契合。在清华大学的求学过程中,邓亚萍将长发往脑后一束,完全是一副典型的学生模样;在北京申奥时,邓亚萍身穿得体的天蓝色中式职业套装,披肩长发柔美动人,典雅的金丝边眼镜更增添了几分学者的风范;而在奥组委的工作中,邓亚萍喜欢尝试各种风格的职业装,或中式或西式的晚装,更是光彩照人;在参加***会议时,邓亚萍则是身穿黑色外套加一条红色裤子,完全是一副自信的“女强人”形象。

对于打扮,邓亚萍有自己的方式,她紧跟潮流步伐,成为小个子女性的品位典范。2007年,在一次“时尚女性大奖”评选活动中,她与徐静蕾、于丹、陈鲁豫等人一同入围。从乒乓女王到知性金领,邓亚萍凭借个人努力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蜕变。

思路点击:昔日球场上那种让观众熟知的锋芒内敛为一种娴雅淡定,时尚精干的短发、光泽白皙的皮肤、恬淡从容的神态,是邓亚萍留给人们的鲜明印象。从博士到官员,从国内到国际,邓亚萍十年成功转型,成为一个充满着知性美和成熟魅力的时尚女性。作为素材,本文适用于角色转换、改变自我、爱美之心、个人气质、时尚、品位、魅力、风采等话题。

邓亚萍有着很多众所周知的第一,不过,有个“第一”却鲜为人知——中国奥运健儿捐助社会公益事业第一人。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邓亚萍摘取两枚奥运金牌,在省政府为河南奥运健儿举行的庆功会上,她捐出5万元救助失学儿童。1996年12月,邓亚萍从亚特兰大奥运会奖金中拿出一部分,捐给山西省繁峙县建立“希望小学”。

2005年5月,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员会启动“十佳冠军基金工程”的第一个慈善项目“蒲公英计划”,邓亚萍身为委员会***,介绍“十佳冠军基金”建立是向体育明星和社会各界募集善款,救助残疾、残障、孤儿、失足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五类弱势青少年。

2007年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强生公司在京启动“关爱之心”评选活动,长期致力于公益事业的邓亚萍被任命为“关爱之心”大使。2008年汶川地震后不到10天,邓亚萍等六位世界冠军同十位心理专家一道,组成心理救援队,为灾区孩子实施心理救助。

2008年5月,身居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的邓亚萍来到温州,出席“邓亚萍慈善光明行”捐助仪式,捐助十名温州贫困近视大学生接受免费手术。

2008年11月,邓亚萍与高敏等世界冠军再赴灾区看望孩子们,并再次给灾区捐款。2009年9月,“人人参与,节水北京”大型公益活动在北京启动,现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的邓亚萍担任此次活动的形象代言人。

疯狂点击:邓亚萍热衷于公益事业,细数她十几年的公益行为,不难看出,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她慷慨解囊,无私奉献,尽自己的力量关爱需要帮助的人。如果说从事业到学业的转变,邓亚萍完成了从勇者到智者的成功蜕变,那么,邓亚萍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从事慈善事业,则完成了从智者到仁者的转变。作为素材,本文适用于爱心奉献、赤子情结、人格魅力、人生价值、关爱、善良、追求、感恩等话题。

先天身材条件并不好的邓亚萍,之所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关键在于坚忍的毅力,在于拼搏的精神,在于精益求精的态度,在于勇敢面对任何挑战的信心。在拥有了耀眼的十八个世界冠军头衔后,邓亚萍完全有条件放慢奋斗的脚步,充分享受这些胜利果实,但她不仅继续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领域尽职尽责,而且开始向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攀登。

与众多体育明星进象牙塔相比,邓亚萍的心态不在于“镀金”,十一年的求学之路,她以自己的汗水换来人生的另一个大满贯。

奥委会的官职,无论地位和身份,可谓人人羡慕,而她却辞去这样的官职,因为她不忘祖国母亲的养育,时时想到回报祖国人民。邓亚萍的运动生涯起步艰难,所以她始终感谢帮助她的人,怀一颗感恩的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无私奉献爱心,为建设和谐社会尽心尽力。

邓亚萍的名字代表了一段传奇,她以实际行动突破了一些“后奥运冠军”的老路,以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邓亚萍的传奇已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励志经典,她是一座丰碑,也永远是人们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