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兰图片 女红军王新兰与六位贵人的故事(组图)

2017-05-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37年,王新兰(中)和她的战友们在陕西三原镇.(中红网红色图库)1954年夏,王新兰和肖华及孩子们在北京寓所.(中红网红色图库)肖华上将

1937年,王新兰(中)和她的战友们在陕西三原镇。(中红网红色图库)

1954年夏,王新兰和肖华及孩子们在北京寓所。(中红网红色图库)

肖华上将与夫人王新兰的合影。(中红网红色图库)

王新兰(左)和王定国两位女红军相聚在北京。(中红网红色图库)

在纪念长征胜利65之际,王新兰(前排左二)与女红军们在一起参加纪念活动,前排左三为王定国,前排右二为蒲文清。(中红网红色图库)

2010年9月,中红网总编江山(左)来到女红军王新兰家中采访,王新兰热情地与他握手。(中红网红色图库)

2010年9月,中红网总编江山(右)来到女红军王新兰家中采访,图为他们在一起研究老照片。(中红网红色图库)

王新兰在为中红网题字(中红网江山摄)

女红军王新兰为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题的字。(中红网红色图库)

    人物简介:王新兰,原名心兰,1924年6月出生于四川宣汉,6岁送过情报,9岁参加红军,11岁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可说是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女红军。曾任红四方面军红四军政治部宣传员、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中央军委三局五十五分队报务员、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新闻电台台长、一一五师政治部秘书处机要秘书、东北南满司令部秘书兼电台台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司令部秘书处秘书、总政治部机要科副科长、总政治部专家工作室主任、交通部干部局干部科科长、交通部外事处处长、总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总政治部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军委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兰州军区后勤部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85年12月离休(正军职)。

    那是在纪念红军长征七十五周年之际,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中红网记者来到位于北京东城区东四北大街育群胡同的一个小四合院,拜访了肖华上将的夫人、女红军王新兰。只见静寂的小院里,整洁干净,绿草如茵。走进客厅,满屋子都是书架,墙上挂着的肖华上将和夫人、女红军王新兰的照片,十分醒目。

    “欢迎你们呀!”年高86岁、热情好客的王新兰,依然是那么皮肤白皙,嗓音圆润。女儿肖于热情地端上了茶水。在温馨的气氛中,王新兰对记者娓娓道来自己富有传奇而又浪漫的人生。

    王维舟,引导王新兰走上革命道路

    王新兰的父亲王天保是前清贡生,6岁那年她父亲去世。为什么出生于四川一个富裕家庭的小姐,9岁就参加了红军?

    原来,王新兰的叔叔王维舟,是中共党员,在家乡创办了一所新式学校。5岁那年,父亲送王新兰到这里读书,使她不仅读书习字,还接受了最初的革命启蒙。

    当时,王维舟发动群众,建立了川东游击军,领导了著名的川东起义。于是,军阀刘存厚悬赏捉拿他。王维舟和王新兰的两个哥哥躲在一个阁楼上,策划和领导游击军斗争。王新兰经常看到他们秘密在阁楼上开会,就想他们一定在干着什么大事情。

    不久,刘存厚派一个连进驻王家坝,连长就住在王新兰家。国民党连长经常指挥他的手下四处活动,搜山、抓人,给秘密党组织和游击军的联络造成很大困难。党组织看王新兰年纪小,不易被怀疑,就经常派她去送信。这时王新兰才5岁。

    后来,王维舟离开那个阁楼,王新兰的两个哥哥也跟着他走了。他们奔波在宣汉、开江、梁山一带的广大农村,发动群众。沉寂了几个月的川东大地沸腾起来了。他们走过的地方,红红火火地建立起了农民协会、妇女会和游击队。这时,王新兰心里明白,这些都和小阁楼上那些秘密活动有关。

