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玉中药材 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提出:把中药材种植发展

2017-05-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青山绿水间,一坡坡.一垅垅规范种植的太子参.头花蓼.何首乌等长势喜人.近年来,中药材种植已成贵州黔东南施秉县农户增收致富的摇

        青山绿水间,一坡坡、一垅垅规范种植的太子参、头花蓼、何首乌等长势喜人。近年来,中药材种植已成贵州黔东南施秉县农户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5月10日至11日,贵州省中药材种植发展现场会在该县召开,省委副书记王富玉明确提出贵州要依靠科技进步、抓住市场需求、做大优势品牌,努力把中药材发展成为该省的优势支柱产业。 贵州是中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既有传统珍稀名贵药材,也有极具开发价值的原料药材。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在现场会上指出,“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贵州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中药材种植,让“草草都变宝”。

科技部副秘书长郑国安到会并对贵州发展中药材产业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予以肯定。他说,贵州是科技部重点支持建设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之一,是全国第一个通过科技部验收挂牌的省份。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贵州中医药产业发展迅速,这次现场会的召开,标志着贵州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进入一个发展新阶段。

王富玉指出,把中药材发展成为优势产业,是贵州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是加快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同时,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重要措施,其良好的生态效益,有利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的构建。

王富玉强调,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要围绕将中药产业培育成优势支柱产业的目标,规划201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150万亩,长远要发展到500万亩。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依托贵州中药材资源优势和民族医药特色,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的载体作用,加强产学研结合,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优先发展原材料基地、民族制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培育一批中药材专业生产基地县,突出重点和特色,以多种发展模式形成产业集群,培育优质名牌,提高中药现代化产业规模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

据了解,目前贵州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14万亩,规范化与GAP试验示范种植品种发展到41个。在贵州类似施秉县的一些地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是从种植中药材中获得的,许多农民靠它脱了贫,致了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