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龄童和六小龄童 六小龄童拍《西游记》前和父亲“约法三章”
(原标题:六小龄童拍《西游记》前和父亲“约法三章”)
每逢农历猴年,六小龄童便注定忙碌。自从在电视剧《西游记》中饰演了孙悟空后,与“猴”有关的一切便与六小龄童产生了必然的联系。
从年初“上猴年春晚”的观众呼声开始,到最近的首部自传《行者》的出版,已经过去将近一半的2016年,成为这位被大众所熟知的“孙悟空”的又一个忙碌的“本命年”。
六小龄童近来喜穿红色,在6月1日的《行者》发布会当天,他穿了一件红色的衬衫。六小龄童说,因为孙悟空的戏曲脸谱——猴脸的主色调是红色,红色象征着人的智慧、正义……如今年过半百的六小龄童推崇一个信念:一个人一生做好一件事就非常了不起,而对于他而言,这一件事就是“猴缘”,“我前半生传承我们的猴戏艺术,后半生会更多传承我们的猴文化。”
本名章金莱的六小龄童常说他是随着猴魂而来的,他的血液里、骨髓里已经深深打上了美猴王的烙印,他的背后,是章氏家族四代人的猴戏传承。
章氏四代猴王,是从章金莱的曾祖父“活猴章”发端的。从曾祖父开始,章家的猴戏有了些名气。曾祖父经常在田间地头拿着锄把,戴上木刻的孙悟空脸谱,光着脚演孙悟空。时间久了,远近闻名,赢得“活猴章”的美名。真正把绍兴的猴戏发扬光大的,是章金莱的祖父。
祖父在猴戏的表演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间风格,并赢得“赛活猴”的名号,成为绍兴名角。到了章金莱的父亲这一代,他初上戏台便一炮而红,有了“六龄童”的艺名,很快就成了绍兴大班的小童星。看京戏《西游记》时,郑法祥和盖叫天之子张翼鹏等人的孙悟空造型和表演艺术让六龄童甚为倾倒,大饱眼福之余,六龄童萌生了学猴戏、演孙悟空的念头。
1981年的最后一天,杨洁在绍兴六龄童的家里第一次见到了六小龄童,六小龄童随后被确定为“孙悟空”,在前往剧组拍戏前,父亲与他“约法三章”:不要想家、团结同事、不谈恋爱
六小龄童说,他的父亲为了学猴戏曾经在家里养了许多小猴子,每天对着镜子学习猴子的动作,走到哪儿都要把猴子带在身边。久而久之,他终于揣摩透了猴子的喜怒哀乐,对其进行美化和改造,并将它运用到孙悟空的形象塑造中。他演的孙悟空终于自成一家,被尊为开创猴戏“活、灵”风格的“南派猴王”。
六小龄童的父母一共生了11个孩子,6个儿子、5个女儿。父亲六龄童演猴戏时,每当舞台上的“小猴子”数目不够时,就把家里的孩子拉到台上去。在众多孩子中,只有二哥章金星是父亲认定的猴戏接班人,并为其取艺名“小六龄童”。
父亲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小六龄童身上,可小六龄童正要大放异彩的时候,白血病夺去了他17岁的生命。小六龄童临终前,对六小龄童说:“当你演成美猴王孙悟空的那一天,就能见到我了。”就是这句话,指引了六小龄童的人生方向。
二哥去世后,六小龄童成为父亲栽培的接班人。苦苦练功的六小龄童,常常把家里当成了练功房,在门廊上挂吊环,在小天井里翻跟头、练劈叉,在墙边拿大顶,还站在桌子上往下翻。结果,家里被他弄得一片狼藉,墙上和桌上都是脚印,热水瓶和穿衣镜经常被他弄碎。
高中毕业后,六小龄童本可以到上海青浦县获得一个铁饭碗,但他坚持要当一名演员。除了父亲,家里几乎所有人都表示反对,但他决心已定——一定要演成美猴王,一定要做孙悟空!几经周折,六小龄童考上了浙江昆剧团,而此时,中央电视台筹拍的电视剧《西游记》正在寻找饰演孙悟空的演员。
当年导演杨洁多方搜寻“孙悟空”无果时,突然想起了“南猴王”六龄童。1981年的最后一天,杨洁在绍兴六龄童的家里第一次见到了六小龄童,六小龄童随后被确定为“孙悟空”,父亲为他取了艺名“六小龄童”后,他正式踏上了“取经之路”。在前往剧组拍戏前,父亲与他“约法三章”:不要想家、团结同事、不谈恋爱。
“如果现在来拍《西游记》,许多危险、高难度动作都可以用高科技来完成,不用经常拿生命来冒险,但是真正的艺术,是无法用高科技代替的,我仍然相信,人的表演艺术魅力永远胜过高科技”
拍摄《西游记》时,六小龄童的真正老师,是“猴子”。每天案头工作做完后,他就去北京动物园的猴山,向他的“师父”——猴子求教。他一见猴子就走不动步,一瞧就是大半天,经常看着看着就乐出声来,惹得四周的人以为他脑子有问题。他把兜里好吃的都分发给众猴儿,并用照相机抓拍了猴子瞬间的动作,洗出照片,带回宿舍仔细品味。
