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公益慈善节最佳社会责任企业家候选人-刘沧龙
2004年投入800万元实施“宏达安身工程”。从2005年开始,投入1.1亿元建“宏达新村”,为贫困农户建房。“5.12”大地震给宏达集团造成损失达7.68亿元。但地震次日刘沧龙毅然决定向灾区捐助500万元善款。2010年西南旱灾,宏达集团捐赠300万元;玉树地震,宏达集团捐赠1000万元;2010年4月,为建3000个“光彩农家书屋”,宏达集团捐资274.8万元。
刘沧龙是在中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典型代表,他的创业见证了改革开放过程中整个国家的经济变迁。在刘沧龙眼里,公益慈善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的有益实践;是面向西部开发,消除贫困,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刘沧龙认为,慈善是人们心灵中的一束阳光,它润育着真,折射着善,传递着爱,升华着美,既可抵御严寒、融化冰雪,亦可消除酷暑,清凉盛夏,是人生的一种心灵生态和精神境界。慈善之心,舍得之品,既可以植根于清贫,也可以光大于财富。
它是滋生在生命个体上的一种精神。慈善的天平砝码,没有大小之分,贫富之别,只有率真之本。在走向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道路上,慈善行为不可或缺,它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是激烈竞争中温暖人心的仁德良药,是现代文明的核心价值观。
一个公民在社会上生活,享受着社会各方面提供的帮助;一个企业在社会上发展,也依靠社会各方面提供的资源。每个公民、每个企业理应回报社会,为社会进步尽心尽责。作为企业家也应该成为慈善家,要为社会作贡献,多多反哺社会慈善公益事业,这既是对社会的一种奉献,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投资经营理念,更是企业家的一种社会责任和慈善公益情怀。
30年来,刘沧龙带领宏达集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积极履行对股东、对员工、对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刘沧龙认为:优秀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仅仅是实现经济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树立企业公民良好的公众形象,力争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受尊敬的企业"。
他非常赞同"一个好企业与一个伟大企业的区别在于:一个好的企业能为顾客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而一个伟大的企业不仅能为顾客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还竭尽全力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刘沧龙一直有一个梦想。他希望,城乡全面小康和社会和谐协调能成为新时代发展的主题。因为在中国,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农业是我们的"母亲产业"。只有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小康,才能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0年来,刘沧龙执掌的宏达集团已累计向社会各界捐款6亿余元,为我国光彩事业、公益事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做出了巨大贡献:捐资2270.9万元修建或改善农村中小学校舍、资助农村贫困学生读书,捐资2120万元修建农村村道;2004年,宏达集团无偿捐资800万元,在四川省什邡市实施了"宏达安身工程",为该市1725户农村无房、危房户新建住房,解决农民朋友们的基本生活需求;2005年,在云南捐资1.
73亿元,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怒江州农村户口人员购买了基本医疗保险;2005年3月,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响应党和国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号召,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和乡村协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宏达在四川分五年无偿捐资1.
1亿元建设了"宏达新村";2007年,向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医疗、公益事业等捐赠850万元;2008年为西藏、青海、四川藏区光彩事业和扶贫工作捐赠1051万元,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捐赠24299万元;2008年底,宏达又捐资200万元,支持什邡市马祖镇新农村建设;2009年,为民政部"明天计划"、天诺慈善基金、全国"农家书屋"工程、什邡慈善事业、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捐赠3374万元。
2008年3月13日,刘沧龙在中华红丝带基金一届三次理事会上亲自向中华红丝带基金签定了承诺性认捐5000万元的捐赠书,希望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爱滋病防治事业,为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全民族人民身体素质做出贡献。
另外,刘沧龙还发起建立了"福利基金"、"沧龙基金"及"宏达育才奖助学基金",每年筹集近5000万元,用于职工家庭困难补助、大病医疗补助,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资助生活困难优秀大、中学生等。
2008年,在企业自身遭受地震和金融危机双重重创的情况下,刘沧龙召集董事局研究决定,除做好一切遇难职工的安抚工作外,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质量,计划投资5个亿,为职工修建宏达新城,职工只需缴纳建筑成本的40%即可入住。
在未来的发展中,刘沧龙早已把"慈善"二字写入公司发展规划:到2015年末,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实现年利润100亿元,并在光彩慈善事业上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