    1932年底,为配合从鄂豫皖根据地撤出的红四方面军入川,川东游击军加紧了对敌斗争,努力扩大游击根据地。到1933年10月,在红四方面军发动的宣(汉)达(县)战役中,王维舟率部配合红军主力前后夹击军阀刘存厚,打得敌人溃不成军。11月2日,红军在宣汉县城西门操场隆重举行了庆祝大会。庆祝大会上,川东游击军正式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王维舟被任命为军长。

    徐立清,批准王新兰参加红军

    几天后,王新兰的姐姐王心国参加了红军,分配到红四方面军宣传委员会。看到姐姐戴上了缀着红五星的八角帽,王新兰又高兴又羡慕,整天蹦蹦跳跳跟着姐姐她们后面,一会儿跟着学歌谣,一会儿帮着刷标语。

此时,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宣、达一线的红军和地方机关撤至川陕苏区的中心地域通(江)南(江)巴(中)一带。姐姐担心母亲和妹妹,专门赶回家,将母亲托付给村苏维埃主席,让她随苏维埃政权机关一起转移。母亲走后,家里只剩下王新兰孤零零的一个人了。于是,王新兰一头扎进姐姐怀里哭了起来,说一定要跟着她去当红军。姐姐没有办法,只好带着王新兰一起来到了红四军军部。

    姐姐把王新兰领到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徐立清跟前,说她的妹妹要参军。徐立清笑着打量了一下这个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小女孩:剪裁合身的小旗袍,透着生气的短头发,白里透红的圆脸蛋,可爱极了。不过,他还是叹了口气:“孩子,你太小了——个头还没有步枪高,还是找个亲戚家避一段时间吧。”一听这话,王新兰眼泪扑簌簌地流下来。

    忽然,王新兰止住哭泣,大着嗓门说:“你别把我看小了,我什么都能干!”

    徐立清见她率真的样子,哈哈大笑:“哦?什么都能干?那就说说你能干些什么。”

    “好!”听首长话有松口,王新兰的劲头更足了:“我会写字,会跳舞,会吹奏,还会唱歌!”说着她还用手在地下写了几个字让徐立清看。这时,姐姐王心国也在旁边帮腔:“首长,你就收下我妹妹吧!你别看她年龄小,可她已经为党工作好几年了。”她如数家珍般把王新兰几年来为党传递情报的事讲给徐立清。

    徐立清想了一阵,击一下掌,说:“你,红军收下了!”王新兰破涕为笑,兴奋得跳了起来。这一年,王新兰才9岁。

    很快,王新兰被分到红四军宣传委员会,和姐姐住在一起。王新兰回忆说:“穿上专门为我做的一套小军装,戴上红五星八角帽,别提心里多高兴。”

    洪学智,帮助王新兰战胜病魔

    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开始长征。这年3月30日晚,在这望不到头的队伍里,不到11岁的“红军娃”王新兰迈着稚嫩的小腿,被宣传队的大姐姐们搀扶着,登上了渡江的木船。

    王新兰不知道这条船会把自己带到哪里,她只知道自己必须跟着这支队伍走,因为除了这支队伍,她什么也没有了。说到对长征的感觉,王新兰说:“最深的感觉就是走路,没完没了地走路,整天整天地走,整夜整夜地走。”

    部队打仗时,王新兰她们就和群众一起抢救伤员,有时一天要抬几百个伤员。王新兰年纪小,抬不动重伤员,就扶着轻伤员走。

    长征路上,有爱讲笑话的王新兰的地方,总有许多笑声。可是过江半个多月后,有人发现听不到她的笑声了。原来,王新兰染上了重伤寒,吃不下饭,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这时,还清醒的王新兰不断地提醒自己,无论如何,千万不能掉队——在这种时候掉队,等着自己的只有死亡。

    一天早晨,王新兰挣扎着刚走十来里地,眼前一黑,就一头栽倒在地。战友们用树枝扎了担架抬着她继续往前走。部队走到川西时,她已牙关紧闭,不省人事了。没过多久,头发眉毛全都脱落了。宣传队的一位大姐抱着一线希望,天天把饭嚼烂,掰开她的嘴,一点点喂她。渐渐地,王新兰又奇迹般地睁开了眼睛。

