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凡的外号 从郭凡生到郭江:慧聪网的曲折与飞扬
从创业板转主板的申请被港交所确认之后,慧聪网CEO郭江在给员工的邮件中这样写道:"这几天我一直睡不好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让我好像重新回到了2006年,又有了生死一线的感觉!"
郭江提到的2006年,正是慧聪网最艰难的时刻,而当时,慧聪已经创业13年,上市也已经3年,是国内最老牌B2B企业。
作为一家创业早于阿里,进军B2B却又晚于阿里的公司,从2003年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B2B企业的辉煌,到2006年面临死亡的低谷,再到2014年转板成功的飞扬,慧聪的发展历程几乎和中国B2B行业的发展史同步,曲折而又漫长。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003年12月27日,香港联合交易所的钟声为慧聪鸣响。
这一天,经过11年苦苦奋斗的慧聪网在香港挂牌上市,以CEO郭凡生为首的慧聪高层齐集交易所,掌声雷动。这是慧聪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也是让所有慧聪人铭记的时刻。
首个交易日,慧聪以1.23港元开盘,最高达到1.53港元,收盘1.46港元,较发行价上涨33.7%。手握14.8万元起家,一直经营分类广告业务,郭凡生终于把慧聪商情打造成行业龙头老大,并作为中国首家B2B商情信息服务提供商成功上市。
辉煌之时,恐怕郭凡生还没有足够地意识到一个强劲的对手正在悄悄逼近,那就是如今当红的阿里巴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王国维所说的人生第二种境界。阿里进军B2B,互联网浪流潮的兴起和冲击,令郭凡生和他领导的慧聪网"憔悴"不已。
阿里巴巴的B2B网站于1999年正式上线,而以新浪、搜狐为代表的门户网站也是如日中天,百度和Google发生正面竞争,互联网的热潮似乎一夜之间席卷中国大地。而慧聪,一家用印刷方式提供商情服务的再传统不过的企业,又怎能应对互联网强大的冲击呢?
其结果是,财务业绩飞流直下,亏损几乎每月高达1000万元。股票价格也坠落成"仙股",几年时间都在1港元以下。团队也是人心煌煌,上市时创造的126个百万富翁的辉煌已是昨日黄花。
"有几年时间我根本就不看慧聪股票,谁爱看谁看去。"此时,已接任CEO的郭江万般无奈地表示。"那是慧聪最艰难的时刻。"
郭江临危受命,扛起了慧聪领头人的重任。痛定思痛,他决定对慧聪网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造。"慧聪必须重新开始,必须忘记昔日的辉煌,做互联网的小学生。"
2006年,在郭凡生的支持下,郭江率领慧聪全面转型互联网。他将慧聪分成工业品和消费品两个公司,消费品公司从零起步,直接步入互联网。出售中国搜索,剥离电视广告代理业务,放弃了以外贸B2B为主的MadeInChina,又以MBO的方式让慧聪研究院独立,最终把慧聪变成纯粹的B2B电子商务企业。
表现在营收数据上,慧聪的财务增长率从2007年开始恢复,由2006年的-9.1%缩小到2007年的-4.1%,到2008年再次实现正增长,达到12.4%。2010年突破性地增长到23.1%,并连续三年保持在25%左右。
2012年年初,慧聪付费会员数突破10万,成为继阿里之后第二个越过这一门槛的企业。股票也从2010年走上上升通道,从1元以下起步,最高直推至约22元的高点。在B2B行业整体并不景气的情况下,慧聪网的增长成为行业的一大亮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上市11年之后,慧聪网又迎来了再一次飞扬的时刻。2014年10月10日,得到港交所批准,慧聪在联交所主板正式上市,作为中国B2B行业的领袖企业之一,慧聪再一次为行业所注目。
但是,成功的郭江依然很清醒:"B2B正在从1.0的信息广告时代向2.0的交易金融时代变化,我们需要变化,我们需要抓住生存下去的机会,让22年的慧聪得以延续。"他表示,"慧聪又要面对再一次的巨变,无法面对变化的任何人都将被淘汰。"
也许正因为保持着这种"创业者的心态",慧聪网才走到今天。
为迎接交易时代的到来,慧聪网推出了以慧付宝为主要卖点的B2B行业全品类在线交易解决方案,成功举办了多次B2B采购节,以培养国内中小企业的在线交易习惯。
金融上,慧聪先是和民生银行合作新E贷,而后又和神州数码合股成立了小贷公司,获得国内仅有的三张全国性牌照之一。
"B2B1.0是信息和广告的时代,B2B2.0是交易加金融的时代,慧聪网正站在B2B2.0的大门口,我们拼了老命也要挤进去。"郭江做客雪球访谈时说的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
10月10日转板上市,慧聪经历了一次涅磐,抛弃过去,执着转型,跟上时代,最终获得新的机遇。
"慧聪很老,已经22岁,但慧聪也很年轻,互联网的新兵。"郭江表示:"我们将一直保持创业者心态,居安思危,熬寂寞,练内功。转版成功不是顶峰,而是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