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名家作品鉴赏
《中国硬笔书法名家作品鉴赏》共收有119位作者的传略和作品。他们或者名重一时,或者流芳百世,或者明珠长埋,都是有相当的建树、一定的影响和相当的水平的。本书收集主要来自《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精英》、《当代中国硬笔书坛概观》、《硬坛十年——中国硬笔书法艺术精品大观》、《当代硬笔书法家百杰》。
本书由书家简介、书法作品、鉴赏文字三部分组成,这些书家的作品,基本上一位书家一件作品,及鉴赏文字一篇;但也有少数大家,收有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作品。
凡是收有两件或两件以上作品的,不仅字体形式不同,而且都是不朽的杰作。至于那些只收一件的名家作品,不是流传有绪的桓赫名迹,就是由代表性或新发现的佳作。总之,本书所鉴赏的那些书法名家作品,基本上包括了一般书法史上所介绍的硬苑的精英书家及其作品。
序1 笔墨凝练苍劲 ——黄若舟草书岳飞《满江红·怒 发冲冠》鉴赏2 秋山夕照 ——叶隐谷篆书《王维诗二首》鉴赏3 技法娴熟风味纯 ——林似春楷书高适《人日寄杜二拾 遗》鉴赏4 毛笔韵味硬笔特性 ——王介南行书王勃《送杜少府之 任蜀州》鉴赏5 怪而有趣板桥体 ——田原《郑板桥联句》鉴赏6 瘦硬通神见奇气 ——江友樵行书文徵明《题画诗》 鉴赏7 点画苍劲气息高古 ——陈祖范金文作品鉴赏8 一派魏晋风致 ——卢前行草扇面杜牧《山行》 鉴赏9 凤翥鸾回 ——马明草书《初月楼论书》鉴赏10 润含春雨 干裂秋风 ——许昂木笔书法《题画兰诗》鉴赏11 工稳·匀称·光洁 ——刘景向楷书杜牧《七绝》四首鉴赏12 合雄强与秀逸为一体 ——华继善魏碑《墨池记》鉴赏13 不狂不怪不纠缠 ——周稚云草书扇面黄庭坚《七绝》鉴赏14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沙草书***《沁园春·雪》四屏条鉴赏15 调素琴 阅金经 ——梁光行书齐禹锡《陋室铭》鉴赏 ……
书摘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的传世杰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历代书家差不多都临习过《兰亭序》。其实《兰亭序》不仅书法好,文章也写得好,成了古文名篇,不少书家也因此内容而进行书法创作。 这幅《兰亭序》节选,就是这方面的书法作品。
作者丁书良,是我的朋友。我们曾见过两次面,一次在1993年“兆龙杯”书法大赛上,一次在“华夏杯”书法大赛上,他是组委会主任,我是评委会主任。他为人很随和,但做起事来却认真,事业心很强。
通过两次见面,我们成了朋友。他1940年生,山东石岛人。现为山东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威海市硬笔书法家协会***。著有《魏碑钢笔书法》和《魏碑钢笔字帖》。 这幅字,线条比较粗,有如毛笔字,是用弯头美工笔创作的。
笔头弯,接触面大,故线条粗,有毛笔字的风味。字体为魏碑,字的方笔较方,属方笔魏碑一类,取法大致是从《龙门二十品》中来,但结体与造型已经改良过了,以便适合弯头美工笔书写。看得出作者书写这幅字时,虽一点一画不苟,但运笔很熟练,书写速度并不慢。
正因为书写速度并不慢,所以点画间有一股灵活流动之气,致使字形方而不板。这幅字,谈不上雄强,也不很精妙,但随和、大方、端正,一如其人,是其特点。最重要的是,这幅字不是死学《龙门二十品》,而是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结合工具的特性,从魏碑中演化开来,形成不同于“那一个”的“这一个”。
“这一个”尽管也是魏碑,但有自己的特点、面貌,与原有的拉开距离,把“我”渗入其中,好在能自成一格。
这当然要比死摹死仿魏碑,不知变更者的作品要有价值多了。 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这幅字不妥处有四: 一、落款“书晋王羲之《兰亭序》,节选”,句子不通,意思不明,而且“书”与“节选”前后矛盾,应改为“节录王羲之《兰亭序》”为妥。
