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院张春和 以审判为中心!广州中院全力推进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以审判为中心!广州中院全力推进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地方网群
在被告人命运转折的最后关头,如何能确保公平正义的实现?又如何发挥法院“最后一道防线”作用,彻底杜绝冤假错案?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地区司法改革措施不断出台,如今推进到了司法改革最为核心的阶段——“审判中心主义”改革。
海珠区法院认罪认罚示范庭现场。
3月17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该院全力推进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方案和配套政策。广州中院副院长张春和表示,此轮改革的重大意义在于,刑事司法的重心发生了转移,由以往的“以侦查为中心”,转移到了“以审判为中心”。这种“指挥棒”的转移,将对当前的司法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建立关键证人强制出庭制度杜绝“疑罪从轻、疑罪从挂”
3月17日上午,广州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工作方案》。
据介绍,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早年,刑事司法工作是以公安侦查为中心展开。而以审判为中心,是指早在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所有工作就都要按照庭审对于事实证据的标准进行。
2016年6月27日,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从中央层面进行了顶层设计。今年2月,广州中院正式出台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1 5”方案。
该方案的核心是:完善庭前和庭审程序,落实庭审实质化。方案具体包括6大亮点:
第一,探索建立关键证人强制出庭制度,完善证人出庭隐蔽作证制度。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补助专项经费划拨机制,有效提高证人出庭率。
第二,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于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坚决予以排除;取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不能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的,依法予以排除。笔录与讯问录像不一致的,以录像为准。
第三,充分保障律师的辩护权,不得随意打断律师发表辩护意见;对于影响定罪量刑的关键问题,组织多轮辩论。
第四,完善补充侦查制度,减少补充侦查的次数和期限;提高当庭宣判率。
第五,按照统一的证据指引,规范证据的收集、固定、提取程序,证明被告人有罪和无罪、罪轻的证据都要提供。以客观证据为主,不轻信口供,仅有口供的,不能定案。
第六,坚决贯彻疑罪从无原则,杜绝疑罪从轻、疑罪从挂。
据介绍,广州中院为了推进此项改革,同时公布了5项配套政策,力求对刑事案件进行“繁简分流”,对于被告人认罪认罚的案件,予以简案快审,而对于复杂案件,则精细化审理。
近5年广州判决32宗无罪案件力求实现庭审实质化
今年1月,广州中院院长王勇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2016年,广州地区法官员额制改革已经基本完成,接下来一项工作重点,就是全力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全面贯彻证据裁判、疑罪从无和直接言词原则,研究和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高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率;加强与公安、检察、司法行政等机关的沟通和配合。
王勇介绍,要通过构建“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做到侦查、起诉、辩护各环节都围绕审判来展开,实现庭审实质化和复杂案件精细化审理,形成事实证据调查在法庭、定罪量刑辩论在法庭、判决结果形成在法庭的工作机制。
今年年初的广州市“两会”上,王勇在法院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5年,广州全市两级法院对32名被告人判决无罪。对此,王勇表示,这批案件主要是证据问题,达不到认定为有罪的标准。“现在,我们在刑事审判中,越来越重视证据裁判原则。证据不充分不足以认定有罪的,我们只能做出无罪判决。”
“法律界对公、检、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有过一种流传很广的比喻。”在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广州中院副院长张春和表示,以前有戏言形容刑事司法工作——“法官审案好比是在饭桌上吃饭,公安机关是做饭的,而检察院是端饭的。
在这种流程下,对于凡是检察院端上来的饭,不管是生是熟,法院都要吃下去。”他说,这些话虽然出自“段子手”调侃,但也反映出历史上一段时期,以侦查为中心会出现不良后果。如今,在多轮司法改革、法治不断进步的新历史时期,检察官、法官的职能都有了极大完善。一系列的制度完善清晰表明,对于“没做好的、达不到标准的饭,法院不会吃这个饭;各司法机关也都不会做、不会吃”。
张春和表示,近年来,全国各地有多宗冤假错案得到纠正。一个个令人痛心的案件告诫刑事法官,既要保证所有的证据都指向被告人,也要确定没有证据指向其他人。换言之,既要从正面证实的角度做到内心确信,又要从反面证伪的角度排除合理怀疑、得出唯一结论。(记者刘冠南 通讯员 马伟锋 甘尚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