观察猴子给了六小龄童不少启发。有一次,在动物园的猴山前,他看到一只猴儿蹲在草地上,盯着一只飞来飞去的花蝴蝶。突然,它一伸爪子抓住了那只蝴蝶。抓到手了,它却并不马上就吃,而是捏在手里凑到鼻子下面反复嗅着,这个细微的动作被六小龄童运用到了电视剧里。在孙悟空偷吃仙丹、偷吃蟠桃时,他想到了这个细节,伸手摘下蟠桃,却并不马上吃掉,而是看了又看、闻了又闻,似乎在心里盘算着到底该不该吃。
在电视剧中,孙悟空上天入地,烟熏、火燎、捆绑、悬吊、翻滚,并且有许多高难度、危险的武打动作,所有这一切,都由六小龄童亲自完成。至于为什么不用替身,六小龄童说因为孙悟空不同于一般的武打角色,不是找一个形体相似的人就可以代替。
孙悟空是一只猴子,找东西、抓妖怪,动作都和人不一样,不易模仿,很难找到替身,即使找来也不敢保证画面效果一致,“如果现在来拍《西游记》,许多危险、高难度动作都可以用高科技来完成,不用经常拿生命来冒险,但是真正的艺术,是无法用高科技代替的,我仍然相信,人的表演艺术魅力永远胜过高科技。当年自己冒险成功,我感到很幸运、很欣慰。”
《西游记》拍摄完成后,获得了巨大成功,六小龄童因为孙悟空而被世人熟知。他违反了当初与父亲的“约法三章”,在剧组时与剧务于虹恋爱,后来结了婚。虽然此后六小龄童也饰演过很多影视剧角色,但在观众心中,他已是名副其实的绝版美猴王。如今致力于在全球传播猴文化的六小龄童说:“吴承恩赋予孙悟空生命,我要赋予孙悟空灵魂,并且让孙悟空真正腾飞起来。”
本报记者 苏莉鹏
照片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提供
对 话
城市快报(以下简称“快报”):你最初是学戏曲的,在拍电视剧时,怎样把电视剧中的孙悟空和中国传统戏曲里的孙悟空区别开来?
六小龄童:开拍《西游记》前,我在不断地学习中形成了这样一个信念:我这个孙悟空应该是兼百家之长却又独立于百家之外的。数百年来,有关孙悟空的剧目层出不穷,可取材借鉴的内容太多、太丰富,因此,我觉得不能完全抛开戏曲去表演,只有巧妙地吸取、消化前人的成果,才能创造出崭新的“六小龄童版孙悟空”。
快报:你觉得自己在前后两次饰演孙悟空时的状态有变化吗?
六小龄童:续集播出后,有的观众直言不讳地说,六小龄童已经胖了、老了,身手不如以前了,从齐天大圣变成齐天“老”圣了。我很遗憾自己不能像真正的齐天大圣那样,吃过仙桃、仙丹,可以长生不老、青春永驻,我无法抗拒一天天走向衰老的自然规律。
很多时候,艺术不是通过刻苦努力就能做好的。人的艺术生命都有一个巅峰期,过了这个巅峰期,我可以努力去接近,却无法超越。补拍《西游记》的时候我已经40岁了,不可能跟当年26岁时那样,只能尽量去弥补。
另外,我真的胖了吗?从体重上来说,我并不比十年前胖,那为什么观众认为我胖了呢?其实,齐天大圣还是那个齐天大圣,而我们的电视观众已经不再是十年前的电视观众了。他们在这十年间看惯了外国大片,口味已经不知不觉提高了。
快报:最近这些年你在国内外的很多学校做过演讲,你和学生交流的主要话题都是什么?
六小龄童:我的演讲更多是希望传播我们的国粹艺术,此外还希望更多的年轻朋友了解、尊重、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西游记》文化的精髓。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推崇《西游记》原著的精神,孙悟空的拼搏进取、永不言败、乐观向上……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启示,包括我自己。希望大家对《西游记》的改编是百花齐放,但孙悟空的这种本质和西游文化的精髓基调不能变,尤其不能去无底线地恶搞《西游记》。
快报:有熟读《西游记》原著的读者认为,1986年版《西游记》的成功,恰恰是因为不符合原著。因为原著中有赤裸裸的夺权斗争、无处不在的潜规则、人性的阴暗格调,唐僧师徒四人也各怀心事,而电视剧的改编散发出无穷的正能量、真善美,老少皆宜喜闻乐见,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六小龄童:我赞同部分观点,但不完全是这样。恰恰是因为我们是忠于原著,所以在观众的审美需求当中,做了一些调整和重新演绎,但无论怎么变,西游的文化精神没变。当时导演要求我们的剧要做到8个字“忠于原著,慎于翻新”,我们一直遵循这8个字在创作,所以才能相对地还原或者表现出观众心目当中的《西游记》的每一个形象。