    宣传队抬着重病的王新兰行军,行动十分艰难,特别是有敌人尾追的时候。一天,在一个村子宿营时,有人建议给房东一些大洋,把王新兰留下来。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洪学智得知后,赶忙来到宣传队,说:“这孩子表演技术不错,一台好的演出,对部队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给宣传队下了一道命令:“再难也要把她带上,谁把她丢了,我找谁算账!”

    王新兰躺在担架上,被战友们抬着走了个把月。渐渐地,王新兰开始进食了,脸色也好了起来,部队到达理番时,她已能勉强坐起来了。死神最终与王新兰擦身而过。

    当王新兰能下地时,就拄着棍子,拖着红肿的双腿,紧紧地跟着队伍,走那永远也走不到头的路。王新兰人小腿短,别人走一步,她得走两步,她一边走一边在心里告诫自己:“千万不能掉队,千万不能掉队!”就这样,王新兰跟着队伍跋涉在铁流之中。

    病终于好了,王新兰又开始参加宣传队的工作,每天跑前跑后地从事宣传鼓动。

    6月,部队到达懋功,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十万大军聚集在一起,同志们相互倾诉、相互慰问……到处热气腾腾,空气中充满了歌声和笑声。那些日子,王新兰每天都有演出,唱歌、跳舞、吹口琴。

    “莫打鼓来莫敲锣,听我唱个作战歌。     摆开队伍打刘湘,一个要打他十个。     地形地物要看清,前后道路要记清。     走了前面防后面,还要筑个作战沟。     瞄准射击排子枪,一枪一个不要慌。”

    稚嫩的童音,在最前线响起,小小的文艺战士王新兰和大姐姐们一起,鼓舞着指战员们的士气。

    后来,红四方面军张国焘不听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红军北上的正确主张,率军南下,结果连吃败仗。有一天,王新兰慰问着抬下来的伤员,突然,她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这不是王有发吗?只见他头和胸都被打烂,已经奄奄一息。他双眼紧闭,大口呼吸,每吸一下,胸腔里都是咕噜咕噜的血泡在上下翻腾。王新兰拿着水壶给他喂水,哭着喊到:“有发大哥!咋个弄是不开腔咧?我还没有给你跳够舞呢。”

    “我也想活命,可这次走不脱噻。我还想听幺妹唱《打刘湘》……”王有发扭曲着的脸很可怕地笑了笑,王新兰觉得那笑很可怕,很空洞,让她想起了马上就要降临的死亡。其实王有发此时内心是非常痛苦的,他不愿意在这个时候遇到这个天真的女童,他不想让她看到自己如此衰弱地死去。

    “大哥,莫扯把子,哪个会死哟?莫打鼓来莫敲锣,听我唱个作战歌……一旦刘湘消灭了,赤化全川胜利成。”

    在目睹了百丈战斗的激烈后,王新兰这样说:“在百丈激战的7天7夜里,宣传队的工作特别艰难。经过百丈这一战,我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

    长征胜利后,为创建新疆革命根据地,打通通往苏联的道路,红军西路军在与马家军的作战中,几乎全军覆没。消息传来, 王新兰为那些曾经一起战斗过的战友嚎啕大哭……

    罗荣桓,搭起王新兰与肖华的爱情红台

    王新兰的传奇人生,还因她和肖华的动人爱情而更加传奇。

    1937年春,由于王新兰的出色表现,她由团员直接转为中共党员。这时,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王新兰长高了,长成了一个美丽的大姑娘。

    7月,组织上送王新兰去延安红军大学学习。她来到驻陕西三原的云阳镇八路军总部,换过介绍信后就准备由此去延安了。不巧的是,由于暴雨冲垮了通往延安的道路,王新兰只好住在云阳镇,等道路修好再去延安。当时,村子里住着即将改编的红军,萧华也住在这里。

