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洁工作室 于洁班主任工作室·诊疗 | 一个让我抓狂的学生!!!
乍一看案例《一个让我抓狂的学生》,觉得有点儿触目惊心。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竟然这般折腾,难怪班主任要抓狂。再读一次案例,我们不由得感慨,问题学生的背后果然是一个问题家庭,家校无法合力,更让班主任无所适从。莫非这个案例无解?莫非这个学生没救?他才上小学二年级,今后的路该如何走?简直无法想象。但是,静下心来,把案例一读再读,我们完全推翻了原来的想法。
一、为什么小寒的思想比一般二年级学生成熟,而言行举止这样“恶劣无端”?
1.家庭气氛不和谐。从奶奶被气回老家、小寒说“父母早就想他死了”可以看出,小寒的家人对在他的教育方法上意见相左,为他的成长没少闹腾,这给他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阴影。小寒是有自悲感的。虽然小寒的妈妈、外婆在教师面前一直护着小寒,似乎非常溺爱他,但是在家里,她们同样面临小寒的种种让人抓狂的表现。
她们一方面寄希望于一个幻想:小寒会不会和他们家那个亲戚一样,一开始不开窍,后来竟然考上北大;另一方面她们又无法有效教育小寒,不得不面对自己内心无比的焦躁和烦恼。
这样矛盾、纠结的心理,必然造成她们面对小寒时,态度也是忽冷忽热、酷冷爆热。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小寒心中必定会积累很多负面情绪。再者,小寒成长的环境比较复杂,家庭矛盾不断,婆媳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小寒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学会了见风使舵,学会了演戏。
2.小寒思想成熟,却很孤独。因为小寒思想比一般学生成熟,他更需要朋友,而当他找不到与他“思想高度”一致的朋友时,他就只有通过一些独有的方式吸引别人、表达内心。他或者伤害别人,或者伤害自己,甚至在走廊上故意撞别人。
小寒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想吸引教师注意。同龄人中没有人能与他沟通,他做的事、说的话都无法得到理解。教师也以该年龄段的学生应该有怎样的表现为标准来看待这个学生,而他说不定就是希望教师将他当成大孩子来看待。
小寒很可怜,在这个最调皮、最需要同伴玩耍的时期,他却是孤独者,处处受排斥,他只能处处表现——不是正面,而是通过伤害他人和自己来表现,以引起别人的重视和关注。进一步说,小寒在学校的行为**惯方面的进步与努力得不到别人的关注、表扬——其他学生比他表现得更好,他得不到教师的关注——他就尝试用另一种方式去获得自己想要关注,以求得存在感,那就是搞点动静出来博眼球。
他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同,在他的思想里,这个“认同”不管是好还是坏,达到目标,就能满足他的情感上的空虚。
3.小寒的妈妈、外婆觉得小寒很聪明,也许心中已暗暗认定小寒和那个开始只考了零分,后来却考上北大的亲戚是一个类型的,所以有可能只注重在能力和思维方面培养小寒,而忽略对小寒进行良好行为**惯的培养,觉得那是对孩子天性的扼杀,与孩子的成长进步关联不大。她们忘了,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立规矩是很重要的。
4.小寒得到了众亲人、教师的过多“关注”。**们对小寒的关注基本在反面事例上。即使小寒有正能量的表现,也被**们认定为与平日的一些捣蛋事例相抵,甚至认为过大于功、功可不记。**们所期待的是小寒有“巨大”的变化。
对于小寒来说,他已经练就了抵御**一切批评和不是特别真诚的言行;**得了无视**们的表扬与批评的言行;当他的言行有不妥之处时,他会迅速做出种种反应来与**应对。小寒经历得太多,所以也就“成熟”了——和**们“斗智斗勇”的机会多了,脑子也灵活了,加上他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自然显得“聪明”。
5.说白了,小寒顽劣的原因就是发泄。正常发泄的渠道是倾诉,可是没人听小寒倾诉,没人懂小寒的痛苦,他就学会了用打人、自残等畸形方式发泄。每一个人都有最高的心理需求,即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同,如果这种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小寒的种种乖张表现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