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佘氏十八代人坚持为袁崇焕守墓300多年

2017-10-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0月14日,家住北京市丰台区西马场南里的76岁老人佘幼芝向千龙网记者讲述了袁崇焕的故事.佘幼芝家的一块牌匾上,书有“忠义千秋”四个大字.原标题:[乡贤文化]佘

10月14日,家住北京市丰台区西马场南里的76岁老人佘幼芝向千龙网记者讲述了袁崇焕的故事。

佘幼芝家的一块牌匾上,书有“忠义千秋”四个大字。

原标题:[乡贤文化]佘氏十八代人守护袁崇焕墓传承忠义

1630年,抗清将领袁崇焕被磔刑处死后,袁将军的一名佘姓部下当夜冒着满门抄斩的危险将袁将军的头颅取走,葬于自家宅内(现在北京广渠门内东花市斜街52号院),并命佘家子孙世代在此守墓。守了一辈子墓的佘幼芝已经76岁了,她是第17代守墓人。

或许,佘幼芝是守护袁崇焕墓的最后一个家族成员。但佘幼芝老年之时痛失的爱子的骨灰,埋葬在广东袁崇焕故乡的衣冠冢边上。300多年前佘氏祖先对将军不离不弃的承诺,以这种方式成为永恒。

1939年出生在北京的佘幼芝自幼就受到家人的熏陶,虽然没有人告诉过她,长大之后要为袁崇焕守墓。“但我在小的时候,就经常看到我的父亲和伯父毕恭毕敬地去打扫袁墓,敬奉果品,每年的春节和清明节,全家人都要先敬袁崇焕大将军。”

佘幼芝告诉千龙网记者,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她隐隐约约明白了,袁崇焕大将军墓,浸透着佘家人的信仰。“我们佘家的祖祖辈辈都在为袁崇焕守墓,经历了四个朝代,跨越了五个世纪。”

佘幼芝说,她们佘家从明朝就在北京,历经明朝、清朝、民国以及解放后的新中国。“虽然改朝换代也经历了各种运动,但是我们佘家人为袁崇焕守墓的初衷始终都没有变过。”

300多年雨打风吹去,多少人世沧桑、世事更迭无从历数,而为冤屈忠魂守墓的义举未从间断。为什么17代人都能坚持为袁崇焕守墓呢?佘幼芝面对这个问题,说道,她祖先只是袁崇焕大将军帐下的一个谋士,可以说佘家跟袁家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守墓长达好几百年,这个事情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袁崇焕大将军身上体现的是一个忠字,是对国家的忠,而我们佘家干的事情体现的是一个义字,是对袁崇焕大将军的义。”佘幼芝告诉记者,她们守墓,就是为了把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忠义精神传承下去,传给子孙后代,让更多的人了解。

缘起:佘义士冒死盗头颅为袁崇焕守墓第一人

袁崇焕作为边关统帅,曾经为大明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一生忠义的人,却遭人陷害,最终以通敌叛国罪被崇祯皇帝下令凌迟处死。

10月14日,家住北京市丰台区西马场南里的76岁老人佘幼芝向千龙网记者讲述了袁崇焕的故事,300多年前的农历八月十六,袁崇焕被行刑时,人们争相购买他身上的碎肉,一边痛骂,一边当场吞食。

“不一会功夫,袁崇焕只剩下了一颗血肉模糊的头颅,被刽子手挂在了刑场旁边的旗杆上。”佘幼芝说,然后,蹊跷的事情发生了,当天晚上,袁崇焕的头颅却不知所踪了。

袁崇焕的头颅到底去哪了?佘幼芝告诉记者,直到清朝乾隆年间,袁崇焕的冤案才被平反。“后来才知道,袁崇焕的头颅被我的祖先给盗走了,我的祖先是既是袁崇焕手下一名谋士,又是广东老乡,被后世称为佘义士。”

“我的祖先冒着被满门抄斩的危险,将冤死的民族英雄袁崇焕的头颅从旗杆上偷了下来,埋在位于北京广渠门内的自家后院。”佘幼芝情绪激动地说,她的祖先从此隐姓埋名,日夜守护着袁大将军的亡灵。

不仅如此,佘义士在临终前还特意留下了三条祖训:一、自己死后可埋于袁大将军一侧,与大将军永远相伴;二、袁大将军为国家而无后代,佘家人一定要世代相传为大将军守墓,不准回广东故里;三、佘家后人永远不许为官但必须读书,读书可以知史,可以明理。

波折:堂哥一家人不辞而别为修复袁墓奔走24年

据佘幼芝介绍,1831年清道光年间,有人为袁崇焕大将军和她的祖先佘义士立了碑,并在墓前修建了袁祠。

新中国建立后,毛主席曾批文指示要保护袁墓。“期间,很多名人都曾来祭拜过袁墓,包括周恩来、宋庆龄、朱德等。”佘幼芝说,但是在“文革”期间,袁墓和袁祠就遭到了破坏。

佘幼芝告诉记者,她在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守墓的接班人。“在我之前,佘家祖祖辈辈都是男丁在守墓。”

“之前是我堂哥在守墓,当时我们家里只剩下我大妈一个主事的老人。”佘幼芝说,她之前每天下班,都会到她大妈屋里问个好,请个安。可谁知,在1970年一天,她下班后去向大妈请安,结果没人答应。她走进屋里一看才发现,堂哥和大妈住的屋子已经空空如也了。