    第二天,王新兰和两个一同要去延安学习的女友,到村外散步。村外清新的空气、勃勃的生机,勾起了姑娘们的舞兴。3个曾当过宣传队员的姑娘,以草地为舞台,跳起了欢快的苏联马刀舞。姑娘们的优美舞姿,吸引了许多红军战士围观。一曲跳定,一阵叫好声传来。王新兰一看,原来是陈赓。接下来,陈赓向王新兰介绍起身边的战友:李天佑、杨勇、萧华……

    介绍完,萧华提议让姑娘们再跳一曲,再唱一曲。大方的姑娘们高兴地同意了这个倡议,几乎演了一台小晚会。鼓掌最热烈的要数萧华。就这样,王新兰认识了萧华。

    往后的一些日子,王新兰几乎每天傍晚来这里散步,都会遇见萧华,并进行交谈,总觉得他处处微笑待人,虽脸庞消瘦,却英气逼人。13岁的王新兰对21岁的萧华怀有好感,心中总把他当作可亲的兄长。日子一久,萧华对王新兰燃起了爱慕之情,只感觉到年纪还小的王新兰压根儿没听懂自己表达感情的特有方式。

    一个多月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萧华知道去延安的公路快通车了。这个新任命的年轻的师政治部副主任再也坐不住了!他已经为王新兰点燃了爱情之火,可他马上要率部出师抗日,王新兰要去延安“红大”(“抗大”前身)学习,如果再不向王新兰表白自己的感情,那可能就会遗憾终生了。

若就此分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萧华有些心急,深深叹了口气:看来,不借助外力,他只能永远是她心目中可亲的大哥哥了!

    一天上午,王新兰被召到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的房间。王新兰心里直嘀咕,我不认识他,他找我干什么呢﹖看着拘谨的姑娘,罗荣桓先从拉家常开始,逐渐打消了王新兰的拘谨,然后说:“我找你问个事,你喜欢萧华吗﹖”

    王新兰没迟疑,爽快地回答:“喜欢啊!”

    “那你爱他吗﹖”罗荣桓听到回答后又追问道。

    王新兰一怔,白皙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她一直觉得萧华可亲、可敬,从心里喜欢这位兄长般的“首长”,可说到爱不爱的问题,她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才好——自己还小,哪想过“爱”呢﹖屋子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空气显得紧张起来。

    看王新兰愣住了,罗荣桓接着说:“萧华说他爱你。”

    王新兰的脸变得更红了,低着头,只觉得心里热乎乎的,依旧不知说什么好。

    罗荣桓趁热打铁,又说:“萧华年纪不大,本事不小,在一方面军可是个名气不小的人物。他说他爱你,不知你爱不爱他。你可以再考虑考虑。要是爱,你们之间的关系就确定下来。要是不爱他,你就直接告诉我,我去同萧华谈,让他死了这份心……”

    “别,我觉得他人挺好的,我们也谈得来,我也愿意和他谈。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爱?”一听罗荣桓那样说,王新兰急了。她确实没想过“爱”字,但也不想出现“不爱”这两个字。说完这些话,王新兰感到挺难为情的,忙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脸。

    罗荣桓听到这里,笑着说:“那好,你认为萧华挺好,那我就要给你提个要求啰!你到延安后,不能再找别的男朋友了!”

    王新兰回答得干干脆脆:“那当然!”

    接着,罗荣桓又强调:“不过,我们还要有个君子协定:你学习结束了,前线也允许有女同志时,你要回我们一一五师工作。”

    “没问题!”王新兰满口答应道。

    听到这儿,罗荣桓高兴地让管理科长去点菜,说,我有个客人,招待她吃顿饭。这时,萧华推门进来,罗荣桓对他说:“你也有坐不住的时候?好了,我帮你们把台搭起来了,戏怎么唱,就看你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