二、即使“节选”,应该选一段或者一句,不能“半吊子”。这里“晤言一室之内”句子尚未结束,就戛然而止,显然不妥,应补上“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才是。这样使人欣赏起来,才会“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不然心里总不舒服。 三、这幅作品中共有5个“之”字,这5个“之”字用笔与结构几乎一样,好像一个模子里压出来的,以不变应万变,不行。
书法是艺术,既统一又多样,强调变化,何况王羲之《兰亭序》,原以“之字最多无一似”,竭尽变化为能事。 四、“游目骋怀”写成“游目聘怀”,把“骋”误为“聘”,当然也不妥。 对于刘中兴本人,我不熟悉,但对他的大名并不陌生,在书坛上算得上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
刘中兴,字逸豪,号步云山人。1941年生,辽宁省大连市人。自幼酷爱书画艺术,临习历代法书,对黄庭坚、米芾、王铎、于右任等用功尤深。作品曾获中国汉字硬笔书法大赛一等奖、全国硬笔书法作品展特等奖,并人选《世界当代书画家作品集》、《中国钢笔书法系列丛书》。名列《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中华当代名家大辞典》。
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会长、西安市书法家协会理事。著有《书法秘诀》。 这幅***词《沁园春.雪》,是刘中兴癸酉仲冬书于古城长安,选自《当代中国硬笔书坛概观》。这幅作品有两大特点: 一、作为三围框架结构的字,折钩向中间紧收,成倒三角状,像一块巨石倒立在那儿,显得特别险峻,在险峻中使人感受到千钧之力,如“万”、“内”、“娇”、“骄”、“思”、“物”等字。
二、在字中故意夸大某一笔,此笔大都是主笔,但也有不是主笔的。
正因为夸大了这一笔,似长枪如大戟一般纵横在作品中,平添了若干气势,颇豪壮,如“外”字的一竖、“光”字的一撇、“大”字的一横,“试”字的戈钩、“逊”字的游水等。
由于有了这两大特点,使得刘中兴的行书具有一种豪气和劲量。“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它仿佛真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了。
这幅作品,三围框架结构的字,来个紧急收腰,形成一种虎背熊腰似的“三角身体”,固然险峻有力,但腰太细立足点太小,是否有点经不住巨大的压力?是否有些摇摆不稳? 作品中,那些故意夸大的某一笔,不消说是受到黄庭坚的影响,固然很开张,很挺拔,力有千钧,然而那么多的长大笔画横竖在那里,是否有些重复?有些单调?有些火气?有些刺目? 凡事都有个度,超过这个度,优点往往变成缺点,木棒太长了容易折断,玻璃太硬了容易脆裂,河水太多了容易泛滥。
事物如此,艺术何尝两样! 崇碑之风,自清代包世臣倡导在先、康有为鼓吹在后,在书坛上逐渐大刮了起来,一时学碑者蜂起,遗风居然影响到现在。放眼当今书坛,软硬笔中学碑的大有人在,即是明证。安徽的魏礼圣,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位高手。
魏礼圣,笔名含默,1942年生,安徽和县人。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硬笔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硬笔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大奖,被评为1994年中国硬笔书坛十杰之一。作品被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作品集》。名列《中国当代名人录》、《国际硬笔书法家大辞典》。
录《新三字经》作品,乃魏礼圣乙亥年夏书。字为魏碑,写在方格里。作品原载于《硬坛十年一一中国硬笔书法艺术精品大观》。 这幅作品,有两个特点。一是形方笔圆。作品中的字,其形除少数字外.;大致成方,而且略带扁,取横势,但笔致圆润流丽,不生硬,不尖利。
笔圆可以破方,形方可以制圆,于是方而不板,圆而不滑。笔圆形方,看来是受到清代书画大家赵之谦的影响,因为赵之谦的魏碑就是以形方笔圆的独特风貌称雄于世的。二是楷中带行。