当时佘幼芝很是不解,大妈和堂哥一家人去哪里了呢?怎么会不辞而别呢?他们走了,袁崇焕大将军的墓谁来守呢?当时一刹那,佘幼芝的脑海中出现了好多个问号。

随后,佘幼芝便赶紧寻找堂哥和大妈的下落,结果找了三年也是一无所得。至此,佘幼芝便决定扛起家族的大旗,接过为袁崇焕守墓的担子。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面对被破坏的袁崇焕墓祠,我很伤心,不能眼睁睁看着祖先传下来的事业就中断了啊。”佘幼芝说,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恢复袁崇焕的墓祠。

从此,佘幼芝便四处奔波,先后找过文物局、政协等很多相关部门。“总之一句话,只要是对我恢复袁墓有帮助的,我都去找。”佘幼芝说,当时,也有很多身边的人说她傻,包括她的丈夫焦立江。“你就是一个看墓的,你给袁崇焕跑这事,有人给你发工资吗?你不就是个看墓的吗?”

面对各种流言蜚语,佘幼芝的心始终坚定如一。“当时我就在想,我的先祖为了袁崇焕大将军的忠义,竟然能冒着生命危险去偷盗头颅,我碰到的这些困难又算的了什么呢?”

据佘幼芝介绍,那段时期,她一边找各个政府部门,一边和爱人一起去为袁崇焕守墓。“比如去那打扫卫生、浇水、浇树之类的。”

“1999年3月22日,我和老伴儿从上午9点半开始,到中午11点53分,共2小时23分钟是在为袁崇焕墓打扫卫生,一共倒了13次垃圾。”佘幼芝说,她们家有一个小本,见过什么人,干过什么事儿,都有记录。

就这样,佘幼芝把自己的青春和血汗都献给了袁崇焕墓祠,苍天不负有心人,24年的奔走呼吁有了一个好的结果。1992年,北京市有关部门对袁崇焕墓进行了修缮,修缮的包括墓碑、祠堂、庙宇等一系列纪念建筑。2002年,袁崇焕祠修缮完毕后正式对公众开放,位于北京东花市斜街52号的袁崇焕墓与祠现已被作为重点文物被保护。

谈到这段苦难的经历,佘幼枝曾做了这样的诗:“十年浩劫掘忠魂,盼党重接墓中人,元素舍死保北京,英雄事迹传美名,独守陵园思哀情,代代相传元素情,苦守陵园三百载,谁知我氏心中情。”

传承:儿子骨灰相伴袁崇焕第十八代人“永远”守下去

也就是那一年,佘幼芝离开了住了大半辈子的家,目前住在老伴儿单位分的房子里。刚开始的几年,佘幼芝和老伴儿每逢春节、清明等节日的时候,还会经常去袁崇焕墓祠打扫打扫卫生。

“从2002年袁祠改制,我们搬出来后,我的身体状态一天不如一天,去袁祠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了。”佘幼芝说,由于她患有关节炎和颈椎病等病症,行动很不方便。

佘幼芝的老伴儿焦立江也表示,这么些年来,她为了给袁崇焕守墓的事情,已经把身体累垮了。“从去年开始,她已经行动不便了,去袁崇焕墓祠的时候,都是我背着一个折叠的小轮椅,搀扶着她一块儿去。”

“现在再想纪念袁崇焕的时候,我们便会在家里烧点纸,”佘幼芝表示,守墓是她这一生最后的使命和责任。

当谈及为袁崇焕守墓的接力棒将交给何人时,佘幼芝的眼圈不禁湿润了。她告诉记者,2002年的时候,她的儿子焦平在陪同她们老两口看话剧《袁崇焕之死》的时候,就有现场观众询问佘家人将为袁崇焕守墓到何时的问题。

“当时我们俩都没敢直接回答,但是我儿子却站起来回答了两个字,永远。”佘幼芝告诉记者,2002年,袁崇焕祠修缮完毕后,东莞方面也打算建一个袁崇焕纪念园,因为袁崇焕将军的祖籍在广东东莞。

“东莞政府方面也多次提出想请我们夫妇去那工作,但是佘家的祖训明令禁止后人离开北京返回故里,所以我们就婉言谢绝了。”佘幼芝告诉记者,2003年的时候,东莞方面又提出,如果她们两口子不能去的话,可否让儿子去纪念园工作?“这个时候,我的儿子竟然答应了,表示愿意去东莞袁崇焕纪念园工作,继承祖先的事业。”

可谁料到,佘幼芝的儿子还没等去东莞上任,便于2003年6月24日发生了车祸,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回想到此,佘幼芝哽咽地向记者说道,“当时在看话剧的时候,儿子说要永远为袁崇焕守墓,我还觉得有点冒失,没想到如今成了现实。”

经过佘家和东莞方面的商议,东莞方面决定把焦平的骨灰安放在袁崇焕纪念园的衣冠冢附近,佘幼芝和焦立江夫妇俩也决定给儿子焦平改名为“佘焦平”,让他作为佘家的后人,永远陪伴在袁崇将的身边,永远为袁崇焕将军守墓。

佘幼芝告诉记者,她们现在已经不考虑第十八代接班人的问题了,因为她的儿子将为袁崇焕将军守下去。虽然佘家守墓人的历史即将终结,但是佘幼芝和焦立江热切希望袁崇焕墓祠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修复,忠义精神能永远传下去。 (文/摄 千龙网记者 张志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