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畅与蔡元培的关系 鲁迅和蔡元培的关系是怎样的?
作为知乎第一个被邀请的答案,我在“谢邀”这两个字上犹豫了,到底是要正儿八经的“谢邀”,还是俏皮可爱一点的“卸腰”,又或者是泻药。最终决定不谢了,好好答,就是最好的谢。 作为同乡,蔡元培对鲁迅是有着知遇之恩的。
鲁迅在教育部、北大的任职都得到了蔡元培的帮助。然而鲁迅与蔡元培这位前辈同乡,在思想上却逐渐变成了“两股道上跑的车”1926年蔡元培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后,倡导“潜心研究与冷眼观察”,这与民主战士鲁迅的呐喊背道而驰。
《无花的蔷薇》中点名批评这位“孑公”也是二人关系最为僵硬的阶段。鲁迅在给江绍原的信中说:“其实,我和此公,气味不相投者也。民元之后,他所赏识者,袁希涛、蒋维乔辈,则十六年之顷,其所赏识者,也就可以类推了。
” 之后鲁迅再度潦倒,又是蔡元培向他伸出了援手。时任国名党教育部部长的蔡为鲁迅安排了一个叫做“大学院特约撰述员”的职位。这可是个只拿钱不干活的好差事啊,所以蔡元培对鲁迅的赏识可见一斑。
鲁迅死后,蔡元培参加了其葬礼送挽联:“著作最谨严,岂唯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并致词说:“我们要使鲁迅先生的精神永远不死,必须担负起继续发扬他精神的责任来。”“我们要踏着前驱的血迹,建造历史的塔尖。
”之后鲁迅的著作编排出版蔡元培都出了大力,多有写序、题字。 但是我个人认为,鲁迅的文章有趣之处就在于,明明是在喷蔡元培,暗地里还要挤兑一下胡适。这种小心思真是深得我辈穷酸之心。
窃以为,鲁迅最后这一句还包含了对胡适起初主张不谈政治,而后又大谈政治的不满。题主摘的这一段之前一段内容是这样的: 有人说我是“放冷箭者”〔4〕。 我对于“放冷箭”的解释,颇有些和他们一流不同,是说有人受伤,而不知这箭从什么地方射出。
所谓“流言”者,庶几近之。但是我,却明明站在这里。 但是我,有时虽射而不说明靶子是谁,这是因为初无“与众共弃”之心,只要该靶子独自知道,知道有了洞,再不要面皮鼓得急绷绷,我的事就完了。 所以鲁迅不单单是嘲讽了蔡元培,还放了一只冷箭,希望胡适不要再“皮面鼓得紧绷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