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陈敬容 对《雨巷》 《预言》(何其芳) 《窗》(陈敬容)的赏析

2017-08-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预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写于1931年秋天,其时诗人才19岁.

诗开始收入《汉园集》,是其中题为《燕泥集》的首篇.1945年诗人出版了自己的第一个诗集,又收入这首诗,并且以此诗作为集子的名称. 《预言》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诗人一段珍贵的感情经历.

全诗共分6节,以“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来抒写,剖白式地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痴情.诗人心中的爱神形象是光彩动人的,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她,充满柔情地想象着它的到来,热情赞美它的美丽,同时也倾诉失去它的惆怅.

想见时,“年轻的神”那“夜的叹息似的”足音,轻柔、飘忽,而诗人却凭着自己细腻的感触,将它从“林叶和夜风的私语”和“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中辨认出来,诗人盼望“年轻的神”的心情是何等的热切,迎候是何等的专注.

相见后,诗人热烈赞美“年轻的神”所生活过的光明、温暖和多情的世界,表达了自己由衷的倾慕之情.诗人祈求“年轻的神”不要离开自己,“前行”到那阴森恐怖、黑暗和空寂的地方去.

可是“年轻的神”似乎并不了解诗人的心情,她执意要走.尽管如此,诗人也愿意为它引路,要在阴森黑暗的路途中给它抚慰、温暖和力量.最后,“年轻的神”终于走了,那脚步声竟“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悄悄地消失了、“年轻的神”从那美丽、温郁的南方而来,却走向了恐怖死寂的森林中去,从光明到黑暗,并不美满.

它的轻飘而来使诗人激动得“心跳”,而它的无语而去却给诗人留了凄清的哀怨,给诗人留下了深深的惆怅. 何其芳喜欢在回忆和梦幻中寻找美.

他的诗总是在淡淡的哀怨中透出一些欢快的色彩.诗中没有着意刻画“年轻的神”的形象,作者捕捉的是“一些在刹那间闪出金光的”心灵的语言,“省略去那些从意象到意象之间的链锁”,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的天地,使诗有一种宁静、柔婉的朦胧美.

这首诗的语言富于音乐性,六行大体押韵,每行的节顿又大体相等,读起来使人产生平和愉快的感觉.诗句本身的节奏又和情绪的抑扬顿挫相协调,从而产生了拨动心弦的音乐效果.

正因为如此,这首诗发表后,在读者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深受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许多人将它背得滚瓜烂熟,时常吟诵.直到今天,这首诗仍然散发着动人的魅力.分析:第一层、诗人对光明的憧憬.

窗外的太阳,四月的蓝天,和煦的春风,是诗人的幻想,是诗人的憧憬.然而,这些却被重帘隔断,寻觅复寻觅,失落又叹息.诗意具有暗示性:重帘岂非层层铁幕?光明的太阳岂非真理的光辉,民族的希望?第二层、写诗人忧郁凄苦的心境.

“空漠”的当不是时空,它应当是那个时代的特征,没有太阳的“黑屋子”的黄昏,在寒冷的黑夜里做着“不安的梦”,叫人情何以堪?不尽深意,尽在诗外.但诗人执著的追求,始终朝向“星空”.你的窗,也许就是希望,或者说就是憧憬.

我的窗与此对应,也就是失望.第一层与第二层是基本相对称的,第一层中的“太阳”与第二层中的“阳光”,“重帘”与“重帘”,“春风”与“晚风”,寻找与“远去了,你带着……你的明灯”,以及“迷失”等等,但是,第二层明显比第一层更加压抑,凄凉.

第一层是“静夜星空”或许尚可带给你“无忧的睡眠”,而第二层却是“不安的睡梦”以及“无言的星空”.第一层与第二层,采用象征与联想,运用含蓄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希望与失望两种境遇下,从“寻找”到“迷失”,从“失落”到“无尽的黄昏”的心灵体验过程. 路过打酱油wu8 201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