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子曰陈磊 专访中福会托儿所所长陈磊 孩子需要的是"理智的爱"
东方网3月5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在专访之前,中国福利会托儿所所长、2009-2010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提名奖获得者陈磊正在被一群两三岁学生的家长围住提问:现在是不是该让孩子学拼音了?现在送孩子学钢琴算早吗?孩子在学校很乖,在家里却很容易发脾气,这是怎么回事?……在随后的采访中,陈磊告诉记者,她完全可以理解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但她同时也一再向家长们建议,应该给孩子一种“理智的爱”。
作为一名优秀的幼教工作者,在很多工作和非工作场合,陈磊都致力于传播这一理念,不仅是孩子,连很多家长都称受益匪浅。
教育不能只看“即时效益”
场景1有一次,陈磊一走进中福会托儿所的亲子苑,就有一个孩子家长拉住她,骄傲地告诉她:陈老师你看,我的宝宝才一岁多,就能背诵18首唐诗了!陈磊也不止一次面对类似的家长提问:怎样才能让我的孩子多认字/弹钢琴/背唐诗?
面对这些望子成龙的家长,陈磊有时会泼点冷水:你一岁多会背诵18首唐诗,这又能怎么样呢?“教育的真谛是培养一个全面的人,但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家长都强调‘即时效益’,催着孩子学拼音,学认字,弹钢琴。我们看到很多令人痛心的事情,比如一个大学生开车撞了人,发现没死,居然上去又捅了一刀,还有的大学生因各种原因跳楼。
这些惨痛的案例都告诉我们,没有很好的人格素养,一个孩子的认知再好,他也成不了一个有用的人,快乐的人,说得再低一些,成不了一个让父母感到欣慰的人。所以处理好即时的培养目标跟孩子未来潜能发展之间的关系,实在太重要了。”
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甚至从“起爬线”就开始灌输孩子各种知识,陈磊总是建议他们去看一些关于敏感期的书。“孩子的学习都是有敏感期的,比如说秩序的敏感期在两到四岁,口语的敏感期在两到三岁,音乐绘画等艺术教育的敏感期在三到五岁,而书写的敏感期在六到七岁。
抓住孩子的每一个敏感期,施以适当的教育,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对两岁的孩子,你告诉他每天进门要换鞋子,换好的鞋子要放在橱子里面;玩好的玩具不能撒得满地都是,玩好了就必须收好,等等,他会学得特别快。但如果非教两岁的孩子认字,只会事倍功半。”
对于大多数家长都关注的阅读问题,陈磊强调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什么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每天都要读书,要定时定点地读书,睡觉之前就在问我今晚要读什么书。爸爸妈妈不管多忙,晚上都应该留出点时间陪孩子阅读。家长也要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果你让孩子在一边读书,你在这边搓麻将,或者看电视,怎么可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理智的爱,科学地给
场景2陈磊早上经常在托儿所门口迎接小朋友,经常看到迟到的家长们一边拎着孩子跑过来,一边向老师道歉“对不起对不起,今天路上车太堵了”,或者“不好意思,昨天参加了个派对,起晚了”。
有好几次,陈磊直截了当地告诉家长:“你如果迟到了,说声对不起就行,你不要去找任何理由。如果你为自己做错事情寻找理由,你的孩子就会跟着学,下次他做错了,也会找个理由原谅自己。你看你们花了这么多钱,送孩子出去学这个学那个,都不如你平时的言传身教来得重要。”家长们往往做恍然大悟状:陈老师,原来是这样啊!
