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源江铸久 《南方周末》刊江铸久长文回忆吴清源 曾拒绝国民党当局“棋圣”称号

2018-01-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1月30日凌晨,对围棋做出革命性贡献.被日本媒体誉为"昭和棋圣"的吴清源大师因病抢救无效去世,享年100岁.近日,<南方周末>刊载吴老先生中国弟子江铸久所著

【11月30日凌晨,对围棋做出革命性贡献、被日本媒体誉为“昭和棋圣”的吴清源大师因病抢救无效去世,享年100岁。近日,《南方周末》刊载吴老先生中国弟子江铸久所著长文,回忆恩师生前点滴。

吴清源(资料图片)

吴清源将围棋这门以争胜负为唯一目标的艺术,提高到了极高的人生境界,从中提出了“调和”的新理论,他后期的奕棋不再以胜负为务,而寻求在每一局中有所创造,在艺术上有新的开拓。江铸久也在文中提到,吴清源八十多岁高龄仍然才思敏捷、技艺高强,维持了极好的竞技状态,还对棋局多有创见。

吴老师的秘诀在于,“不去想输赢,把输赢交给自然”。历经多年世态与棋艺的洗磨,江铸久才渐渐领悟到,恩师的这种心境深源于他扎实的国学修养。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的精神”成就了吴清源先生棋艺和情操。而这样的一位传奇人物,却自承“德行有亏”,拒绝了国民党当局授予的“棋圣”称号。】

以下为江铸久长文《师父吴清源》:

2014年11月30日深夜听到吴清源老师辞世的消息,泪流满面。离开日本之后,每年都会去日本拜见吴老师,这似乎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定式。

吴老师是我小时候下棋时就知道的伟大的棋手,因为那个时候的棋书比较少,接触到的棋书有吴老师的《黑布局》、《白布局》、《定式举要》、《序盘作战》,这几本书可以说影响了我们“文革”时下棋成长中的一代人,包括下一代人、再下一代人。

那时候的吴老师战绩超群,更多详细的也不太清楚了,然后知道1960年代吴老师因为车祸,不能下棋了。1980年我们访问日本的时候,吴老师出现在中日对抗赛的现场,给大家复盘,当时我们比较尊敬的像大竹英雄、武宫正树、小林光一这些棋手都非常尊重吴老师,他来了之后,这些大牌棋手都站了起来,等他入座后才坐下。

等到1990年代因为机缘巧合,也因为有这福分,吴老师收了芮迺伟做他的弟子,能够近距离听吴老师讲棋。那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但吴老师总是能够把他的见解用很简单明了的方式讲出来,还有很新的理念,吴老师称之为21世纪的布局。

那时候吴老师都已经是八十多岁高龄了,对棋的理解依然深刻,因为迷恋吴老师战绩和高超的技艺,吴老师的很多棋谱我都打过,有的不止一遍。在有了机会能直接听吴老师讲棋之后,我开始寻找吴老师如何能够炼成一名大师级人物的答案,尤其他精神上为什么这样的强大。

最初,我容易有的疑问是,一名优秀的棋手(我见过这么多厉害的棋手,在我的职业生涯里)总有低潮的时候,再厉害,也有弱点可寻。可是从十番棋开始,前后长达16年之多,吴老师下过十次重大十番棋,把七位日本高手全部打降级,这样的竞技状态能保持那么久,是怎么可以实现的,对我来说是个疑问。

我想解决的也是知道如何使自己的棋艺和精神更上一层楼。问吴老师,吴老师都说那都是过去的事,吴老师认为他现在研究的棋会更好,常常是淡淡的就带过了。

实际上吴老师也讲到过,当时每次下棋就是全力以赴,不去想输赢,把输赢交给自然。这个话听上去有点悬,后来才慢慢理解。在翻看了大量的吴老师的对局以及吴老师传记的资料之后,依然觉得光从棋的层面上来理解还是不够的,需要追溯到棋之外精神层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