作品中所有的字,几乎都是用行书笔法书就的,所以意态活泼,并不版版六十四,那么严肃、拘谨、端正。事实上它是魏碑的行书,不妨称之为“魏行”。提到“魏行”,使人想起了于右任的行书。于老的“魏行”,就是用行书的笔法写魏碑,也可以说是用魏碑的体格写行书。
总之,他老人家的“魏行”,是把魏碑与行书融合在一起。如果不是我猜错的话,魏礼圣是学过于右任的“魏行”的,至少对于老的“魏行”十分欣赏。 ……
序早在80年代初,我与林似春、叶隐谷一起首创了晨风钢笔字研究社,并举办了全国首届硬笔书法展,接着又应邀到各地讲学,同时还出版了有史以来第一本硬笔书法理论专著——《中国钢笔书法艺术》。就在我们大力的倡导下,硬笔书法这一新型现代汉字书写艺术,由于切合实用、贴近生活、顺应潮流,不仅空前地普及,而且极大地提高。
“春潮带雨晚来急”。它如同带着春雨的春潮,急急地奔流而来,波澜壮阔,既席卷了全国,又波及了海外。近二十年来,硬笔书法发展之快、影响之大、成就之高,出人意料之外,在我国现代的文学艺术史上应大书一笔。
有人用唐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我国的硬书艺苑现状,我想还是恰如其分的。 就在这波澜壮阔的热潮中,涌现了不少弄潮者。
他们用手中的硬笔临摹古代法帖,深入传统,滋养笔墨,于是在各种大展赛中脱颖而出,崭露头角。他们之中有老将,但更多的是新秀,共同创造了今天硬书艺苑的辉煌。 收入这本《中国硬笔书法名家作品鉴赏》中的119位作者,不消说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们或者是在各大展赛中,夺金挂银,荣获过高奖;或者是出版过字帖,行诸于世,有一定影响;或者是名列在全国乃至国际的硬笔书法家大辞典。总之,他们不是等闲之辈,更非无名小卒,他们在硬笔书法上都是有相当建树的。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这119位作者的传略和作品,主要来自《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精英》、《当代中国硬笔书坛概观》、《硬坛十年——中国硬笔书法艺术精品大观》、《当代硬笔书法家百杰》,以及有关的报刊、杂志、辞典和个人作品集,当然也有少数是约稿:可以说它荟萃了当代硬苑的精英,本身就是一种闪光的展示。
这里还需要说明一下的是:一、有些人虽然名气不小,但“玩艺”不怎么样,在艺术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下,只能放弃不收;二、有些人名气较大,“玩艺”又不错,但近几年来,不知什么缘故,销声匿迹了,查字典,找不到他的词条,翻选集,寻不到他的作品,也只能从缺;三、鉴于上海、北京、江浙两地,物华天宝,人才辈出,为了统筹兼顾,不得已进行了压缩,致使有些人“榜上无名”。
由于上述三个原因,有些人应该入书的结果未入书,我感到很遗憾。 由于此书是鉴赏,因此对于作品有鉴有赏,不论是老将的,还是新秀的,也不论是亲的,还是疏的,都从审美角度进行艺术评价,在肯定作品优点的同时也指出不足。
是明珠决不贬成鱼目,也不把伤疤誉为鲜花。如果因此而得罪了谁的话,这实非我的本意,还要请同仁多多原谅;如果我的鉴赏有不当之处,更欢迎行家多多指教,甚至批评。 记得在《现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的序中,我说过这样一段话:“书法是一种带有抽象性的艺术,见仁见智,有很大的主观性,况且‘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因此要写好‘鉴赏’,谈何容易。
”写好“鉴赏”,尽管不容易,但既然写了,就要努力写好。
我想我会尽力去写好“鉴赏”,包括余下的那些书法名作鉴赏系列,力求对得起读者和作者。 惊蛰以后,春雨绵绵。春雨孕育了那如雪一般晶莹美丽的江南杏花,我也在这“吹面不寒***风,沾衣欲湿杏花雨”中,完成了这部拙稿。
坐在松竹轩,望着窗外的潇潇春雨,我仿佛觉得硬笔书法也是杏花,它正沐着春雨开放,“一天风露,杏花如雪”,而且弄得正兴,装饰硬苑,点缀春色。 沈鸿根 1998年3月25日杏花春雨串城
《中国硬笔书法名家作品鉴赏》集中国书法文明之大全,让亿万炎黄子孙在书写民族复兴的新篇章时,了解祖国的文明历史,并从独特的民族传统中汲取精神力量。把中华之书法文明进一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