生活即教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磊一再提到这句话。她一直强调,孩子幼儿期是根的教育,是为一生打基础的;在这一时期,良好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而家长往往会忽略这些。“什么叫良好的素养?比如文明、守纪、秩序、守时,这些都太要紧了。
最近大班在做赞美墙,发掘每个孩子的优点。你每天八点钟到学校,你是个守时的孩子;你今天做值日生,帮全班小朋友送饭,你是个会乐于助人的孩子;你竞选小班长,发言很响亮,你是一个自信勇敢的孩子。其实就是这些事,但会让孩子一生受益。”
中福会托儿所曾追踪过毕业生上小学之后的情况,发现做班干部的孩子很多,这要归功于托儿所平时有大量需要孩子们出谋划策、演讲表演、团队合作等的社团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家长可能会关注看书识字的问题,但随着课程渐入佳境,家长们就会关注能力培养了。我们也不是不认字,但不会让孩子们坐在小椅子上,正儿八经地上课,而是把学习分散到不同的活动当中,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
前几年,托儿所举办过一个“给园长妈妈提意见”活动,请毕业班的孩子说说对学校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有个孩子说,学习场地太小了,我们缺一个溜冰场!陈磊说,我们没有场地造溜冰场啊。没想到孩子们说,屋顶就可以造溜冰场,既然有屋顶花园,为什么不能有屋顶溜冰场呢。这条建议很快得到落实,现在托儿所的溜冰场,就在屋顶上。
中国式家长的梦想和纠结
场景3有位家长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带他去美国,到哈佛校园里参观,然后郑重地告诉孩子:这就是你以后要上学的地方!家长信心勃勃地认为,此举可以令孩子志存高远。
当记者问陈磊,在接触了这么多幼儿家长之后,她个人认为中国式家长最大的困惑和问题是什么时,陈磊举了这个例子。她有点激动地说:“把家长个人的价值观、以及希望孩子变成什么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这就是他们最大的问题。
一系列的问题随之而来,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根本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或者是否有潜能,逼着也要去上课。一个家族,六个大人的梦想都放在一个孩子身上,你可想而知这个孩子的压力得有多大。有成绩优秀的高中生,因为没考上理想的大学就选择了轻生,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失败,而是一个家族的失败,他觉得自己没法对大人交代。”
陈磊的儿子正在上高中,也面临着高考问题,但她显然不像其他家长那样紧张。她说,儿子能考上大学是好,考不上大学,进大专也没问题,只要他身体健康、自食其力就好。陈磊告诉记者,在督促子女“出人头地”的过程当中,不仅是子女,家长也面临着极大的心理压力。
陈磊每每都用“儿孙自有儿孙福”的老话劝解他们,“我说你就记得这句话,开开心心地去经营自己的事业就行了。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你该给予的就给予,无论是经济的物质的,当然心理的支持很重要。
我曾经举例,说如果孩子只考了六七十分,家长应该怎么办?普遍的做法是一顿乱骂,你怎么考这么低?你平时不学习都干嘛去了?那家长就完了,以后孩子遇到失败的情况,要么撒谎,要么根本就不让家长知道。
所以孩子第一次考砸的时候,家长的态度是很关键的。比较好的做法是,跟孩子一起分析试卷,你这道题为什么做错?哦,是因为粗心,那你可以加上8分;那道题为什么不会?哦,是没有复习到,其实你是可以做出来的。最后算一算,下次考试之前好好复习,认真点,按照你的能力,你其实可以拿92分。”
“大教育”教孩子也教家长
场景4在中福会托儿所“亲子苑”门口,一位妈妈开车带孩子和保姆来上早教课。她把车停在校门口,然后对保姆说:你带宝宝去上课,我12点来接你们。陈磊上前问:这位妈妈,你去哪里?妈妈回答:我约了人喝咖啡呀。
中国隔代教育的弊端已经被多次提及,陈磊告诉记者,她一再提倡年轻父母应该亲自承担起主要的教养任务。“我个人分析,现在的家长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个人的工作与育儿发生冲突,家长要选择工作,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能体谅;还有一种情况,是家长的个人生活品质跟育儿发生冲突,他首选个人的生活品质,比如去看电影,去喝咖啡,去唱KTV,把孩子丢给保姆和爷爷奶奶,上早教课父母一个也不跟着来,那我是要批评的。”
有一段时间,陈磊专门在早教中心门口,“抓”那种开溜的家长。“我当时就跟那位要去喝咖啡的妈妈讲,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多宝贵呀,就这么几年,现在可好,做妈妈了成了司机,保姆成了妈妈,你不觉得可惜吗?你要是工作加班,我可以体谅;要是为了出去玩,我是不答应的。
很多家长会认为,我花钱送孩子去早教,老师会教他,我就没什么事了。其实不然,一个一两岁的孩子,每周去几次早教,你觉得他能学到什么呢?我们办亲子苑,更多地是教家长怎么科学喂养,怎么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也跟早教中心的老师说,早教课程的效果,不是看上课的时候有多热闹,而是看下了课之后,有多少家长把课堂上学的东西迁移回家里继续运用,甚至传播给他周围的家长。早教课程再好,家长听过就忘,那也是失败的。”
家长们经常向陈磊提出各种问题:孩子一岁多了还不开口怎么办?孩子胆小怕事怎么办?“有差异没差生”是陈磊挂在嘴边的话。“大人有各种性格,有的文静内向,有的活泼冲动,孩子也是一样的。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学话晚,但你会发现这样的孩子,要么不讲,一开口就是一连串的句子。因为他前面是吸纳、倾听这样隐性的学习,后面才是显性的表达,进度跟其他孩子是一样的。这时家长就不能着急,给孩子一些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